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5篇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5篇

发布时间:2023-05-02 15:20:05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5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22..55..11法不可违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2021年河北疫情观看视频并思考:1.视频中,河北疫情期间出现的这些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5篇

篇一: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2. .5 5. .1 1 法不可违统 编版八年级上册

 2021 年河北疫情观看视频并思考:1. 视频中,河北疫情期间出现的这些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分角度)2.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课 堂 导 入

 1. 法律的作用2.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3.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4. 怎样做到遵章守法重 点 问 题

 CONTENTS目录01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小结课堂练习020304

 PART 01违 法 无 小 事

 第 291款 条第二款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网络信息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的上述规定及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对公民有何意义?违 法 无 小 事

 指引 评价 强制法律 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 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法律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 法 无 小 事

 讨论并回答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拒不归还。我国 《 民法典 》 规定,拾得遗失物, 应当归还 失主。民事违法行为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违 法 无 小 事

 王某聚众扰乱比赛秩序,致使赛场混乱。《 治安管理处罚法 》 规定,扰乱车站、港口 …… 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 警告 或者 200 元 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违 法 无 小 事讨论并回答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张某捕获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去售卖。《 刑法 》 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并处 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违 法 无 小 事讨论并回答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违法行为的类别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对轻微最严重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行政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法刑罚处罚相对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 违法行为( 犯罪 )违 法 无 小 事

 联系启示①都 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都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②都具有 社会危害性 ,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③犯罪 必然 是违法行为,但违法 不一定 是犯罪;④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 没有 不可逾越的 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 任其发展 下去,就有可能导致 犯罪 。①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 。②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 遵纪守法 。违 法 无 小 事

 小窍门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①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②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③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行政违法行为:

 拘留、罚款、开除、记过民事违法行为:

 赔偿、赔礼道歉刑事违法行为: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违 法 无 小 事

 PART 02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行 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 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行 为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行 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现象举例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泄露国家机密;分裂祖国欠债不还;拾金拒还;恶意诽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行 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分清是非 , 增强 守法观念 ,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积极防范 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行 为

 PART 03课 堂 小 结

 违法无小事 法不可违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律的重要性违法行为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含义分类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遵章守法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维护自己权益,尊重他人权益。树立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守住行为底线守住行为底线课 堂 小 结

 PART 04课 堂 练 习

 1. 下列同学对法律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 小民: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需要严格遵守② 小花: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和方向③ 小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 大伟: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A. ① ②③ B. ②④ C. ① ③④ D. ②③④A课 堂 练 习

 2. ( 2020 武汉)侯某因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瞿某因走私被处以没收财产。侯某和瞿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A. 行政法规、民事法规B. 行政法规、刑事法规C. 刑事法规、民事法规D. 民事法规、刑事法规B课 堂 练 习

 3.2020 年3 3 月 26 日凌晨,甘井子区源泉路沿途不少车辆被贴上了伪造的“违法停车告知单”,罚单上带有“二维码”,声称“鉴于疫情期间缴纳罚款”。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孙某,孙某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可知( )① 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④ 孙某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A. ① ② B. ②④ C. ① ③④ D. ②③④D课 堂 练 习

 4. 学会依事析理。案例一: : 在全国上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商家趁机哄抬必需品价格。

 2020 年1 1 月 23 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北京市济民康泰大药房丰台区第 55 分店大幅抬高 N95 型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依法对当事人处以 300 万元罚款。案例二:小徐在上班的路上把一部苹果手机弄丢了,被一中年妇女拾到,经沟通,该妇女向小徐索要酬金,因数额没谈拢,该妇女将手机摔坏。律师解释说,捡到手机的女士有义务归还手机,归还过程中,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失主可以给捡到者一定的补偿,如果失主不愿意补偿,捡到者不可以强行索要,如果捡到者拒不归还,则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其返还。课 堂 练 习

 (1 1 )案例一中当事人和案例二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2 2 )请从法律角度谈谈对案例一当事人的处罚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3 3 )小明认为:两个案例都是一般违法行为,都是小错误,不必大惊小怪。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析。课 堂 练 习

 (1 1 )案例一中当事人和案例二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2 2 )请从法律角度谈谈对案例一当事人的处罚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① 法不可违。

 ②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③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课 堂 练 习

 (3 3 )小明认为:两个案例都是一般违法行为,都是小错误,不必大惊小怪。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析。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①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但依然构成了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课 堂 练 习

 第1 1 课时 法不可违课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李某的朋友连某欲借其房产证抵押贷款。李某的房本已抵押给别人贷款,连某便提出按其房本原样再伪造一本,李某碍于情面帮其伪造房产证抵押给赵某。赵某发现其保管的房屋所有权证系伪造,遂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2018 年1 1 月29 日经河北省赤城县检察院提出公诉,法院以被告人李某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依法判处其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 5000 元。帮助朋友为什么会承担法律责任?

