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面田是什么字9篇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的表达:打箭炉商货的类别、技艺与消费田茂旺[提要]清代打箭炉市场的兴起日益成为连接汉藏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重镇。在人们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下面田是什么字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民族共同体元素的表达:打箭炉商货的类别、技艺与消费田茂旺[提要]清代打箭炉市场的兴起日益成为连接汉藏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重镇。在人们经济行为的生产、交换与消费过程中,打箭炉流通的商货有输入型、输出型和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类别,其产品的类别、技艺与消费呈现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元素与符号。文章从物质的生产技艺与消费方式窥探人们在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念等方面由物质需求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共享,实现了人、物的互动与情感、观念的沟通,是青藏高原的藏族与周边人群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形成的物品共享、观念互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特质。这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实践,也是打箭炉区域社会秩序得以有序确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打箭炉;商货;技艺;消费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22)08—0019—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打箭炉榷关与汉藏贸易发展研究”(20XMZ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藏茶叶贸易及其对西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作用研究”(21YJA850007)、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资助项目(MZ2021 -00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田茂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史、汉藏关系史。四川 成都 61004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工作与民族研究在总结与反思基础上的重大决策部署。而费孝通先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民族学界过多集中在“单一民族”与“行政区划”研究上的不足,提出从中华民族整体格局与视野展开研究。这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政治引领和学理基础。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了大量研究,侧重于国家治理、文化内涵、铸牢路径与维度以及民族院校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方面 ① ;而以物质文化交流与商货流通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较少。本文以清代民国时期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商货的类别、生产技艺与消费中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共同性元素、符号、观念进行阐释,从物质的生产技艺与消费方式窥探藏族与中原各族在经济交往、物资贸易及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互帮互助、民心相通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各民族由物质需求到文化认同再到共享共荣的发展路径。一、打箭炉的商货类别清朝康熙年间打箭炉市场的开辟与榷关的设置,加速了藏族与中原各族的往来与货物流通,成为汉藏物资的集散地,“百货完备,商务称盛,在关外可首屈一指。常年交易,不下数千金,俗以小成都名之,惟繁华不及炉城”[1](P. 2336) 。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已发展为国内三大商埠(上海、武汉、康定)之一,每年输出金额达 300 多万元。[2](P. 168) 就商货类别而言,有输入型,也有输出型,还有利用输入地与输出地的素材、技艺加工而成的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商货。(一)输入型商货打箭炉输入型商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茶为大宗,次为布匹、服饰、绸缎、杂货等,可分为食物、用物、杂货三大类。1.食物。对人体而言,食物是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并有利于生命延长的物质。因青藏高原地理、气候等原因,生活作物较为单一,米、蔬菜、水果较为缺乏,这是人们的生活必需消费品,需要从外地大量输入。从食物类别来看,有主食、调料、佐料,肉食、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既供旅居打箭炉的汉族人群使用,也销售给藏族百姓消费(详见表1)。表 1 食物种类与税额名称 税额(两) 单位一、芝麻、米豆类1. 芝麻0.024 1 斗2. 酿酒米0.024 1 斗3. 绿豆0.021 1 斗4. 黄豆0.015 1 斗名称 税额(两) 单位二、挂面 0. 0012 1 斤三、酒类1. 烧酒0. 0015 1 斤2. 甜酒0. 0009 1 斤四、荤味类1. 腌蛋0.018 100 个2. 虾米0.003 1 斤3. 腌鸭0. 0018 100 只4. 毫香猪肘 0. 00151 个5. 腌肉0. 0015 1 斤6. 咸鱼0. 0015 1 斤五、蔬菜类1. 海菜0.015 1 斤2. 香蕈0.015 1 斤3. 蘑菇0.006 1 斤4. 木耳0. 0045 1 斤5. 金针菇0. 0045 1 斤6. 豆粉0. 0021 1 斤7. 葫芦条0. 0021 1 斤8. 酱菜0. 0024 1 斤9. 笋0. 0015 1 斤六、佐料类1. 大料0.006 1 斤2. 花椒0. 0015 1 斤3. 姜0. 0015 1 斤4. 蒜0. 0012 1 斤5. 清油0. 0018 1 斤6. 酥油0. 0012 1 斤7. 盐0. 0012 1 斤七、果品类1. 园眼0.009 1 斤2. 荔枝0.009 1 斤3. 藕粉0.009 1 斤4. 葡萄0. 0025 1 斤5. 落花生0. 0015 1 斤6. 栗子0. 0015 1 斤7. 瓜子0. 0015 1 斤8. 枣子0. 0015 1 斤八、糖类1. 洋糖0.006 1 斤2. 黑糖0.003 1 斤3. 麻糖0. 0015 1 斤资料来源:(清)倭仁纂《钦定户部则例》(卷 68),2 - 3 页,同治四年校刊本。2. 用物。从打箭炉用物类别来看,商货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日常生产生活器具、用具及布帛绸缎(详见表 2)。一部分是作为原材料,与藏地材质结合进行再加工使用,如布帛绸缎与皮毛加工成服饰。一部分是制作好的成品运往打箭炉销售。表 2 用物种类与税额名称 税额(两) 单位一、缎类1. 蟒缎0.36 1 匹2. 大缎0. 3 1 匹3. 妆缎0.24 1 匹4. 花缎0.15 1 匹5. 闪缎0.12 1 匹6. 巴缎袍料 0.451 件7. 巴缎褂料 0.361 件二、锦1. 大锦0.12 1 匹2. 小锦0.06 1 匹3. 天孙锦0.045 1 匹4. 片金锦0.18 1 匹三、绫1. 大绫0.045 1 匹2. 中绫0.036 1 匹3. 小绫0.024 1 匹四、绸1. 川绸0.045 1 匹2. 绵绸0.045 1 匹3. 茧绸0.045 1 匹4. 里绸0.024 1 匹五、布类1. 园眼标布 0.0121 匹2. 扪青布0.012 1 匹3. 广布0.012 1 匹4. 节头开布 0.0121 匹5. 改机布0.009 1 匹6. 开布0.006 1 匹7. 板摺布0.006 1 匹8. 陡布0.006 1 匹六、丝絮缨纬1. 丝线0.045 1 斤2. 红缨子0.036 1 斤3. 丝纬0.036 1 斤4. 大棉货0.012 1 个5. 白缨子0.006 1 斤6. 棉花0.006 1 斤7. 棉线0.006 1 斤七、布帛零星用物1. 褊袒0.03 1 床2. 绫帕0.024 1 联3. 缎荷包0.009 1 个4. 绢包0.003 1 个5. 花蒙子0.0018 1 联6. 手巾0.0018 1 条7. 丝帕0.0018 1 个8. 布荷包0.0015 1 个八、铜锡器1. 白铜货0.015 1 斤2. 白铜烟袋 0.0031 根3. 铜扣子0.0024 100 个4. 锡扣子0.0015 100 个0 2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年第8 期
