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发布时间:2023-05-04 13:35:05

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XX市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应急管理部门狠抓“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4篇

篇一: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市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近年来,XX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应急管理部门狠抓“一案三制”、突发事件指挥平台建设、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为快速有效有序处置“11.27 交通事故”“8.2、8.5、8.8”XX 普降大暴雨事件、“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应急保障。但受到机制建设滞后、指挥体系薄弱、队伍装备不精、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市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是很高,亟需多方努力提升我市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我市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机制建设滞后。XX 市应急委员会缺乏“日常会议制度”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如何统一指挥、有序有效应对仍然缺乏制度保障。如:2020 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一般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仅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由应急委员会“1+18”指挥体系下“公共卫生事件”专项指挥部应对远远不够。同时,应急管理部门没有源头管理、规划建设、执法监督等职权,行政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平时预防工作难以协同开展,遇到突发事件,社会救援力量参与不足。

 (二)指挥体系薄弱。目前,XX 市“心连心服务中心”虽然实现了政府、综治、天网三网并入,基本具备应急指挥信息化条件,但是全市尚无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机构和专业的应急救援的指挥长,调度值班值守人员严重缺乏。各区(市)县,乡(镇、街道)缺乏对应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机构、人员,造成领导平时不够重视,遇到突发事件时候,应急救援不专业,且不能快速、有效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队伍装备不精。各区县现有骨干专业力量大部分主要是企业救援队伍,少部分是应急管理部门队伍,其有限的人员难以满足各类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且全市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民兵队伍与专兼职队伍存在多头管

 理、各自为政问题;应急救援专业化车辆、通讯设备、防护装备落后,缺乏高精尖应急物资,城市消防站、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消防装备、供水等建设进展缓慢。

 ( 四)经费投入不足。各区县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充分开展应急演练、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工作,全市应急救援专项经费没有列入财政专项预算,且应急管理财政预算严重不足,应急救援人员在平时训练、抢险救援过程中经费、投保不足,难以保障职工抢险救援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来源没有明确,异地救援经济补偿机制没有建立,造成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不及时,救援人员积极性不高。

 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将 XX 市应急委“日常会议制度”提升到“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增加会议频次每季度定期召开,分析研判公共安全风险,强化领导干部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研究解决应急管理重大问题。同时,整合“应急委员会”与“减灾救灾委员会”,切实履行“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应急管理指挥职能,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决策,高效指挥全市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保证政令畅通、协调有力、指挥高效。完善社会力量参

 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救援力量综合管理水平和专业救援水平,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力量及时高效有序参与救灾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增设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增配 1 名副县级专职副指挥长,配置专职应急调度值班值守人员 12 名(事业编),设主任、副主任各 1 名;恢复市减灾中心(事业编),配置工作人员 6 名;各区(市)县对应增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定 1 名副科级专职副指挥长(兼);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各 1名,主任由乡(镇、街道)长兼任;村(社区)设灾害事故工作人员,各村(社区)至少 2 名村干部兼任;组设灾害事故信息员,由组长兼任;完善我市应急救援工作体系。

 (三)统筹队伍装备建设。推动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民兵队伍与专兼职队伍统筹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救援力量,充分发挥军地专长优势;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车辆装备建设,提升救援队伍参与救援时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优先满足个人防护装备需要,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保障队伍救援。同时,推进城市消防站和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将城乡消防、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消防装备、供水、通讯等建设,统筹应急资源管理。

 (四)强化财政经费保障。完善应急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增设应急救援专项经费科目,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应急能力提升、救援等需要,包括队伍训练、合练、演练、救援队员人身伤亡保险,灾害事故信息员工作经费等。同时,明确应急队伍建设经费来源。一方面从企业安全费用中按一定比例列支,另一方面向市财政申请经费补贴。建立跨区域异地救援经济补偿机制,实行有偿救援服务,统一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

