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5:15:25

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

 挑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型工业城市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加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必须对本地区现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转型升级经验,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XX 年两会审议时强调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

 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智能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在技术和价值链上处于高端的特征,在產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抢抓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是新兴工业城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XX 市紧紧围绕“三市”战略,积极践行“两海两绿”新路径,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了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增量大突破带动发展大跨越。XX 年 XX 市工业全口径开票销售 X 亿元,增长 17%,增速全省第四,工业投资、工业用电、工业贷款 3 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但智能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等难题仍待破解,传统产业向智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一、XX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约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XX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育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常态化的产业园区项目载体观摩,采取集群引进,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产品门类不断增多,层次逐步提升,结构日趋合理,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产业规模偏小,新兴产业实力不强

 XX 年 XX 市工业实现开票销售 X 亿元,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中仅有机械产业开票销售过千亿,而 XX 的人工智能产业、无锡的机械装备产业规模都超过 X 亿元,南通纺织产业规模是 XX 的两倍。XX 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不到 20%,无论是与兄弟城市还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比重均偏低。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虽连续多月都保持 3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规模也仅为 X 亿元,开票销售超10 亿元企业仅有 6 家,尚未出现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新兴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

 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关联度不高

 传统产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处于产品链条的底端,产品结构层次低、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低的“三低”现象比较严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尚处于起步期,多以手机智能终端配套产业为主,产业链较短,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上游的自主研发、芯片设计、关键元器件等高附加值环节缺失,抗风险能力不强。同时,本地企业和相关产品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本地的零部件配套,原材料大多需要外购,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缺少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三)

 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人才缺乏

 XX 年 XX 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为 2.1%,分别低于全省、XX 和南通 0.54、0.6 和 0.57 个百分点。近年来,XX 深化与上海、深圳等地的合作,主要承接地区生产力转移,而企业总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上下游机构多留在企业原生地,发展自主权受制于人。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研发创新及管理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限制了现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成为招商引资竞争中的“短板”。同时,本地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能力、高校培育本地人才的力量均显不足,对于产业领军人物和中高端人才的招引政策不完善,中高端人才极为匮乏。

 (四)

 生产服务能力弱,招商引资难突破

 智能产业需要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因其是订单式的生产模式,对短期融资、快速物流等配套能力要求非常高。而现有生产服务配套条件不能满足大规模承接人工智能产业转移的要求,尤其是金融等重要服务业规模偏小,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额外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刺激了各地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激情,比环境、争项目,匆忙上马、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国内龙头企业相对成熟且固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靠零打碎敲的补贴办法,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而现有的通过快速建设厂房、组建强大招商团

 队、实现产业扩张的招商模式无法突破行业瓶颈,这种方式招引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也没有行业地位,进而丧失了话语权,影响产业的长期发展。

 二、国内先进地区转型升级经验借鉴 (一)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经验

 贵州曾经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省份之一。然而,贵州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大数据产业实现跨越,数字经济增速连续 3 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电信业务收入增速连续 23 个月排名全国第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连续 5 年增速超过 30%,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贵州建立了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和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建设试验区,甲骨文、谷歌、微软等世界 500 强和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相继落户贵阳。一是政府政策保驾护航。贵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为推进大数据招商、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体制机制。项目审批由 700 多项精简到 149 项,实行“一站式”服务;系统打破财税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流动等制度瓶颈,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三是针对痛点对症下药。在人才的培育、引进、留用和发展方面,决心大、措施实。四是发挥品牌效应。重视信息释放与信息传播,通过多种渠道与媒介,

 持续输出贵州“大数据之都”形象,形成“做大数据就得来贵州”的声势。借助大数据博览会,贵州声名鹊起,吸足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二)

 深圳创新发展经验

 深圳通过创新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其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强化政府引导,及时调整发展方向,通过“效益深圳”指数引导评价导向的调整,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路径。二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长期支持和引导。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有选择地面向全球大量引进优势科技资源,合作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特色学校及多家新型科研机构。三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科技支撑作用。通过技术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产业逐步引退,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营造有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进一步完善了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五是培育移民文化带来的企业家精神。作为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哺育的城市气质为这里成长的商业力量赋予了一种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商业精神。

 (三)X XX 产业转型发展经验

 XX 是江苏传统制造业大市,近年来,XX 在“量转质”的道路上实现了“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蜕变。一是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出台对大企业和领军企业设立先进技术研究机构的配套奖补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开展重大装备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专项和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二是营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率先在全省建立了“XX 市专精特新企业导向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培育、推荐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XX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在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等方面完成投资 370 亿元,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近万台。积极搭建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在建投运的重点平台有 20 多家,100 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