名称 税额(两) 单位九、铁器1. 铁夹剪0.024 1 把2. 大土铁锅 0.0241 口3. 中土铁锅 0.0121 口4. 小广铁锅 0.0091 口5. 铁镫0.009 1 副6. 铁火盆0.009 1 个7. 铁小刀0.006 1 把8. 铁剪刀0.003 1 把9. 铁烟袋0.003 1 个10. 粗铁器0. 0024 1 斤11. 铁锁0. 0015 1 把12. 火镰0. 0015 1 把13. 剃刀0. 0015 1 把14. 铁针0. 0015 100 个十、木器1. 天平0.075 1 架2. 花梨木帖匣 0.0121 个3. 算盘0.009 1 个4. 花梨木插屏 0.0091 个5. 马鞍鞒0.009 1 个6. 戥子0.006 1 把7. 椰瓢0. 0015 1 把8. 木数珠0. 0015 1 串9. 木梳0. 0015 1 副10. 木盘0. 0012 1 个11. 木碗0. 0009 1 个12. 木箸子0. 0003 1 把十一、磁器1. 磁器0. 6 每 1 桶2. 七寸盘0.03 1 个3. 斗磁0.018 1 副4. 柄磁0.018 1 副5. 菊花碗0.015 1 副6. 五寸盘0.015 1 副7. 汤磁0.012 1 副8. 饭碗0.012 1 对9. 花瓶0.012 1 对10. 茶钟0.009 1 副11. 茶碟0.009 1 副12. 酒钟0.003 1 副十二、烧料器1.玻璃烧料大花瓶 0.0121 对2. 烧料数珠 0.0091 串3.玻璃烧料小花瓶 0.0061 对资料来源:(清)倭仁纂《钦定户部则例》(卷 68),2 - 3 页,同治四年刊本。从打箭炉输入型商货来看,不同类别的商品来自不同地区,以毗连的四川、云南为主,“输入之品自四川来者,以茶叶、布匹、哈达、旗布、烟草、瓷器、铁器、颜料为大宗,绸缎杂货,数亦不少;自云南来者,以茶、米、玉石、铜器为巨擎,鸦片输入,亦占多数”[3](P. 41) 。输入型商货以茶为大宗,因茶为藏族人群所必需之要物,茶、布帛、绸缎很受藏族百姓欢迎,“茶、布帛、绸缎、针线、烟油、风帕等物,皆畅销夷人者,至绸缎食品器具等,则售与旅边之汉人,夷人亦兼购之,此皆内地之输出品也”[1](P.2336) 。清代民国时期打箭炉如此丰富多样的商货,在运输不便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商人和运输人力。从经营主体来看,以川陕商人为主,茶以雅安、荥经、邛崃、名山、天全各川商帮经营,资本较多,规模亦大。布商旧以陕西帮之经营纱布者为主,后因川人移康日众,于是邛崃帮即起而代之。府货业仍由陕西帮经营,商品主要为成都产之丝棉品及布匹。油酒业以汉源帮为主,其他如肉类、水果、烟业之输入康地行销者,亦以汉源帮为主。杂货业自内地人移康增多以后,多由成都帮及川北帮司之。[4](P. 23) 无论从输入型商货的种类还是经营商货的商帮来看,都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特点,无疑促进了藏族与中原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二)输出型商货康藏地区以药材、麝香、鹿茸、虫草、贝母、冬虫夏草、矿物颜料等土产为大宗(详见表 3),特别是麝香、鹿茸产地分布广、产量高、价值大。“麝香全康数十县,均有出产每年产额为二千五六百斤至三千斤,在康定之市场,每斤十六两,可售大洋三百四十元,合计每年售出麝香所入之总额,约九十余万元。鹿茸全康三十余县,无不出产,茸分三种,最佳者为春茸,每斤约售生银六十两,以至百余两,其次为草茸,每斤可售生银三十两,以至六十两,再为岩茸,每斤可售生银十余两或二十两,全年销售出外之茸,约在五百对左右,每对平均五六斤,年可得茸价十余万元。”[5](P. 33 -34)输出型商货多由陕商、川商及藏族商人经营,以物物交易为主,辅以少量金钱。“汉、夷交易,或以金钱,或以货物。关外各处市况,视炉城行市之高下为标准,夷人惟以藏元重量为不易之标准。输出者有涨跌,输入者骛贵贱,贸易关外者皆获巨利,以是故也。”[1](P. 2337) 商人在康属南北两路各大市镇设分店采买,由打箭炉总号发售,以雅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分号销往全国各地,让外地消费者在使用藏地特产时,更进一步了解、认识藏族地区特产及藏族文化,也加强了其他各族对藏族文化的认同,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与藏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表 3 药料、颜料、香料及税额一览表名称 税额(两) 单位一、药料1. 大黄连0. 06 1 斤2. 中黄连0. 048 1 斤3. 小黄连0. 024 1 斤3. 虫草0. 045 1 斤4. 连胡须0. 015 1 斤5. 土药0. 009 1 斤6. 贝母0. 009 1 斤7. 胡连0. 006 1 斤8. 硼砂0.0018 1 斤二、颜料1. 藏红花0. 024 1 斤2. 朱砂0. 045 1 斤3. 石青0. 03 1 斤4. 银珠0. 03 1 斤5. 官绿0. 015 1 斤6. 黄丹0. 009 1 斤7. 茜草0.0021 1 斤8. 像金0.0018 100 张9. 青靛0.0015 1 斤10. 土红0.0009 1 斤三、香料1. 麝香0. 135 1 斤2. 白香0.0075 1 斤3. 黑香0.0075 1 斤四、杂色珍玩1. 珊瑚0.6 1 斤2. 琥珀0.3 1 斤资料来源:(清)倭仁纂《钦定户部则例》(卷 68),4 - 5 页,同治四年刊本。另外,输出型用物类商货也十分丰富,包括皮张类、氆氇、毡毯等(详见表 4)。表 4 用物种类与税额名称 税额(两) 单位一、绒1. 剪绒0.24 1 匹2. 姑绒0.045 1 匹3. 褐绒0.024 1 匹二、氆氇 0.075 1 个三、丝絮缨纬1. 丝线0.045 1 斤2. 红缨子0.036 1 斤3. 丝纬0.036 1 斤4. 大藏线0.036 1 斤5. 哈达0.009 1 联5. 马皮烟荷包 0. 00451 副6. 氆氇烟荷包 0. 00451 副7. 氆氇瓶口0. 0045 1 个四、毡毯1. 藏毯0.045 1 床2. 红绒边0.045 1 个3. 细毯0.036 1 个4. 白绒边0.036 1 个5. 毡毯0.012 1 条6. 毛毯0.009 1 床7. 卜里货0.009 1 个8. 蛮毡0.009 1 根名称 税额(两) 单位五、皮张类1. 猞猁皮0.045 1 张2. 狲皮0.045 1 张3. 虎皮0.045 1 张4. 豹皮0.045 1 张5. 水獭皮0.024 1 张6. 狼皮0.024 1 张7. 狐皮0.021 1 张8. 绿斜皮0.015 1 张9. 牛皮0.015 1 张10. 狐娃皮0.0102 1 张11. 猞猁狲爪子 0.0031 个12. 兔儿狲皮0.003 1 张13. 崖骚皮0.003 1 张14. 羊皮0.0018 1 张15. 獾皮0.0015 1 张16. 狐爪子0.0009 1 个17. 猾子皮0.0009 1 张资料来源:(清)倭仁纂《钦定户部则例》(卷 68),2 - 3 页,同治四年刊本。(三)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商货随着藏族与中原各族的密切往来与物资贸易,人们在生活、情感、物资上相互交流、沟通、依赖,特别是因工艺技术、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等方面相互影响,生产了一批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商货,较为典型的是服饰、食物。服饰作为人体装饰的物品总称,包括衣、帽、鞋、袜等。就清代打箭炉市场流通的服饰及税则来看,类别多样,十分丰富(详见表 5)。表 5 衣服类商货名称(衣服类)税额(两)单位(件)青坎袍统 0.36 1猞猁狲袍统 0.3 1青坎大褂统 0.27 1猞猁狲大褂统 0.24 1浮件袍统与混袍大褂统 0.18 1狐娃皮袍统、狐皮大褂统、猞猁狲马褂统、混坎马褂统 0.12 1狐瓜子袍统、羊皮袍统、狐娃皮大褂统,狐皮马褂统 0.09 1羊皮大褂统、狐娃皮马褂统 0.06 1羊皮马褂统 0.03 1毡衣 0.15 1布单袍 0.18 1布棉袍 0.12 1资料来源:(清)倭仁纂:《钦定户部则例》(卷68),1 页,同治四年刊本。从表 5 可以看出,服饰材质可分为皮和布两大类。将皮与布结合生产出一批汉藏文化元素结合型服饰,如猞猁狲大褂统、浮件袍统、混袍大褂统等。这些服饰在原料、款式、工艺方面都有混合,说明物质的交流、使用、互相认可,也可促进藏族与中原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2 2 《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年第8 期
综上所述,打箭炉商货类别之特点,输入型商货以汉藏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器具、用具、食物消耗必需品、象征性用品为主,是当地百姓必需的用品,价格偏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茶、米、布匹、丝棉品、油酒、肉类、水果、烟业、蔬菜、器具,茶、米的数量和价值占所有商品之首,次为衣著服用,其他烟、油、酒、水果、蔬菜及铜、铁、磁器具及杂货较多。输出...