篇二: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公共安全对公民的利益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大,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城市公共安全。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城市复杂多样。城市与国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在基础设施上没能满足正常的防护标准要求,且可能会发生损坏,长时间没有维修处理,存在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第一,城市居民的住所安全设施不符合标准。目前,许多居民的住宅在建筑过程中没有从抗灾能力上考虑,且居民对抗灾方面的意识不足,促使建筑商忽视了居民住宅的抗灾能力,同时为了满足居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第二,城市建设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安全设施要求;目前,在我国的道路中,比较良好的道路不是很多,在一些道路上也没有设置安全指示牌以及安全线,无法给驾驶员有效指引,存在驾驶安全隐患问题。另外,道路状况是好是坏对应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不对称

 通常遇到突发状况时,有关部门需要立即在现场做出科学决策,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无法保证科学性,同时管理层在遇到该困境时会无法坚定所做决策,心里容易摇摆。如果遇到紧急状况或者一些灾害时,因为信息传递路径不通畅或信息来源不可靠等因素,导致信息不能很快传到应急部门,管理部门面对紧急状况不知道怎么应对,进而会做出不正确的应急措施。对于紧急危机消息无法及时了解,

 无法及时有效判断,常常使用使用常态的模式进行处理,且使用平常的应对措施来处理紧急发生的状态,抑制事态发生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公共安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在前线的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收到上级部门的正确指示,有不少官员不敢擅自决定而选择静静等待,导致事态严重化,大多数的刑事案件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规则滞后,人们重视程度不足

 应急管理机构与应急管理措施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均已普及,法律法规的陆续完善中说明了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可是还有很多城市存在应急知识普及、应急预案对策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很多城市管理者不断加大应急知识以及技能的宣传力度,但是居民却呈现出不重视、忽略的现象,甚至认为自己与灾难之间毫无关系。这种较为淡薄的意识是导致灾难发生时出现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在风险来临时,过于慌张、紧张过度,再加上平时没有重视应急事物的对策等,导致其面临很多危险,这些都是因为平时没有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产生的后果。很多居民甚至漠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相关调查与分析后可以发现,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城市应急响应设置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给救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这些错误从表面上看问题不大,但是会对城市应

 急响应实施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四)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权责问题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组织体系是否高效及权责是否明确是衡量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化的重要标准。尽管我国设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在国务院设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相应地也成立了减灾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各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处于“各守一摊”的局面,减灾委及应急办公室对这些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难以奏效。比如,一些地方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及应急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安监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方面的应急处理,但实际上,一旦发生了上述重大应急事件,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其权责的“碎片化”极大地影响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水平和效率。

  二、改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防范效果

 现在科技信息化发达,城市危机应急系统完善,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邮件、广告提示牌、广播等传播方式进行提醒。而且当今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都有大范围普及。在这么发达的社会下,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快手、抖音小视频等网络渠道进行转发、

 扩散,可以迅速、快速、更广泛、更全面地传播危机消息、安全应急措施。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公眾号,里面都有更新通知、应急对策等知识供人们随时查询与了解。

  (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中,要加入一些灾害防治的内容,对于比较重要的设施建设,要严格制定防范标准,并有效规划、建设好各个阶段,同时要做好各个阶段的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以增强基础设施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在消防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设施的建设上也需要引起重视,提高其抗灾性能,并不定期检查设施,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开展道路路况优化工作,在每个道路上设置指示牌以及标志线,必须严格重视桥梁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对桥梁与道路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维护,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道路或者桥梁,立即做出改造或维护处理,以确保牢固,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三)做好应急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当紧急状况或者灾害发生时,收集一切相关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能为之后的有效决策和处理提供帮助。发生公共危机时,会出现海量信息,从这些复杂多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对危机处理有着很大帮助,能够

 更快、更有效地解除危机。另外,各个地区要根据突发情况的严重程度及时做出警报,让市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害的危险程度,同时还要把有关信息及时汇报到管理中心,为管理中心奠定信息决策基础,且相关部门要随时关注信息变化,一旦发现信息出现了异常变化,要立即采取预测、防范措施,以防止紧急情况发生时措手不及。