 1.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2. 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的威严, ,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目标导航

 新课展开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运用你的经验教材 46 页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因为在工地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属于违法行为,小勤不懂法,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树立法律意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违法无小事1. 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不违法2.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

 3.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1 1 )民事违法行为(2 2 )行政违法行为(3 3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定义:民事违法行为是指 违法民事法律规范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定义:行政违法行为是指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应该受到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行政制裁包括 行政处分 和 行政处罚 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小知识 ——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

 刑事违法行为 定义:刑事违法行为是指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应当受到 刑罚处罚 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 三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 违法 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探究与分享教材 47 页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说说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场景一: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场景二: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场景三: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规定,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安全,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结合图片,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材 49 页

 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行政违法行为 。

 不了解什么是违法的后果:有的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违法行为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1. 警惕身边的 行政违法行为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探究与分享教材 50 页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上述行为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镜头二中照相馆没经他人同意,将其照片展出以招徕客户,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镜头三中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就发表其作品,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智力成果权)。

 2. 警惕身边的 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 遵章守法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 1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 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

 (3 3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

篇二: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 第 1 课时

 法不可违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

 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难点:

 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 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

  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2)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和违章停车有时还会影响到消防车的救援,也许大家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在人口密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双高的大中型城市里,这种巧合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一旦真的发生了,将会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无辜殒命。(3)违章停车还会使通行道路变相变窄,使其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行数量大幅下降,导致道路拥堵不堪。

 案例二:2013 年 4 月,小徐向老聂借款 23 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分期还款,2014年年底付清。不过,小徐仅还了 3.1 万元就不还了。

 老聂屡屡催债未果,于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徐还款。当时小徐拒绝到庭,也没有向法庭作任何答辩。2015 年 4 月,海沧区人民法院判决小徐偿还余款 19.9 万元以及逾期还款的利息。判决生效之后,小徐还是没有还钱,老聂申请强制执行。小徐有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 13.5 万元,而剩余的 6.4 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 年 3 月 28 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到了哪些违法行为?请指出来。

 (2)你怎么看待小徐的违法行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欠债不还的民事违法行为。(2)小徐没有根据法院判决的时间按期偿还所欠债务,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三:2017 年 3 月 25 日下午 16 时许,禅城公安也接到一起报警。有一位女失主称自己在某酒店门前被人当场抢走了小汽车,需要民警处理。接报后,禅城公安迅速组织多组警力到场调查。到了案发现场后,报警人张某见这么多位民警到场竟然紧张了起来。民警马上向她询问案发经过,报警人张某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报警人终于承认自己跟老公发生感情纠纷,老公把车开走,自己一时气不过,就谎称被人抢劫,希望民警能帮她一起找车。民警听罢,当场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涉嫌谎报案情的黄某、张某均已被禅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思考: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对报警取乐、谎报警情、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当事人严肃追责;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

  责任。

 【追问】以上三则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从以上三则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案例一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三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同时,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活动二: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 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违法类型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违法的危害,从而能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 第 1 课时

 法不可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

  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2016 年 7 月 4 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 1 课时: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1.阅读教材 P46“运用你的经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得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4.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提示:可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法守法就可以避免。

 教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 活动一:认识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1.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 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提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分享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承接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展示表格)

 情 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较 轻 物权法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二 较 轻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三 严 重 刑法 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1.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一)警惕和远离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一: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选取的三个案例中的情形都是中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或可能遇到的。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由进一步认识,认识其危害性,并在生活中加强防范。