篇二: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三: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盘◎程瑶胡灿明 广西师大文学院广西・桂林 摘要僦文解字》释。寿 为增之舒≈ 后世有很多学者对‘嗡 都做了进一步解释本文试图根据‘ 妒的甲骨文形体分析和与“辱相关的一组字 释来探讨咿的本义及其引伸义关键词余本义引伸义许慎在‘说文》中说“余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以诸切余 余也。读与余同。” 许慎对“余”的解释不详也不些 叶玉森“余余上从 下从手以手指口为余犹手指鼻为自也余引申为舒为徐余予古今字也。帕林义光“说文云余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按余为语之舒其说未闻余本义为赐予即予之或体。从中甲即又象手形以持与变作令。旧 徐中舒、孙海波“夸。舍也象屋舍之形岫 吴其昌“余字之亦确为矢镞形所变化余的本义原为状矢矣和 闻一多“余之本义当指畲刀一种耕田的农具。哟我们认为叶玉森和林义光的说法欠妥“余”上不从口下也并非从手故不可信。徐中舒“余甲骨文作争金文作◇舍金文作釜舍与余不同处仅有口与无口为异。说文舍市居也舍为市居为人所止宿处以舍为义训定余所象为屋顶及梁柱形当无大误。”徐说仅以“余”与“舍”二字形体上有相似之处即认为二者同义从说文的训释体例来说经常以从某某声的字它们的字义也有很多联系我们并不否认但是我们认为证明一个字的本义一定要能在文献中找到例证徐说未能提供其他例证来证明“余”的本义为房屋。吴其昌和闻一多的说法我们认为皆有可取之处“余”的甲骨文上部和。入” 皆象锐端之形和吴其昌的“余的本义为状矢”相近。我们先来看一组以“余”字为字符的字畲、途 涂 、徐、繁、茶 茶 、腺、棕、馀、赊。畲以诸切今音 蓉许慎说“三岁治田也易日不莆畲田从田余声。”马叙伦认为“田一岁日蕾二岁日畲三岁日新地。哟温少峰认为“ 辞中有一种谷物之名为幺”根据他的研究命应该是“余”的异体字 辞中有“……受塞年 合 ”而受 年就是受稻年。这是我国古代关于种稻的最早文字记载今天种稻子多在南方古代北方也种稻子今天的冀、鲁、豫三省特别是黄淮平原古代种稻还颇为兴盛。在考古材料中从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一直到洛阳的汉墓中多次发现过稻谷的遗迹。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大家的共识是“畲”和田有关系许慎的说法“治田”是可信的至于是三岁治田还是两岁治田不能确定。“畲”上的“令”形应该和治田的工具有关。元稹有《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诗日“田仰畲刀少用牛”闻一多先生认为。畲本训除草”。途甲骨文作台徐铉说“途泥也从土涂声同都切。”从途的字形看在人的脚趾前面有一个象“余”的东西那么从文字分析的常理来说止代表人。例如武字分析为止、戈表示人拿着武器首先的字义是表示一种舞蹈然后再引申为战争。同样“途”字的字形也应该分析为人拿着什么物品才合道理。那么人们会拿着什么物品呢 人类不可能是拿着房子到处跑并且即使和房子有关系那么和途的字义“泥也”怎么联系昵 从上文的“畲”字上部分是“治田的工具”可知“途”用“人拿着治田的工具在泥田里工作”来表示“泥”因为古时候的道路都是泥土路下雨道路就变得都是泥巴和泥田里差不多所以就由表示泥的“途”来引申指“路途”。所以徐铉的“途泥也”是可信合理的。徐说文训“徐”为“稻粳稻”。他吉切。《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称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毛传“徐稻也。”《周礼・天官・食医》“凡会膳食之宜牛宜徐。”郑玄注引郑司农日“徐粳也。”“余以诸切”、“畲以诸切”、“途同都切”、“徐他古切”余、畲都是“以母鱼韵遇摄合口三等字”、“途是定母模韵遇摄合口一等字”“徐是透母模韵遇摄合口一等字”。“余畲”声纽“以”母也就是“喻四”“喻四归定”和“途、徐”声母相同它们的韵母鱼韵模韵古音相同它们是同一摄的字符合“音近义通”的原则所以这四字的共同义项都和耕田有关系。余治田的工具畲治田途田里泥也徐田里种的稻子“余”的本义因为是“治田的工具”而这种工具肯定是尖锐形状比较省力从甲骨文“余”的字形 ’跨可以看出其上端是锐端之形。由于古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比较重要也比较难制造所以人们在给其他与“余”相似的事物造字的时候会考虑到用“余”作它们的形符或声符故带“余”的字很多可以表示“尖锐的事物”。例如祭、探、棕、茶 茶繁同都切许慎说“折竹篦也从竹余声读若絮。”《广韵》“祭竹篾名。”《集韵》“祭盖竹杖削其端为锐锋可以刺物者也。”《淮南子・兵略篇》“陈胜举兵‘伐 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剡撕繁奋儋镘以当修戟强弩’。”高《注》“撕祭锐也”。所以祭之形与夺之锐首相仿。捺《广雅释诂》“捻锐也”《广韵》“同都切平模定鱼韵。”肃 确。后世有很多学者对“余”都做了进一步解释下面罗列一 年第 期妻徽文学万方数据棕《广韵》“栋锐也他胡切。”《玉篇・木部》“橡刺木 余、节余”因此“馀”和“赊”皆以“余”为声符。馀、余同音“赊”也。”茶‘广雅・释草》斜藕茅穗也。《土丧礼・既夕记》注《吴语》并云茶茅秀也。《汉书・礼乐志》“颜如茶”颜《注》日“荼者今俗所谓兼锥也”。 茶辩周 锥状正合茅穗之形每茶《广韵》“宅加切”清・顾炎武《日知录・茶》“荼字自中唐始变为茶。”由采茶的常识可知采摘茶树上新生嫩的尖状的小叶。赊《广韵》“以诸切平鱼以。见躲艘。”赊艟吴王大舰名后泛称大船大型战舰。船和战舰的头尾两端都呈尖锐之形故与“余”字之锐端之形相吻合。馀说文日饶也从食余声以诸切。在古籍中经常以“余”代“馀”《周礼地官委人》“及其余聚以待颁赐。“ 余同馀 《吴仲山碑》“父有余财。”从“馀”的字形上看“馀”食物馀剩多出来。《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馀。”《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谷馀粱肉。”唐韩愈《进士策问》之十“耕者不多而谷有馀蚕者不多而帛有馀。”又由粮食富余引申出丰足、宽裕、多余之义。赊 赊 说文曰“赊贳买也从贝余声式车切。”马叙伦认为“赊”应训“鬻”。“赊”以“余”为其声符“赊”与“余”意义也相关因为只有物品剩余才可进行买卖。上文分析得出“余”当为尖锐之形的“治田的农具”当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生产的农产品有了节余才可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换和买卖。所以“余”产生引申义“多属于书母麻韵假摄字“余”属于以母鱼韵遇摄字二字古音相同根据“音近义通”的原则故三字意义有相关之处。“余”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后又兼表“多余、节余”之义身兼多职所以人们又另造“馀”字来表“多余、节余”。“余”只表示“我”其他引申义则由“馀”来表示。现代汉语中“馀”字又简化为“余”。许慎说“余语之舒也”其说不可信。通过对“余”字甲骨文字形的分析和一组与“余”相关的字进行训释我们认为“余”的本义当为“治田工具”引申出“粮食富余”并进一步引申出其他事物的“多余、节余”之义注释①说文解字卷二②说契③文源卷十④甲骨金文研究⑤金文名象疏证武汉大学文史季刊六卷一号⑥释余闻一多全集语言文字编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二十六⑧释余闻一多全集语言文字编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宇中华书局 【 】李圃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 【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上海开明书店。 【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 】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 】徐中舒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 上接第 页 “口语练习”的章节时针对此类语言错误的学生进行语音的强化训练让其找准发音部位“记住代表字并按声旁进行类推”。四、将游戏引入课堂加强学习的趣昧性突出知识点五年制学生年纪小自制力相对较弱单纯的枯燥的语音练习效果并不好。教师可以把绕口令、讲故事、分角色朗读、讲语音笑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引入课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突出知识点。以绕口令为例绕口令这种语言游戏就是把声、韵、调容易混淆的字组成绕口的句子。运用绕口令纠正学生的语音缺陷和系统错误效果显著。例如纠正“ ”、“ 不分可以用“粉红墙上画风凰红凤凰粉风凰粉红凤凰黄凤凰”纠正“ ”、“ ”不分可以用“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纠正前后鼻音相混用“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风吹藤动金铃响风停藤静铃不鸣”。学生进行此类训练乐此不疲收效显著。五、重视朗读普通话教学是口语教学应当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尽管在《语文》第二册的“口语练习”单元的内容是朗读但是只靠一个单元几个课时的时间来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这要依靠日常的积累。首先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由于五年制的《语文》多与高中课本重复所以可以很容易就能在书店买到课文范读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听范读带一一学生齐读或个别学生朗读一一教师纠正语言错误的方法加强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语感以及提高普通话的标准度。其次在“口语练习一一朗读”单元的课时内教师要给学生集中教授朗读的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可以进行自我纠正和学习这样往往会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六、日常教学重视对于字词的强调和识别五年制学生由于入学的门槛较低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弱尚有很多生字不识语言贫乏。往往读不准字、用不好词。常常出现在利用普通话进行表述时找不到与方言相对应的词语。因此日常教学中依然要注意增加的学生识字量、扩大词汇量因为只有正好音、记准字才能使普通话讲得标准、说得准确。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明确每篇课文需要掌握的字词在学期考试中进行“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的测试以期对学生加以督促。说普通话已经是社会总趋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为学生的普通话打好基础。参考文献【 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语文出版杜 【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期安徽文学万方数据
篇四: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论文分类号K 877・3单
位
代
码10183 密
级公
开
研 究 生 学 号12002922009
吉
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戰國楚文字中的偏旁形近混同現象释例
Chu Writing of Zhan Guo in Radical Shape near Confuse Example
Phenomenon Resemble Explain 作者姓名方
勇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古文字方向
导师姓名 及 职 称
吴振武
教授 协助指导教师冯胜君
教授
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 论文起止时间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4 月