  ( 四)发布专业求助信息,提高群众应急反应能力

  第一,城市交通的早晚高峰客流量、時间段长短、车速高低等会影响公共安全应急效率。消防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事故火场,救护车需要用时最短抵达患者家中并尽快送达医院,这就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和广播电台相配合,实现信息快速传达,需要人们自愿高效地配合社会交通。在救援资源有限,交通情况不乐观,但是信息转达及时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救援时间,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可以挽救生命,降低财产损失。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热线电话,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求助电话;或者向交警求助,办事人员通过信息传播及无线电台传达;或者利用摄像头进行车辆追踪与保护;通过 GPS 地图导航指导事故车辆高效选择最优化路线行驶。第二,遇到伤病人员时,也可以得到社会的特殊照顾,比如当市民向交警求助时,办事人员可以驾驶警车作为车辆前导,或者通过电台选择最优化路线,指挥中心也能随

 时关注车辆路程、行驶情况。特别紧急情况下,经指挥中心当日值班主任同意,可以给予绿色保障,确保送医过程更加顺畅。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大幅提高通行速度,确保伤病员救助等紧急情况得到特殊照顾。

  三、结语

  城市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样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看待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意识到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篇三: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 月中旬,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组成督查组,对三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应急办现有的问题做一简要汇报。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一、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级应急办亟待加强 三区及部分单位由于人事调整或对应急管理工作不重视,认识上的不到位等原因,对应急办的设置不合理,没有机构,缺少专兼职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2、、预案缺乏规范性

 各区、各单位虽然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但是有些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基层预案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可操作性。

 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滞后

 虽然各区都指定了应急避难场所,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的标准和规范,三区但还都没有挂牌,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还都没有建设。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4、、专业、义务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有差距 有些部门还没有按照市应急办的要求对本行业、本系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进行调整规范并进行备案。义务救援队伍及志愿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还没开展。

 5、、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不足,具体救援过程中应急物资的使用及维护也存在资金瓶颈。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6、全市性的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滞后 各单位、各部门内部有一定的应急措施,但是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快速联动应急体系。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资金、物资和装备虽有提高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应急办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顺,组织管理关系不明确 按照市政府 2010 第二次常务会决议,市政府应急办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应急办主任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兼

 任。由于公安局副局长是处级干部,应急办为科级编制,市政府办公厅与公安局应急管理工作关系不明确,不顺畅,管理缺位。

 2、没有工作经费,严重阻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应急办一直没有业务经费,不仅不能开展新业务,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等,连一些正常的业务工作都受钳制。

 3、需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建设和考验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全新工作,涉及面广,但起步晚,存在认识不到位,经验少,专业水平低等现状,需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篇四: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 ·行政管理与法治·收稿日期:

 2019-02-13作者简介:

 陈鹏 ( 1982- )

 , 男, 安徽宣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与安全。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但同时, 应急管理机构内部的部门协调和府际协作困境有待破解、 应急管理以政府为主, 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不足、 城乡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跨行政区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功能、 推动城乡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和提升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等措施加以有效应对, 以切实提高我国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关键词:

 我国; 应急管理;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

 C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183 ( 2019 )

 03-0046-06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我国的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 城镇人口规模不断积聚, 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一方面,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 人类对自然界作用的广度、 深度和程度不断加深, 因人类作用自然环境而诱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逐渐进入易发、 高发和频发期。

 另一方面,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动着城市空间的蔓延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升值, 使得因城市拆迁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风险增大。

 并且,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来的是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异质性的日渐增多, 由此诱发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也随之增多, 城市治理的成本不断增加。

 使得城市治理的成本随之增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重因素的叠加, 使得我国已经进入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高风险社会时期, 作为预防、 回应和处置突出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所谓应急管理, 又称紧急事态管理或者危机管理, 是指以各级政府设立的有关部门为核心的多个主体构成的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安全, 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 救援、 处置和善后等行为。

 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 是一个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大国,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

 相比于美国、 日本等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 制度已陈 鹏(安徽师范大学 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46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经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

 因此, 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有利于推动和提升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一、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应急管理主要涉及到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等四大类事件[ 1 ] , 应急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大体上从 2003 年后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应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社会系统的价值规范、 基本架构和共同利益, 需要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极短时间内作出果断决策并迅速展开行动”[ 2 ] , 并构建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理念、 制度安排与各类资源的总和, 其构成和演变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3 ] 。