 三、加快传统产业向智能产业转型的建议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沿海新兴工业城市,XX 等苏中苏北城市在资金、信息、技术、物流、人才上,优势并不明显。实现快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大胆借鉴贵州、深圳、XX 等地的成功经验,主动获取世界最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抢抓战略机遇,突破产业瓶 颈

 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以XX、淮安等地为代表的江苏智能产业快速发展,虽然江苏大部分地区承接人工智能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基础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但随着江苏大交通网的建设,全省进入“高铁时代”日益临近,进一步拉近了与上海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增强,有望迎来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批复同意在贵州、京津冀、珠三角、上海、河南、重庆、沈阳、内蒙古等八个区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目前,这些区域正积极推进。江苏应发挥接轨上海的战略机遇和先发优势,主动对接上海等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XX 大数据产业园等省内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升级。要抢抓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格局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以及上海、深圳等地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打造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二)

 聚焦能级提升,提升产业竞争力

 聚焦新能源产业前沿制造、研发平台和运营维护等高附加值环节,吸引龙头企业布局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发展智能终端、光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突破集成电路、物联网、超高清视频、5G高频器件、新型显示等高端行业。进一步深化项目园区载体建设推进活动,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接更多更大项目转移的承载能力,提高闲置土地、空置厂房利用率,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的企业聚集。同时,明确地域产业定位,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三)

 突破重大项目,优化产业布局

 智能产业是典型的龙头带动型产业,相关地区要把重大项目招引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举措。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城市功能链,发布关键节点项目招商导向目录,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项目,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打造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利用现有机构以及企业向外拓展,寻求更多合作关系,对 5G 等产业新领域重点攻关,对替代出口、填补国内空白项目进行重点突破。要围绕我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等国际半导体产业发达地区进行重点招商,开展以商引商、敲门招商,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户。

 (四)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制定完善的专项人才政策,围绕人才招引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加快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生产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问题,确保引得来、立得住、留得下,为外来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产业发展需要,新增和调整相关专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定向培养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大现有技术平台的建设,支持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公共研发平台,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在上海、深圳等地设立研究机构,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

 强化服务配套,提高承接水平

 加大金融创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针对人工智能企业订单式资金需求,创新短平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政府搭建平台,引进深圳等发达地区成熟的金融模式和产品,通过设立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环节,形成“以投促招” “以投促融”的市场化体系。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发挥开放沿海和沿海港口码头货物通过能力破亿吨的比较优势,拓展

 提升陆路交通运输新模式,加密往返上海、XX、深圳等地的物流运输频次,力争做到长三角城市群原材料和产品当日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运力支撑。

篇二: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354 亿元,增长%;开票销售 2771 亿元,增长%。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

 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 30 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亿元,占全市的%,同比增长%,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个百分点,增长面为%,高出全市面上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万台,销售万台,实现开票销售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全市面上 1 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 20**年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该市增量的 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64 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26 个,省著名商标 151 个,省名牌产品 130 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 户企业获批 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 10 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 12 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 1 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 10 个(含省级高新区 1 个)、省级化工集中区 2 个。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亿元,增长%;24 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 1700 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 20**年底,我市万元 gdp 能耗为吨标准煤,同比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 gdp 能耗下降 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 gdp 能耗应达到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近 4000 万元,涉及项目 121 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 9 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9679 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 47 个,补助金额达 2157 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445 个,争取资金亿元,招聘工人 9094 名,增加技改投入亿元,协助新上项目 131 个。二是帮助企业开

 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 200 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 1 亿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 18 家、四星级 4 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 60 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 43 户融资性担保机构 20**年累计为 7010 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 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 24 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 7 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

 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 亿元企业为骨干、10 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 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 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 369 户,但超 10 亿元的只有23 户,超百亿企业仅 2 家,50-100 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

 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年计划实施的 30 个超 10 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 项,但市区仅有 7 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 1:,远低于全省 1:2 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 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 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 2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完成万元 gdp 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

 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 3-5 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年实施 100 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

 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 115 计划,即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0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0 家。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到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分批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培育国际思维;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围绕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突破一批超 10 亿元乃至超 30 亿元、50 亿元的龙头型、基地...