2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3《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研究生院
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 CNKI 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 □博士
学科专业 历史文献学 论文题目 《戰國楚文字中的偏旁形近混同現象释例》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作者联系地址邮编
作者联系电话
4作者姓名 方
勇 论文分类号 K877・3 保密级别
公
开 研究生学号2002922009 学位类别 硕 士 学 位 授予学位单位 培养单位 院、所、中心 吉 林 大 学 专业名称 历史文献学 古籍研究所 研究方向 古 文 字 学习时间
2002年 9月
至 2005年 7月 论文中文题目 《楚文字中的偏旁形近混同现象释例》 论文英文题目 Chu Writing of Zhan Guo in Radical Shape near Confuse Phenomenon Example
Resemble Explain 关键词(3-8个) 偏旁混同
讹变
省形
误书 姓
名 吴振武 职称 教
授 导 师 情况 学 历 学位 博士学位 工 作 单位 古籍研究所 论文提交日期
2005 年 4 月20日 答 辩 日期
2005年 6月
日 是否基金资助项目 否 基金类别及编号
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 出版地 城市 名 、 省名
出版者机构名称
出版日期
出版者地址包括邮编
5內 容 提 要
關於戰國時期楚系文字的偏旁混同以及單字混同現象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現在隨着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竹書材料的逐漸公佈研究戰國楚文字的學術熱潮方興未艾。楚系文字以流麗紛繁見長文字的訛變更是令人眼花繚亂這其中就不免出現兩個或者更多的偏旁混同的現象甚至是單字混同的現象。因此就需要我們去整理一下其中混同的材料。我們正是基於此種目的來完成這篇論文的。文中用到了大量的楚系文字材料如信陽楚簡、包山楚簡、郭店楚簡九店楚簡、曾侯乙墓竹簡還有最新公佈的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另外我們還借鑒了大量的楚系青銅器以及璽印材料等。
我們將結合文字的演變過程來談文字偏旁混同的現象具體運用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系文字等材料來進行說明。另外我們會在文中總結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最後附上自己的一點淺薄的認識。文中第一部分是偏旁混同釋例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前面列文字圖片後面加上辭例然後有文字說明。第二、三部分是本人對於偏旁混同問題的一點認識。
关 键 词楚文字
偏旁
讹变
混同
省形
6目
錄
內容提要 前言…………………………………………………………………1 材料來源及其簡稱…………………………………………………1 第一部分偏旁混同釋例………………………………………
1 1、弓、尸的混同…………………………………………… 1 2、人、彳的混同…………………………………………… 2 3、日、目的混同…………………………………………… 3 4、日、田的混同…………………………………………… 4
5、弋、戈的混同…………………………………………… 6 6、舟、肉的混同…………………………………………… 9 7、甲、七的混同…………………………………………… 11 8、止、的混同…………………………………………… 12 9、、友的混同…………………………………………… 13 10、主、丂的混同…………………………………………
14 11、甘、昌的混同…………………………………………
15 12、、牙、句的混同……………………………………
16 13、人、尸的混同……………………………………………17 14、目、自的混同……………………………………………18 15、目、且的混同……………………………………………19 16、柬、東的混同……………………………………………20 17、田、日的混同……………………………………………21 18、內、矢的混同……………………………………………22 19、大、六的混同……………………………………………22 20、田、四的混同……………………………………………23 21、升、丑的混同……………………………………………24 22、冃、尹的混同……………………………………………24 23、秋、穆的混同……………………………………………25 24、午、宀的混同……………………………………………26 25、、虫的混同……………………………………………27 26、土、的混同……………………………………………28 27、人、刃的混同……………………………………………30 28、鼎、貝的混同……………………………………………30 29、畐、酉的混同……………………………………………31 30、口、日的混同……………………………………………31
731、、云的混同……………………………………………32 第二部分楚文字偏旁中“ ”形的來源問題…………………32 第三部分 《唐虞之道》中“聖”字的形體問題……………… 34 參考文獻……………………………………………………………37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後
記 導師簡介及本人簡介
8 前
言
楚國歷史綿延七、八百年之久幾乎和周朝并行見於著錄的文字資料也相當豐富。前有歷代傳世的資料來源后承不斷出土的文字資料楚文字研究也正在當代風風火火興盛起來。
林清源先生在其博士論文中根據資料來源與書寫材質的時代分布狀況大致將楚國文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楚國建國到春秋早期第二個階段是從春秋中期到戰國早期第三個階段是從戰國中期到楚國滅亡。我們大致同意其劃分方法及結果。這樣就可以有階段性的展現楚文字發展演變的過程。因此本文將採用第二、三階段的楚國文字材料並將其擴大到楚系文字的範圍。
本文旨在探讨戰國楚文字中的偏旁形近訛混現象并舉例分析。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前面已經有許多古文字學者在文章或著作中提及。如湯餘惠先生的論文《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劉釗先生的博士論文《古文字構形研究》以及前面提到的林清源先生的博士論文《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都對文字的形體訛變有專章論述 尤其是南京大學魏宜輝先生的博士論文 《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更是結合楚簡、帛書材料細致地從文字學角度對楚文字進行研究、分析。另外何琳儀先生的《戰國文字通論》一書中有專章舉例分析形近偏旁混用現象。比較早的從文字學角度對訛變現象進行系統研究的當屬唐蘭先生。林沄先生在《古文字研究簡論》一書中也對訛變現象進行了精彩論述可參看。
注重分析偏旁混用現象並據此進行古文字考釋的學者中李家浩先生所取得的成就较大。
他在 《戰國“戈”二旁混同進行了細致分析。另外李先生還提出 “欠”旁和“次”旁 “出”旁和“止”旁 “大” 、 “夫” 、 “矢”三旁 “口” 、“日”二旁 “口”旁和“山”旁、 “畐” 、 “酉”二旁 “云” 、 “蟲”二旁 “魚” 、 “焦”二旁 “啇” 、 “商”二旁等混同現象均屬卓見。
對于造成這種偏旁混同現象的原因我們同意魏宜輝先生的提法有筆勢變化訛變、省形訛變、增繁訛變、易構訛變、類化訛變、音化訛變六種主要原因。
筆勢變化訛形的例子如 “止”旁和“布考》 一文中對 “弋” 、”旁混同。
9省形訛變的例子如 “則”字所從“鼎”旁因省略其鼎腿上的扉棱而被簡化為“貝”形進而同“貝”形混同了。
增繁訛形的例子如 “樂”字“信陽 2・018 ”形所從“”旁“增繁成上・民 12”形所從的“”旁。
易構訛形的例子如 “孔”字由“形。
”易構成“上・诗 21”類化訛形的例子如 “受”字“包 18 ”形所從“舟”旁類化成“上・子 7 ”所從“爪”形。
音化訛形的例子如写作“郭・老甲 16 ”形的“城”字所从的“土”旁音化訛變為“除上述原因外寫手的個人風格、習慣等因素也都會造成訛變混同。
偏旁混同現象的研究對古文字考釋十分重要。楚文字形體有些訛變得相當嚴重我們只有掌握其訛變的一些規律才能更好地考釋古文字。另外訛變字體的研究對于理清文字發展脈絡乃至利用出土材料校讀傳世文獻是都是有相当帮助的。
因本人學識有限對所談問題避免不了有膚淺之說還望方家不吝賜教
郭・緇 13 ”形所从的“”旁。
材料来源及其简称说明
1、沙子彈庫楚帛書。
楚帛書通常也叫楚繒書或楚絹書1942年從長沙東郊子彈庫一戰國楚墓中被盜掘出土後輾轉流失到美國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本文所用楚帛書資料均來源於饒宗頤、曾憲通編著的《楚帛書》一書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985年出版。帛書的內容分三個部分分別簡稱爲“帛甲”、“帛乙”、“帛丙”。
2、信陽楚簡。
1957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一隊在信陽長台關發掘了一座戰國楚墓出土兩組竹簡一組爲遣策29 支一組爲竹書
10119支。本文所用信陽楚簡材料來源於河南文物研究所編著的《信陽楚墓》一書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簡稱“信陽”。
3、望山楚簡。
195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江陵望山墓地發掘了一號楚墓出土竹簡 207 支簡文的內容是墓主卜筮的記錄。1966 年發掘瞭望山二號楚墓出土竹簡 66支簡文內容爲遣策記錄了隨葬器物名稱多達 320 種。本文所依據的望山楚簡材料來源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北京大學中文系合編《望山楚簡》一書中華書局 1995年出版。簡稱“望山”。
4、曾侯乙墓竹簡。
1978年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位於隨縣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竹簡 240 多支內容爲記錄葬儀中車馬兵甲的遣策。本文所依據的曾侯乙墓竹簡材料來源於湖北省博物館編著的《曾侯乙墓》一書文物出版社 1989年出版。簡稱“曾”。
5、天星觀楚簡。
197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江陵觀音壋發掘了天星觀一號楚墓出土竹簡 401支段 內容爲卜筮記錄和遣策。分別簡稱“天卜”、“天策”。本文所依據的天星觀楚簡材料來源於滕壬生先生編著的 《楚系簡帛文字編》 一書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6、九店楚簡。
1981——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江陵九店東周墓地在其中的 56號墓出土 205枚內容有日書、衡量換算。621 號墓出土有字竹簡 88 枚可惜字迹殘泐難以通讀。本文所依據的九店楚簡材料來源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北京大學中文系編著的 《九店楚簡》 一書中華書局 2000年出版 。簡稱“九”。
7、包山楚簡。
1987年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在湖北荊門發掘了包山 2號墓戰國楚墓出土竹簡有字簡支內容爲記事、蔔筮和遣策此外還出土竹牘一件內容爲遣策。本文所依據的包山楚簡材料來源於張光裕先生主編的《包山楚簡文字編》一書1992年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簡稱“包”。
8、郭店楚簡。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有字竹簡支這批簡包含了多種古籍其中有《老子》 、 《太一生水》兩篇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皆爲儒家著作包括有《緇衣》 、 《五行》等。本文所用郭店楚簡材料來源於張光裕先生主編的《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一書1999 年臺灣藝
11文印書館出版。簡稱“郭”。
9、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年 上海博物館從海外購藏了多支戰國楚簡基本上都是先秦文獻。本文所依據的上博楚簡材料來源於馬承源先生主編的 《上海博物...