 但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我国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以水灾、 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和以地方病防治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事件, 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占整个突发事件的比重较低。

 为了有效应对洪灾、 旱灾和以天花、 麻疹、 血吸虫病等为主的地方病易发频发的问题, 国家加大了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病防治上的财政和人员投入力度, 并由此形成了以水利部、 民政部为主的防汛抗旱与救灾体制和以卫生部门为主导的以地方病防治为主的疾病预防和防控体制, 在应对常规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赢得了较为稳定的安全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集聚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事故灾难、 社会安全事件和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提升, 既有的常规性的事故预防、 控制和处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上, 由于缺乏健全和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 导致事件发生时难以做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响应和统一救援和紧急处置, 使得突发事件的事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 财产安全因此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甚至在部分突发事件的处置上, 因有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处置不当和控制不力, 给政府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典型的表现就是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SARS ” 病毒事件。

 2003 年突发的 “ SARS ” 病毒事件, 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构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科学合理、 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 以保证应急管理的高效、 有序地展开”[ 4 ] 。2003 年春季爆发的 “ SARS ” 公共卫生事件, 可以看作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起点, 加速了我国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的进程。

 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认真实践,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从无到有, 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 即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

 “‘一案三制’ 抓住了应急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实现了应急管理决策和组织体系的重大创新, 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全面推动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5 ] 。“一案三制” 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管理法制的统称, 该体系内部的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首先,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

 为了改变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被动局面, 制定各种各类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是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管理的行动47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方案。

 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 “防患于未然”,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化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为确定性的常规事件, 转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

 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 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被分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以及大型集会活动应急预案等六个层次。

 其次, 成立应急管理体制是执行应急预案,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 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 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日常办事机构、 工作机构、 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

 再次, 应急管理机制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程序保障。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 发展和变化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 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关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应急管理机制。

 最后, 应急管理法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保障。

 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应急管理法制的主要任务, 是明确紧急状态下的特殊行政程序的规范, 对紧急状态下行政越权和滥用权力进行监督并对权利救济做出具体规定, 从而使应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二)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充实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已进入到高风险的现代社会, 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难, 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积极化解和有效处置应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冲突。

 长期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 忽视对法律手段的运用, 习惯于通过行政命令、 甚至是运动式治理的手段和方式来处置和应对防汛抗旱、 疾病防控、 民政救灾等应急工作。

 行政方式主导下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较为切实的成效, 例如我国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通过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地方病的防治问题。但是, 这种依靠行政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现代风险社会的多类型多层级的突发事件时就显得很难适应了。

 为此, 出台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成为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断完善事故灾难、 自然灾害、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立法工作, 将原本不规范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使得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十几年来,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 修订了 《传染病防治法》 《动物防疫法》 等。同时, 我国拥有地方立法权地区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本地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 制定了许多应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承担着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 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程度和运行的流畅程度直接关系到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及时和应急管理的成效。

 长期以来, 我国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主要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按照行业来划分和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规定, 我国的突发事件可以分成自然灾害事件、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应地, 我国大体上设置了四类应急管理机构, 分别是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由民政部、 水利部、 国家地震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事故灾难主要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管理和应对; 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和应对。

 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总协调。

 按照行业来设置应急管理机构, 虽然有利于体现应急管理的专业性特征, 对于提升专业救援水平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由于现有的突发事件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类事件, 往往一类突发事件可能会诱发成另一类突出事件, 例如, 事故灾难处置不力很有可能诱发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事件处置不当更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48

 大连干部学刊 2019 年第 3 期事件的发生。

 因此, 这种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2018 年 3 月, 中央对我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大幅度改革, 打破按行业设置应急管理机构的做法, 在整合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 设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 作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部门, 负责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 整合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 9 个单位相关职责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

 同时,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国地震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交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此外, 公安消防部队、 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 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 也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应急管理部的设立, 牵涉面之广、 改革力度之大, 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历史上实属罕见。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为优化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队伍、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效能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二、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应急管理体系从建立到逐步完善、 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

推荐访问: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应急 改进 管理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