 1.阅读教材 P49“探究与分享” 2.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示:三个案例分别对应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三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教师强调: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明知没有发生险情,而故意编造实际不存在的危险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以此引起社会混乱、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险情是指水灾、火灾、车祸、地震、塌方、匪警、疫情等危急情形。比如为了寻开心,无事拨打匪警、火警电话,造成消防车、警车徒劳奔忙,干扰这些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影响正常出警和抢险。这种行为无论是否达到目的,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受到治安处罚。

 教师补充:《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二)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的。(三)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采石取沙的。(四)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或者平交过道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轻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教师总结: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

  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和远离民事违法行为 1.阅读教材 P50“探究与分享” 2.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师讲述: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

篇三: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 不 可 违

 思考:法律为什么存在?法为什么不可违? 法不可违

 1 1 、为什么法不可违?

 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不可违

 探究:违法行为的分类与对比。

 违 法 行 为 分类

 违反的法律 后果 案例

 社会危害 相同点 怎么做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民事

 违法行为

 民事法

 律规范

 承担

 民事责任

 侵犯他人 民事权利 、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个人之间)

 较轻

 损害了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 社会危害性,违反 国家法律法规,承担 法律责任

 法不可违要求我们怎么做?

 行政

 违法行为 行政法

 律规范

 受到

 行政制裁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致轻伤、扰民(国家与个人之间)犯

 罪 刑事

 违法行为 刑事法

 律规范

 受到

 刑罚处罚

 持刀抢夺、卖毒、投毒(情节严重)

 严重

 如何预防犯罪?

 法不可违

 说一说:以上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个人之间)

 说一说:以上行为属于

 哪种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国家与个人之间)

 说一说:以上行为属于

 哪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 2 、法不可违要求我们怎么做? 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法不可违

篇四: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一、法不可违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仪 表 端 庄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仪 表 端 庄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民可以告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民可以告官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什么行为?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仪 表 端 庄容留吸毒是什么行为?容留吸毒是什么行为?

 抢夺他人财物是什么行为?抢夺他人财物是什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违法行为?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违法行为?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页的探究与分享,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卖烟给这个小孩吗?这位妇女能卖烟给这个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2017/10/25 15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什么的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什么的行为?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5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想一想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小 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知道行政违法行为主要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公民等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知道行政违法行为主要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公民等知识。

 作 业1. 什么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违法行为?4、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1. 什么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违法行为?4、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篇五: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课时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知识梳理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3)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

 反法律

 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例如:欠债不还的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例如: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例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根据社

 会危害

 性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5.遵章守法的原因、要求是什么? ( 1)原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前预习 1. 阅读教材第46页“运用你的经验”。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 行为。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2.阅读教材第47页“探究与分享”。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镜头一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随堂练习 1.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欠债不还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受处罚。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

  )

 A.一般违纪行为和严重违纪行为 B.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C.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

 2.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小郑弄错了两个,你认为是哪两个 (

  )

 ①邻居收养了几条流浪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物业去交涉也不管用。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给法院打电话 ②赵老板带人将欠债者控制在小区的地下室百般羞辱,并将对方打成重伤。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向公安局报警 ③大街上来了一个耍猴的围观群众把人行道占满了导致交通受到影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向城管部门举报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同意将当地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高考状元找来后还拒不撤除。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高考状元应向公安局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3.小张在与他人签订合约后,没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时交货。他的这一违约行为属于 (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B

 4.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5000元。刘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C

 5.无业青年胡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多名中小学生的财物并殴打拒交钱物的学生。受害学生拨打 110报警。最终,胡某以涉嫌抢劫罪被刑事拘留。下列对胡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胡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胡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胡某的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④胡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B

 课后提升 1.(2019云南中考)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

 B

 2.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③都要负法律责任 ④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3.(2019盘锦中考)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4.杜某因饲养宠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300元罚款。他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A

 5.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明偷看他人的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6.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报备的情况下,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供群众有偿使用,被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可见 (

  )

 A.投放自行车是违法的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 D.交通执法部门是监督机关 B

 7.【核心素养·社会责任】(2020五华区一模)疫情期间,某江苏女子因未戴口罩进入商场而被商场工作人员礼貌阻拦后,对工作人员拳打脚踢并对闻讯而来的警察态度轻蔑无理。最终,该女子受到拘留8天的处罚。说明其行为属于 (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过度开玩笑 A

 8.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相关内容连线。

推荐访问: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 治法 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