篇五: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六: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节灯谜字谜大全(附答案)元宵节灯谜字谜大全 00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 002、战乱重圆何感叹 0 稂 03、寄人篱下为糊口 0 淡 04、卷尾猴 005、家 封 中添一口 006、湖光水 鬏 影月当空 007、千分之 乌 一百分之一 008、甜咸 土 苦辣各味俱备 009、重 点支援大西北 010、巧 夹 立名目 011、减四余二 ﹂ 、减二余四 012、遇水 葜 则清、遇火则明 013、 蒇 半价出售 014、拦河坝 魔
015、他有你没有,地 有天没有 016、有凤凰 而没有孔雀 017、画中 乔 不是田 018、 019 赁 、夫人何处去 020、一 秸 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0 缒 21、推开又来 022、 帔 高尔基 023、欲话无言 冢 听流水 024、点点营火 锱 照江边 025、存心不善 框 ,有口难言 026、太阳 舒 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02 丁 7、宝岛姑娘 028、千 希 里相逢 029、添丁进口 丕
030、与我同行 03 舰 1、二小姐 032、依山 迟 傍水 033、十五天 0 趟 34、九十九 035、一 漆 曲高歌夕阳下 036、两 碟 山相对又相连,中有危峰插 忘 碧天 037、田中 03 8、旭日不出 039、斩 桐 草不除根 040、金木水 蜃 火 041、春和秋都不热 042、挥手告别
043 角 、弄瓦之喜 044、弄璋 曲 之喜 045、昨日不可留 046、正字少一横,莫作 解 止字猜 047、久雷不雨 姓
048、乘人不备 04 悌 9、人不在其位 050、 九点 051、一道一道又 グ 一道,短上长下中间小,父 楠 母有个独生子,一家几口它 偷 代表[三] 051、十二 醮 点 052、十叁点 05 酗 3、十六两多一点 054 姓 、矮冬瓜 055、独眼龙 ┏
056、无头无尾一亩田 Κ
057、傻瓜 058、 使 出一半有何不可 059、 φ 边打边谈 060、休要丢 夏 人现眼 061、书香门第 肇
062、镜中人
063 鼬 、元旦 064、平均地权 065、结实累累 066 豚 、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础
067、观不见有鸟飞来 068、十日谈 069、 挠 没有钱 070、打断念头 乍
071、不咸不淡。
0 72、不足一旬。
073 苎 、空中飞人。
074、眼 拒 花缭乱。
075、十个哥 蛤 哥。
076、瓜熟蒂落。
官
077、米饭太硬。
0 ┞ 78、仅说十句。
079 、一心向上。
080、儿 ★ 子出世。
081、头重脚 郜 轻。
082、八人一口。
083、我在山东。
0 疑 84、半价出售。
085 工 、损失不小。
086、跋 推 前序后。
087、指头触 央 电。
088、又进村来。
觎
089、长期无雨。
0 特 90、猜错一半。
091 摸 、三个星期。
092、有 鼽 吃有穿。
093、丰收在 甑 望。
094、上下一致。
095、多出一半。
0 愉 96、平分土地。
097 耐 、辽阔无边。
098、能 瓞 说善讲。
099、北京土 鳌 话。
100、文章重复。
%
101、水漕干涸。
1 02、说唱表演。
103 湔 、茶余饭后。
104、衰 剑 柳残荷。
105、上海地 雅 界。
106、猜着一半。
107、年过古稀。
1 且 08、沉疴缠绵。
109 、银行两侧。
110、台 厮 上长草。
111、熙熙攘 灏 攘。
112、连声应允。
┬
113、孩子丢了。
1 ゆ 14、水池亮底。
115 赂 、内里有人。
116、谢 忡 绝参观。
117、追根寻 古 底。
118、逃之夭夭。
铮
119、出口成章。
1 煽 20、火烧横山。
121 腆 、原始森林。
122、林 П 木森森。
123、见脚就 触 踢。
124、有意无心。
鬓
125、事事如意。
1 σ 26、半阴半晴。
127 且 、勿挂心上。
128、一 树 有就要。
129、金木水 晾 火。
130、请勿入口。
131、乘人不在。
1 32、半硬半软。
133 壤 、严守机密。
134、胃 口不佳。
135、来日芬 诡 芳。
136、份量不足。
炔
137、此路不通。
1 譬 38、原藉上海。
139 漫 、夫人莫入。
140、三 户 水相连。
141、有手就 ば 打。
142、关门更冷。
点
143、找到一半。
1 l 44、一边一点。
145 皋 、喜上眉稍。
146、巧 鼯 夺天工。
147、远销海 雀 外。
148、山上有山。
窟
149、霸王自刎。
1 Λ 50、失去凡心。
151 ” 、强弩之末。
152、旭 日东升。
153、老是赊 帐。
154、破镜重圆。
橹
155、顶天立地。
1 鼯 56、半字写下。
157 献 、斩草除根。
158、围 宋 炉取暖。
159、只差点 辩 点。
160、巴蜀乡音。
鞒
161、时装展览。
1 省 62、半公半私。
163 媪 、万物之灵。
164、辣 旺 椒入口。
165、如出一 范 口。
166、算命先生。
167、湘资沅澧。
16 窳 8、消灭蚜虫。
169、 梃 水上人家。
170、其添 徇 两横。
171、十二点。
ァ
172、千古恨
173 娠 、木乃伊。
174、千年 痫 树。
175、再见 17 嫦 6、手无寸铁 177、日 祠 落香残,洗却凡心一点 1 峤 78、火尽炉冷,平添意马 隗 心猿 179、人无信不立 180、飞砂走石 181 嫒 、九泉之地 182、叁口 醅 重重叠,莫把品字猜 18 ň 3、真心相伴 184、付 笄 出爱心 185、心香飘失 杏 ,闻香无门 186、学子 眉 远去,又见归来 187、 汤 部位相反 188、阎罗王 189、太阳王 190、 棰 四退八进一 191、孔子 登山 192、刀出鞘 1 害 93、龙袍 194、大口 导 多一点
195、因小失大 196、独留花下人,有情 鲦 却无心 197、日复一日 198、一夜又一夜 19 缧 9、人我不分 200、春 袒 雨绵绵妻独睡 201、十 鹗 女同耕半边田 202、算 替 命先生 203、徒弟 2 霞 04、文武合一 205、 云南大旱 206、我的心
207、千头万尾一条虫 208、白公鸡 209、 晾 森林大火 210、一口吃 未 掉牛尾巴 211、清浊分 锏 流。
212、人间天上。
g
213、不必自小。
2 镟 14、专人负责。
215 苇 、讨人喜欢。
216、喜 人心头。
217、大力合 穑 作。
218、水火相容。
韫
219、座中无人。
2 吧 20、你我各半。
221 、繁花似绵。
222、到 伟 达陕西。
223、因非得 ┨ 罪。
224、另有变动。
一
225、异口同声。
2 匦 26、半耕半读。
227 阔 、颠三倒四。
228、凤 头虎尾。
229、弹丸之 地。
230、四个晚上。
府
231、先走。
232 疫 、红岩。
233、客满。
焚
234、大火。
235 、插话。
236、好米。
匦
237、驼背。
238 悔 、复习。
239、上映。
瘩
240、一撇。
241 用 、专车。
242、征稿。
︵
243、公尺。
244 灶 、鱼肚。
245、傻子。
唐
246、葵花。
247 、诞辰。
248、美味。
抵
249、排队。
250 焘 、植树。
251、退潮。
染
252、斧头。
253 螯 、裘服。
254、傀儡。
裒
255、地壳。
256 皙 、顶牛。
257、冬眠。
258、出让。
259 嘉 、点心。
260、尖端。
敬
261、空座。
262 】
、圆周。
263、朱批。
髦
264、零头。
265 垮 、横凶。
266、狱中。
齿
267、鼓掌。
268 洞 、龋齿。
269、秋收。
鹣
270、水落。
271 豢 、换梁。
272、周末。
劣
273、留下。
274 浯 、撇去。
275、圈里。
276、国内。
277、 自传。
278、泼水节。
279、十三点。
28 附 0、日环食。
281、不 幺 夜天。
282、将相和。
救
283、请勿尝。
28 卯 4、一对红。
285、肥 镐 胖症。
286、共二斤。
锄
287、十五日。
28 邡 8、动手术。
289、不 顸 出头。
290、第一张。
291、夹生饭。
29 帽 2、二姑娘。
293、叠 辍 罗汉。
294、九十九。
晃
295、老人船。
29 叙 6、宝中宝。
297、多 眈 一半。
298、没心思。
嘹
299、你我他。
30 乙 0、不信邪。
301、三 竿 级材。
302、八九十。
省
303、江水流。
30 给 4、我自称。
305、六 傈 十天。
306、未缺席。
307、不怕火。
308 琰 、写下面。
309、陈玉 墟 成。
310、江西南昌。
311、心胸大一点。
3 三 12、撮土为坟。
313 拌 、直追前人。
314、去 迮 掉一直。
315、缺一不 成。
316、表里如一。
鳊
317、二大二小。
3 穰 18、丢掉一撇。
319 牵 、来稿收到。
320、尘 晴 土飞杨。
321、明日动 嚅 身。
322、主动一点。
323、带鱼味美。
32 钓 4、针灸通经络。
325 、太阳挂树梢。
326、 苘 向群众学习。
327、四 磷 去八进一。
328、硝酸 加盐酸。
329、烟村四 肆 五家。
330、一个加一 锊 个。
331、疏雨落梧桐 悛 。
332、八九不离十。
333、一时缺十分。
3 定 34、文言二十句。
33 脬 5、草下可藏人。
336 斌 、不是普通话。
337、 氚 这一页 338、中心一点 芄 口不见 339、十个哥哥 340、同胞兄弟 341 即 、一人腰上挂把弓 342 娜 、岳父大人 343、两狗 à 谈天 344、既有头,又 蠼 有尾,中间生了四张嘴 3 45、一家十一口 346 俳 、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 347、一人一张口,口下 榷 长只手 348、一字生得 雉 巧,四面八只脚
349、 逄 上下难分 350、兔儿头 上戴顶帽,满腹苦水无处申 351、一箭穿心 352 消 、四撇一弯钩,虫在肚中留 戕