篇三: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4 篇

  第一篇

 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腹地, 源头, 地理位置特殊, 县内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各类金属、 非金属矿产27 种, 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 5000 亿元以上。

 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 450 万金属吨, 远景储量在 800 万金属吨, 约占全省储量的 80%, 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 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 108 金属吨, 远景储量在 150 金属吨以上; 已探明石灰石储量 7.79 亿吨; 已探明可开发的大理石石材 50wm3,远景开发储量 150wm3; 已探明的石墨矿储量 1000 万吨。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围绕“铅锌、 黄金、 新型材料”三个百亿集群,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 419 户, 2012 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8.64 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 83.43 亿元。

 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 48 户, 2012 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218.64 亿元, 占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的 95.6%; 实现工业增加值 81 亿元,对全县 GDP 的贡献率达到了 73.1%,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力量。

  二、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40.28%, 为我县争创全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

 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

 在这 48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从事铅锌、 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 39 户(其中, 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 31 户, 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 2 户, 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 3 户, 从事铅锌、 黄金冶炼的 3 户, 从事水泥生产的 2企业户), 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新型建材、 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电子工业、 机械制造、 日用品加工, 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

 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 经济结构不优, 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铅锌、 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铅锌价格较去年 5 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 1568 元和 465 元。

 特别是今年 2 月与 4 月相比, 0#锌、 1#锌及 1#铅的价格, 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 947 元、 977 元和 1020 元, 黄金价格也下降了 50 元/克。

 同时, 矿山企业用工、 原料成本、 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 利润空间压缩。

 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 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 企业生产、 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 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

 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 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 5.5 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 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 面临停产的局面, 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

 另一方面,

 由于铅酸蓄电池、 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 石墨矿精深加工、 尾矿综合利用、 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 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

 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 100 元/毛吨调整到 200 元/毛吨后, 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 使株洲冶炼厂、 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 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 销售量持续下滑, 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 3 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由于资金短缺, 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 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 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 企业融资难和办证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 下一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 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 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

 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提出应对措施, 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

 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 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 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 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

 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

 的铅锌、 黄金、 建材、 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 以抱团发展, 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是支持探、 采矿技术力量薄弱、 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 转型到其他领域, 为大企业、 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 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原材料工业,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四是积极引进风力发电、 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 绿色产业, 提升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 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步伐; 六是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今后凡兴建加工型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 提高产业集中度, 延长产业链条, 全力将县域工业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集中区; 七是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积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3、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结合我局工作职责, 积极同财政、 安监、 质检、 环保、 发改、电力、 林业、 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 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

 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 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 县政府提谏言、 献策, 为优化发展环境、 减轻企业负担、 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 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力争10 月份挂牌运行; 加强县、 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体制创新、 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积极扶持、 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 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 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继续推行成本、 资金、 质量、 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 强化财务管理, 堵塞“跑、 冒、 滴、 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 健全企业监控体系, 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 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 18630 万元, 工行为企业融资 2000 万元, 信用社为企业融资 3890 万元的基础上, 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 对接会、 签约会, 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 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 1.2 亿元, 积极督促、 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 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 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加强与水利局、 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 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 万禄工贸公司、 天盛矿业公司道路、 河堤修建问题; 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 岩湾石墨矿、 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发展应该以哪一方面做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定位呢? 项目 建设作为未来区域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唯一的支撑希望, 本人按照全县党的群众路线调研要求, 以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为主题, 于近期集中精力走访重点单位, 通过深入调研、 听汇报、 实地考察座谈、 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 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重点项目建设, 结合我县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完善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

 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提出一点个人拙见供领导参阅。

  一、 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 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 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 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 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 加速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重要性更加突出。

 如“十二五”以来, 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 45 个, 完成投资 64 亿元, 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 20%,年均增长 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1.3%, 保证了 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

 三年来, 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 50%, 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 摸索积累一定经验, 化解了 各种新问题。

 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 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 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 目标任务分解、 定期调度例会、 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 重点项目建

 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管理力度进步加强。

 但同时, 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 集中地, 不断出现新情况、 新问题。

 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 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 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 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 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

 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分行业、 产业组建了 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 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 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 多个相关部门参加, 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 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 20 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 对在建项目、 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 全过程协调服务, 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 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

 一批新的大项目、 好项目相继落户县, 其中, 龙源风电项目、 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 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

 1-6 月份, 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 18 个, 比去年同期增加 9 个。

 完成投资 15.9 亿元, 完成年计划 49%, 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 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

 一是标准更加务实。

 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 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 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 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

 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

 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 项目策划的基础上, 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 资本流动规律, 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 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整合部门、 企业、 园区的资源, 建立专业招商队伍, 开展专业招商; 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 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 “敲门招商”, 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 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 共对接项目 6 个, 投资总额 19 亿元。

 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注重以商招商、 以项目招商, 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 资产重组、购并联合、 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 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 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 既引进了新的技术、 新的资金, 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

 如, 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 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

 中苑黄金采选项目、 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 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

 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 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 更是推进产业招商, 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

 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 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 横向联合、 技术改造、 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 还是新引进项目, 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项目开工建设, 对于打造工业、 商贸产业高地, 发展现代服务业, 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 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

 全县招商引...

推荐访问:工业转型升级及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园区 转型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