353、眼看田上长青草 354、点点成金 355 、四面都是山,山山接相连 356、东洋兵 357、 逸 黄昏时候 358、田里雨 後长青草 359、半真半 假 360、与人方便 3 氍 61、公而忘私 362、 怛 拿不出手 363、草上飞 礴
364、大人挑小人 3 丌 65、八兄弟,同赏月 3 髓 66、一钩残月伴叁星 3 67、坤角青衣。
368 撷 、刀枪并列。
369、有 口难言。
370、山水相 锼 逢。
371、半部春秋。
桠
372、一一补足。
3 莆 73、一无所获。
374 、每天一歌。
375、太 早 平门。
376、单身汉。
缡
377、看家狗。
37 骆 8、啄木鸟。
379、娘 胝 儿俩。
380、红娘子。
葺
381、丢了钱。
38 苣 2、十两多一点。
383 藓 、牛儿过板桥。
384、 室 功过各一半。
385、立 煊 在最前头。
386、七十 爬 二小时。
387、重放的 僖 鲜花。
388、多一点就 庚 好。
389、二人顶三人 帱 。
390、十一点进厂。
391、一家加两点。
3 抬 92、野火烧不尽。
39 螫 3、割出去除害。
394 螓 、星出太阳落。
395、 萜 千里一线穿。
396、一 狷 家一口。
397、千里相 嗖 逢。
398、带鱼味美。
399、2+6 400、 242÷22 401、服 钡 装展览 402、干涉 4 鲲 03、闺中少女 404、 姨 国庆的早晨。
405、巾 帼。
406、镜中人影。
407、李时珍名著。
4 08、连夜造林。
409 黯 、林海无边。
410、毛 茁 遂自荐。
411、每人栽 淀 树五棵。
412、你我各 闾 一半。
413、你我他。
414、龋齿。
415、 谱 缺一点良心。
416、人 绢 须边上走。
417、十五 戒 日。
418、向阳门第。
柞
419、欣闻廿年换旧貌 途 。
420、烟缸。
42 风 1、言出必行。
422、 嘀 一心向上。
423、一字 骐 六笔无竖横,同心同德力无 穷。
424、自我批评。
425、雁群低飞水田旁。
426、一撇划了三寸长。
427、俺家大人不在家。
428、夺去一半留一半。
429、有吃有穿生活好。
430、放眼唯有一孤帆。
431、牛角上边来一刀。
432、行人弓箭各在腰。
433、风吹草低见牛羊。
434、一边有水一边干。
435、夜里十一点前后。
436、蓬莱下八戒出世。
437、大河没水小河干。
438、空山之中一亩田。
439、大火烧到耳朵边。
440、文武双全不猜斌。
441、一口咬掉牛尾巴。
442、东西南北无弯路。
443、挖掉穷根巧安排。
444、野径无人草丛生。
445、有人无人都是你。
446、三人骑头无角牛。
447、一口咬去多半截。
448、为熊猫储备饲料。
449、两人力大冲破天。
450、高风亮节留人间。
451、加减乘除少一点。
452、雨余山色浑如睡。
453、风丝雨点满地扬。
454、三人行,其中有我 。
455、壮士一去兮不 讳 复返。
45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57、只有 荜 姐姐妹妹和弟弟。
458 に 、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4 狨 59、前前后后都要放在心 济 上。
460、削去朽木加 酤 工就妙。
461、技术不 烬 留一手不留一点。
462 剪 、加了四点只有一点。
4 龟 63、中日合作前景美好。
Φ
464、上山下厂参加劳 钷 动。
465、旧社会穷人 桢 打官司。
466、无角牛 库 登上没峰山。
467、十 箫 分用心细细地想。
468 泣 、一心依赖实为惰。
46 傩 9、短一些再短一些。
4 啷 70、善始善终一心到底。
券
471、一贯用心习以为 胛 常。
472、蟋蟀大战。
473、是船不叫船,只因 岌 缺半边。
474、加字加 愚 两点,别字办字猜。
47 荬 5、多一点能吃,少一点有 蒋 用。
476、有你有他, 员 唯独没有自己。
477、 ㈩ 上面正差一点,下面少丢一 宵 点 478、任你横冲直撞 冖 ,我要四面包围 479、 萤 去一人还有一口,去一口还 家 有一人。
480、上头小 还 ,下头大,你猜猜,念个啥 ┞ 。
481、从上看,一天 逋 干,从下看,干一天。
4 82、人无信不立。
48 ㄔ 3、一出头就长角 484 芰 、一人比两人高。
485 红 、加一点有四边。
486 赞 、手持单刀一口。
487 煞 、一来就有徒弟。
488 廖 、一加一不是二。
489 孑 、一减一不是零。
490 醇 、挖西边补东边。
491 、破除迷信的人。
492 舡 、动手术的部位。
493 、一走就带千军。
494 淬 、两边都能听到。
495 槛 、说话十分得体。
496 缜 、太阳升上地面。
497 肠 、哥哥老是站着。
498 栓 、言及之而不言。
499 原 、才进去就关门。
500 、一点一点落实。
501 主 、把水浇在根上。
502 7 、西瓜大小不一。
503 蹴 、全日流水作业。
504 恣 、配音演员演出。
505 娼 、不是病,也是病。
...
篇七: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19 年第 3 期总第 154 期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No.3
2019Sum No.154收稿日期:2019-04-17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6B264);“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JA13399S)。作者简介:
王进安(1971— ),男,福建长泰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和汉语文化;何海菊(1983— ),女,河南杞县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和教学管理。“畬”与“畲” 的形音义考王进安1 ,何海菊 2(1. 福建师范大学 a. 协和学院、b. 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2. 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福建宁德 352100)摘 要:“畬”与“畲”字形相似,常被混淆。畬和畲均为形声字,声旁分别为余和佘;余与畬、佘与畲分别为古今字关系。“余”“佘”“畬”和“畲”四字在形音义三个方面成复杂的孳衍关系。最早出现的为余字,并由此字通过孳乳或变易的形式辗转而生成后面三个字:由余音转产生佘,二者均有“姓氏”义;“余畬”和“佘畲” 都是通过假借或增加偏旁而形成的今增字;“畲”由“畬”讹误或孳乳而成的可能性更大。现代辞书中的音义注释基本能够反映二字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但“畬”和“畲”二字释义上存在着混乱现象,要进行必要的甄别。关键词:畬;畲;形音义;辨别;规范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1008-3421(2019)03-0059-07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广东和江西四省,尤以福建和浙江居多。福建宁德是我国畲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长期以来,人们对畲族的姓氏和族称用字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尤其在福建农村,混淆情况更为严重。下面,从4个方面来谈这些容易混淆的情况。一、余、佘的关系“畬”与“畲”二字字形相似,都由两个部件组成。
“畬”字由“余田”两个部件组成, “畲”字由“佘田”两个部件组成;二者在《汉语大字典》中同属田部,笔画数相同,都是七画;二字都是形声字,其字形不同是由声符“余”和“佘”的不同造成的。从构造演变来看,畬和畲均为形声字,声旁分别为余和佘。从形体演变来看,余与畬、佘与畲分别为古今字关系。因此,要探寻“畬”与“畲”的异同情况,还得从“余”和“佘”的异同说起。“余”字的出现较早。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其甲骨文字形为 。《说文解字》(宋徐铉校订,通常称“大徐本《说文》”,下文全部简称为“《说文》”)注“余”音为“以诸切”。释为:“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 [1] 《重修广韵》有两读:一音“以诸切”,释为“我也。又姓。《风俗通》云:秦由余之后。何氏《姓苑》云:今新安人”;另一音“视遮切”,释为“姓也。见《姓苑·出南昌郡》”。此音收在“麻”韵中。《集韵》有详余切、商居切(书)、羊诸切和同都切(徒)等四读。值得一提的是“麻”韵中的“时遮切”(与上文的“视遮切”当同音)并没有“余”字,却收有“佘”字。(笔者按:也释为“姓也”,会不会《集韵》认为《广韵》的“视遮切”的“余”乃“佘”字之误呢?)《重修玉篇》卷三十注“余”音为“弋诸切”,意为“身也;我也;语之舒也”。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卷一指出“余”有“以王进安,何海菊:“畬”与“畲” 的形音义考
60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9 年 6 月诸切”(意即“我也”)和“式诸切”(意即“舒也”)之分。《类篇》卷四释“余”有三音:“以诸切”“祥余切”和“同都切”。《汉语大字典》(1990:128)也列有四读:yú,《广韵》以诸切;tú,《集韵》同都切;xú,《集韵》详余切;yù,《集韵》羊茹切。丢了《广韵》的“视遮切”一音,而这一音应该是“余”“佘”二字有交集的重要依据。“佘”字的出现时间比“余”字迟了很多。甲骨文和《说文》均无记载。所能查阅到的最早对其进行音义解释的估计是唐代孙愐了。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上以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注云:“孙愐曰:佘,视遮翻,姓也。”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列有“佘姓”。对“佘”字解释最详的,当为清顾炎武。他在《唐韵正》卷四“余”韵注云:“即九鱼部余字。《广韵》既出于此,注曰‘视遮切’而字未变。今人则竟改为佘,从入从示。又古来字书之所无矣。宋郭忠恕《佩觿》序曰:余有亦居、成遮二反,亦未尝作佘字。杨慎曰:‘余之音蛇,本余字转音。而俗从入下示乃未见’。《说文》而强名字学者也。《吴兴志》:‘佘山上有东汉佘将军庙。’不知汉时无此音,唐时无此字也。今松江府有《佘山志》云:‘其土宐茶’,而土人亦呼为丈加反矣。《宋书·符瑞志》有‘呉兴乌程余山’,其时字尚未变。《汉书·景十三王传》:‘使男子荼恬上书’。《苏林》曰:‘荼,音食邪反,即今佘姓之祖也。’后人省其艹头耳,《路史》则云:姓氏。《书汉》:有余丘炳。余音蛇。夫余丘以地为姓。又安知非春秋公子庆父所伐之于馀丘而流俗改其音乎?《说文》有字以邑,余声读若涂。赵宦光曰:‘今百越土著民有佘姓,自为一类,方言读若蛇。’当即改作。”《佩觿》卷上释为:“余有亦居成遮二翻,俗别为佘”。此外,宋张有撰《复古编》卷一“余”字下注曰:“余:语之舒也。从人禾省。以诸成遮二切,别作佘。”元周伯琦撰《六书正讹》卷二“余”字释云:“余:成遮切,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又姓,借为羊诸切,言我也。亦姓,别作佘非。”明杨慎撰《古音丛目》卷二:“佘:音蛇,人姓。即余字转音。俗说从入示,胡说也。”《康熙字典》卷二释云:佘:《集韵》时遮切,音阇,姓也。按:古有余无佘,余之转韵为禅遮切,音蛇,姓也。杨慎曰:“今人姓有此而妄写作佘,此不通晓《说文》而自作聪明者。余字从舎省,舎与蛇近,则禅遮之切为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称曰沙家,即余家之近声可证,而赊字从余亦可知也。”关于字形上的联系,谷衍奎(2003)也认为:“佘是由‘余’分化出来的一个字。汉印将‘余’下边竖画断开,即成为楷书的‘佘’,这样就讹变成了从人示声的字。”而学术也多有流传汉印断竖成“佘”之说。从以上诸多解释可以大致看出此二字发展、演变的关系:喻母字“余”字出现在前,禅母字“佘”字出现在后;“佘”字的音读由“余”字音转而来 ① ,并传承了其“姓也”之义。古代辞书对“佘”字的解释,可证明这一点:《类篇》:“时遮切,姓也。”《集韵》卷三“时遮切。姓也。”《洪武正韵》卷五“石遮切,姓也。”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后者这样的情况,原因较为复杂,也较难解释,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佘”字由“余”字变易而来[2] 。因为“余佘”二字在“姓氏”这一语义上形异而声义俱通。只是变易之后,“余”字仍然保留了“佘”字的音义。二是二者为一种特殊的假借关系,“佘”字假借了“余”字的音义,而“余”字的音义仍然保留。第三,至于古人所言“别为”或“俗别”,可能就是一种讹误或正俗体的区别,如郭忠恕所言“俗别为佘”就是认为“余”字为正体,“佘”字为俗体,因此书写讹误的可能性很大,从《广韵》与《集韵》的区别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二、余与畬、佘与畲的关系 “畬”出现比“余”迟,甲骨文没有记载。“畬”字出现的时间也较早,《说文》已经有收录和解释了。《说文》释“畬”为“三岁治田也。《易》曰:‘不菑畬田。’从田余声,
王进安,何海菊:“畬”与“畲” 的形音义考 第 3 期 61以诸切。”《周易注》卷三释为:音余。《经典释文》卷二释为:“音余,马曰:田三岁也。董云:悉耨曰畬。
《说文》云:二岁治田也。
《字林》弋恕反。”“畬”字有两个异体字即“畭”和“ ”,“畬”字大概在《原本广韵》时代只有两个音读:一个音读是鱼韵的以诸切(即《汉语大字典》所注音:yú,下同),名词义,田三岁也;另一个音读是麻韵的式车切(即 shē),动词义,烧榛种田。《集韵》“畬”字有三读,除了与《原本广韵》相同的鱼韵中的羊诸切(即yú)和麻韵中的诗车切(即 shē)外,又增加一个音读,那就是去声御韵中的羊茹切(即yù),意义是治田。从音义结合的关系来看,麻韵的“诗车切”音,为名词义,即“火种”,这与《广韵》“烧榛种田”的动词义略有差别;鱼韵的“以诸切”音为名词义,可以断定,读去声的动词义其实就是平声的名词义的读破。《康熙字典》对“畬”字的解释颇为周全:“古文 ,《唐韵》:以诸切,音余。《说文》:三岁治田也。《易无妄》:不耕獲,不葘畬。《诗·周颂》:如何新畬。《传》:一岁曰甾,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礼·坊记》引《易》:不葘畬。郑注:田一岁曰葘,二岁曰畬,三岁曰新。《诗诂》:一岁为葘,始反草也。二岁为畬,渐和柔也。三岁为新田,谓已成田而尚新也。四岁则曰田。若二岁曰新田,三岁则为田矣,何名为畬?《正字通》:据此则《诗传》《尔雅》《说文》谓三岁为畬,皆不足信。当从郑注。又《集韵》羊茹切,音豫。治田也。或书作畭。又诗车切,音奢。火也。”由此可大致概括“畬”字的音义关系:主要有三读,麻韵的平声字(依《广韵》)和御韵的仄声字均为动词义,鱼韵的平声字为名词义,三个音读的语义关系比较接近,都与“田”有关,所以田作为部首具有表意功能。许多古汉语辞书对“畬”的注音均以“余”为直音字,如《原本广韵》、《龙龛手鉴》(又音)和《诗传通释》等。此外,“畬”字的音读亦与“余”字较为相似。“余”字的以诸切、视遮切和羊茹切,“畬”字都有以诸切、式车切和羊茹切与之相匹配或类似。《汉语大字典》所列“畬”字两读以诸切和式车切,均依《广韵》折合成今音,其与《广韵》所列“余”字两读以诸切和视遮切基本一致(按:“式车切”为审母麻韵,“视遮切”为禅母麻韵)。此外,依下文所析,“畬”还可当种族名,二者语义接近(但无直接证据证明是引申或假借关系),加之语音和字形的关系,“余畬”应该是一对古今字,“畬”是“余”孳乳增字而成的。不过,这样的论断有待进一步考证。“佘”字的出现早于“畲”字。据谢重光考证,“畲”用于民族名称大概在南宋中叶。[3]《汉语大字典》(1990:2543)畲字只有一音shē,没有引用切语来注音,说明无古音来源;但其同时又注明:同“畬”,说明其具备了“畬”字以诸切和式车切两个切语的音义内容,而且其释义引徐珂《清稗类钞·种族类》云:“畬客产于处州,或称其为盤瓠之遗种。与福建之狗头蛮实同一族��或曰,畬客即社民,在闽、浙间,俗讹为佘民,而又讹为畬客,盖汉时所谓山越者是也。”可以看出“佘畲”字形、语音接近,且都有表“姓氏”之义,由此可以认为“佘畲”二字也是一对古今字。只是从古代辞书的解释情况看,二字的功能区分还是比较明显的。“佘”主要指姓氏,“畲”主要指族称。当然,二者也有混淆的时候,《汉语大字典》(1990:2543)引胡耐安《中国民族志·苗傜族系·畬民》称:“畬民,一称畬客,又称畬民或佘民。畬一作輋,又通作畬,或别做畲。旧称畬傜或畬蛮。畬字训义‘烧榛种田’(火耕),亦即‘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亦可解释为‘种山的人’。畬和傜是同组,实可说畬是傜的分支。”说明佘、畬、畲三字在古代存在理解上的混淆。依据上文分析,余与畬、佘与畲分别是古今字关系,那么,是否就可以断定这两组古今字就形成由余孳乳出畬、由佘孳乳出畲两个平行的字形演变轨迹?“佘畲”虽是古今字,但“畲”绝不是仅从“佘”字中孳乳出来的,其来源存在一种由“畬”字变易或
62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9 年 6 月讹误的可能,且这种可能性更大,详见下文分析。三、畬、畲的关系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畬”产生时间远早于“畲”字。早期的辞书中没有发现有收录畲字的情况。《四库全书》的所有辞书中,包括收字达四万七千多的《康熙字典》和收录较多生僻字的《龙龛手鉴》都查不到“畲”字的任何记载,而只能查到“畬”字。通过北京大学 CCL 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畲”字,检索到 430 条语料,均为“畬”字。由此可以断定,“畲”字的出现较“畬”迟。据谢重光研究,“唐末五代出现的‘畲山儿’一词,是畲族酝酿时期的称呼” [3] 。年代相差如此久远的两个字有怎样的关系呢?从二字的音义解释上探析,由上文已知“畬”字三个音读都与“田”有关,其麻韵的动词义(依《广韵》)是“烧榛种田”,即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这是山民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耕作方式,那么后来人们把使用刀耕火种方式耕作的山民称为“shē民”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畲”字只有一个读音 shē,而这一读音恰好与“畬”字麻韵的平声韵所折合成的今音的音读是相同的,由此考察此二字在这一音读下的语义关系就更显得重要了。纵观古代辞书,“畬”字麻韵的切语及语义大致如下。《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诗车切,火种田;《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诗遮切,火种田;《增修校正押韵释疑》:诗车切,火种田;《广韵》:式车切,烧榛种田;《集韵》:诗车切,火种也;《类篇》:诗车切,火种也;《龙龛手镜》:今音奢,烧榛种田也;《五音集韵》:式车切,烧榛种田;《古今韵会举要》:诗车切,火种田也;《洪武正韵》:诗遮切,火种田。其中,除《龙龛手镜》以“奢”字直音外,切语上字不外乎“诗”和“式”两字,切语下字不外乎“车”和“遮”两字,切语上字古音均为“书”母字,可以折合成今音 shē,这与“畲”的读音是一样的(当然,也有一些辞书如《六书故》等,将其音读注为“时遮切”。如果依此切语,折合今音则为“shé”,与“佘”字的“时遮切”或“视遮切”所折合成的今音是一样的,这大概是许多南方人容易把“畲”字读为“shé”音,或者容易把“畲”简写成“佘”的主要原因。但这个切语并不多见,当可以理解一种特例或讹误所致)。在语义上,也大致只有两种,一个是“火种(田)”,当为名词义;一个是“烧榛种田”,当为动词义。不管是动词义,还是名词义,都与“刀耕火种”的方式密切相关,这与所能查阅到的“畲”字的解释是十分相似的。字典、辞书对“畲”字的解释,除了表族称外,其他释...
篇八: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课题:田字的认识授课班级:
一( 02)
班授课 人:
程君授课地点:
S-202授课时间:
2013年4月 27日
tiě
niú
tiě
niú
păo
păo
tián
lǐ
zhǎng chū miáomiáo铁 牛 铁 牛 跑 跑, 田 里 长 出 苗 苗miáomiáo
hē
lě qīng shuǐ
zhǎng dà
biàn chéng
mài
miáo苗 苗 喝了 清 水, 长 大 变 成 麦 苗mài
miáo yuè zhǎng yuè gāo
tián
dì
yi
piàn
jīn
huáng麦 苗 越 长 越 高, 田 地一 片 金 黄dōng bīanhuáng
xī
bīan huáng
tián
dì
shōu
gē
băo东 边 黄、 西 边 黄, 田 地 收 割 饱
篇九:余下面田是什么字
21 浙江杭州市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2021·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一模)有评论说,古人面对苦难时旷达、脱俗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强。比如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屡受打击的遭遇。然而无论面对多少磨难,他始终拥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怀,杭西都同学翻阅到了几篇古诗文,请你和他一起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兰溪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 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1)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 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③ 而归。
(注)①相:察看。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③剧饮:开怀畅饮。
(乙)
田家乐
某① 启:(2)仆 ② 居东坡,作陂 ③ 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④ 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陂(bēi):山坡,斜坡。④黑牡丹:牛的戏称。
1.下面是杭西都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回忆“余因得遍观群书”,推知“因”意思为“于是,就”。
B.而颖悟绝人——联系上下文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是能根据几个字就懂得“我”的意思,因此推测其义为“超过”。
C.聊以卒岁——查词典,从“终于”“尽,终”“死”等义项中判断“卒”为“尽,终”。
D.用其言而效——联想到“无效”“成效”中的“效”,推断其义为“效果,功用”。
2.阅读《游兰溪》,分析作者因何而作《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
3.阅读以上两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请你任选(1)(2)中的一处作批注。
4.苏东坡获罪入狱,屡遭贬谪,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诗词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苏轼所拥有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理解。
链接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①时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主观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古典诗文中的“山河”。
材料一
魏文侯既卒,起① 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② 之居,左河济 ③ ,右泰华,伊阙 ④ 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节选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起:吴起。②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历史上著名的暴君。③河济:黄河、济水。④伊阙:山名。
材料二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材料三
题画诗
[明]朱耷①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注释)
①朱耷: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皇族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
(任务一)理解文意
15.如何理解“在德不在险”?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任务二)品读语句
16.请从修辞角度给画波浪线的句子做批注。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17.杭西都认为“表里山河”应该读重音,请结合画横线句子阐述理由。
(任务三)感受意蕴
18.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述“山河”的意蕴内涵。
(2021·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高士咏• 高凤
唐• 吴筠
吾观时人趣,矫迹务驰声。
独有高文通,讼田求翳名。
公车徒见累,爵禄非所荣。
隐身乐鱼钓,世网不可撄。
(乙)
高凤传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①流麦。妻还怪凤,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任隗② 举凤直言 ③ ,到公车 ④ ,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②任隗:南阳宛县人,建武八年,被任用为“将作大匠”。③直言:官名。④公车:衙门。
5.有同学在阅读(甲)诗时,读到“世网不可撄”一句,不知“撄”的词义。请结合诗文及下面的小贴士,推断其词义,并简述推断过程。
小贴士
《古代汉语词典》义项:①接触;②触犯;③缠绕;④挑战。
《淮南子》:勿挠勿撄,万物将自称。——“撄,缨也。”
6.请用“/”绐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 3 处)
推 其 财 产 悉 与 孤 兄 子 隐 身
渔 钓 终 于 家。
7.(甲)诗末句“不可撄”的“世网”指的是什么。请根据诗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有的同学认为加点字“诈”,若改为“因”字则文意更通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乙)文简述理由。
9.《后汉书》作为纪传体断代史,将列传内容分成不同类别。根据(乙)文内容及下面的小贴士,你认为本文最可能所属的章节是(
)。
小贴士
方术:方技和术数。古代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术、阴阳五行八卦生克制化的数理等。
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
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
A.《方术列传》B.《逸民列传》C.《儒林列传》D.《循吏列传》
10.如果高凤穿越到现代,你希望他在你的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请从以下选项中任选其一,并简述理由。
选项:A 朋友
B.家人
C.老师
我选(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浙江杭州市·上城区一模)魏咏之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1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门自通——联想到“造访”中的“造”,推断其义为“拜访、到”。
B.且百日邪——回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推知“且”义为“而且”。
C.玄鄙其精神不隽——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众”义项中判断“隽”为“出众”。
D.未几竟践其位——联系上下文“及居显位”和“卒于官”,推测“践”义为“承袭”。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善相者的话,为下文魏咏之成为一代名臣做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魏咏之想去殷仲堪处找名医医治兔唇,但因自身贫困和相貌丑陋自卑消极。
C.殷仲堪先安排名医为魏咏之治疗,后用很多钱财送走他,足见其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D.魏咏之平定桓玄的叛乱,赶走桓歆,有赞助正义之举,死后被追封为江陵县公。
13.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14.文中(甲)(乙)两处均为“咏之遂闭口不语”,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回答。
15.魏咏之从一名草根成为一代名臣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一模)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 ,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 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 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 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指死去。
16.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将人物卡片填写完整。
姓名
鲁云谷
职业
医生
爱好
(1)
性格特点
(2)
17.下列对文中内容及写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来看病的人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说明鲁云谷医术高明。
B.文章将鲁云谷和米芾相比,体现了鲁云谷的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
C.在音乐伴唱方面只有李玉成能和云谷配合,连王公端都不是他的对手。
D.鲁云谷的突然去世,让他的密友金尔和和我都悲痛不已。
18.同为传记,此文与《陈涉世家》在写作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1·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老子茶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① 。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汶水喜,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儿,荆溪壶、成宣窑磁瓯十余种,皆精绝。灯下视茶色,与磁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绐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② ,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③ 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茶不置口:品茶不喝就能辨别茶的优劣。②圭角不动:此处意为水依然清洌新鲜。③瀹(yuè):煮。
19.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根据汶水说是“阆苑茶也”而“我”认为“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可以推测“莫绐余”中“绐”字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2)根据“茶旋煮,速如风雨”和“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这两句,可以推测文中这两个“旋”的意思都是_____________。
20.文末闵汶水对“我”的评价是:“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请从文中找出这一结论的依据,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1.文中描写闵汶水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十分生动,如“睨余曰”“匿笑曰”“吐舌曰”等等,请你任选下面一个句子,在括号中补充其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并简述理由。
(1)汶水(_______)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
(2)少顷,持一壶满斟余,(_______)曰:“客啜此。”
22.本文最后张岱与闵汶水结交为友,《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遇到另两位赏雪者后“强饮三大白而别”,你认为两文中张岱的心情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理由。
(2021·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下城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建隆元年,改元,号曰宋。诏自今百官朝对,须陈时政利弊,无以触违为惧。闰月,幸玉津园,谓侍臣曰:“沉湎非令仪① ,朕宴偶醉,恒悔之。”
开宝五年六月己丑,河决阳武,汴决谷熟。丁酉,诏:淫雨河决,沿河...
推荐访问:余下面田是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