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9篇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9篇

发布时间:2023-04-05 16:45:12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9篇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培训工作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以苏州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9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9篇

篇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3 期 培训工作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 — 以苏州干部学院为例章楠( 苏州干部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 )摘

  要 :

 现场教学基地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 提升干部培训实效的重要载体 。

 通过对苏州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

 地建设 、 使用情况分析 , 发现其在基地发展定位 、 教学服务质量 、 保障协调工作 、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 结合学院实实情况 , 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策略,

 基地成果转化 ; 聚焦三大要素 , 提高培训整体合力 。关键词 :

 现场教学 ; 干部教育 ; 基地建设DOI :

 10.

 3969/j.

 issn.

 2096

 -9481.

 2021.

 03.

 005现场教学基地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 提

 升干部培训实效的重要载体 。

 近年来 , 苏州干部

 学院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 ,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 、 紧扣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 、 紧贴干部健康成长需要 , 高标

 准 、 多层次 、 广覆盖推进现场教学基地建设 , 并

 取得良好成效 。

 但在现场教学基地使用和管理中

 还存在基地开发不足 、 规范化不足 、 教学效果欠

 佳等诸多问题 , 因此对现场教学基地的维护与创

 新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 对整合全市干部教育培

 训资资 ,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 、 规范化水平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 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研究的现实

 意义( 一 )

 是干部教育培训求创新 、 重实效的具

 体体现当前 , 干部教育培训正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灌

 输式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 。

 特别是新形势下围绕即聚焦三大大则 , 精准谋划顶层设计 ; 聚焦三大建设 , 加强市委 、 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而开展的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对主题性 、 针对性 、 实效性有着较

 高要求 , 在课程设置方面 , 除了传统教学方式

 外 , 现场教学等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

 要 。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是影响现场教学质量的关

 键 , 是干部教育培训知行合一的有效路径 , 也是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性 、 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

 加强基地的维护与创新 , 才能进一步增强干部教

 育培训的针对性 、 有效性 。( 二 )

 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的具体

 体现现场教学基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鲜活的素

 材 , 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彰显培训特色 、 塑造培

 训品牌的重要标识 。

 近年来 , 干部教育培训市场

 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 政府办培训格局被打破,

 教育培训的市场化 、 产业化趋势逐步显现 , 新旧

 教育培训形式并存 , 各类办学机构共同发展 , 造

 成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切实把基地

 开发好 、 维护好 、 利用好 , 促进教学质量提档升

 级 , 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适应新形势 、 争取新发

 收稿日 :

 2021

 -02-25作作简介 :

 章楠 ( 1988

 - )

 , 女 , 江苏苏州人 , , 硕士土

 28

 土。

 。. .。

 。

 《 国家林业总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3 期 培训工作研究展的有力举措 , 是提升自主创新力 、 品牌影响

 力 、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 三 )

 是彰显地方特色 、 提炼时代精神的具

 体体现现场教学基地体现了全市党的建设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最新成就 , 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 代表性

 和影响力 , 是宣传地方形象 、 展示亮点特色 、 提

 炼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 。

 2012 年 , 苏州市开始对

 现场教学资资进行全面开发 , 市委组织部负责牵

 头宏观管理 , 市委党校和苏州干部学院负责现场

 教学基地教材编撰 、 师资培训等业务指导 , 各区

 ( 县 )

 委组织部 、 党校负责牵头现场教学基地建

 设 , 逐渐形成了

 “ 一点多主题 ” 和 “ 多点一主

 题 ” 的现场教学开发格局 , 先后确定了

 20 家首

 批 “ 苏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

 2017

 年 , 苏州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充分整合全市

 优势资资 , 从 160 个申报基地中遴选出 “ 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和党的建设 ” 六大主

 题 , 30 余家先进典型现场教学基地 。

 2018 年 , 各

 区 ( 县 )

 委组织部 、 党校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挖掘

 本区 ( 县 )

 资资 , 经过认真梳理 , 相继挂牌 , 并

 将本区 ( 县 )

 现场教学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

 2019

 年 , 在苏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首发苏州

 市干部教育培训本土化系列丛书 , 其中收推了

 20

 个本土化现场教学典型案例 , 全景呈现苏州改革

 发展的生动实践 。

 这些体现苏州发展特色 、 可学

 可鉴的现场教学基地 , 已成为服务市委 、 市政府

 中心工作大局 , 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

 设 , 展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样板 。二 、 苏州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研究现场教学是苏州干部学院 ( 以下简称学院 )

 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品牌项前是打造学院干部培

 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

 长期以来 , 学院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落实

 《 2018 — 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 《 2018 —

 2022 年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 《 苏州市干部

 教育培训 “ 4585 ” 计划 》 要求 , 紧紧围绕市委 、

 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 , 以现场教学研究室为载

 体 , 深入挖掘苏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中的生动素材和鲜活资料 , 积极推进现场教学基

 地建设工作 。( 一 )

 以需求为导向 , 夯实现场教学基地建

 设质量学院坚持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需要出

 发 , 高起点定位 , 高标准遴选 , 分主题 、 分类型

 设置 , 同时兼顾区域平衡 , 认定一批富有苏州特

 色 、 教育和带动作用强的现场教学基地 , 挖掘总

 结基地发展的示范价值 , 宣传推广基地发展经

 验 , 积极为基地发展牵线搭桥 。

 截至目前 , 共建

 立 167 家现场教学基地 , 涵盖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生态 、 党的建设等六大领域 , 规划精品现

 场教学线路 25 条 , 挂牌共建单位 30 余家 。

 为有

 效管理和维护现场教学基地 , 学院制定了 《 现场

 教学基地管理办法 》 , 将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 、

 管理和使用 , 纳入培训总体规划 。

 以 “ 八库 ” 建

 设为抓手建立平台共享工作机制 。

 密切基地建设

 动态 , 贯彻落实现场教学基地回访制度 , 并结合

 基地发展需要开展教咨研一体化服务等 。

 2017

 年 , 学院以基地线路库为基础 , 编制现场教学基

 地区域图 , 基本实现了大市范围内现场教学基地

 地域全覆盖 。

 2018 年 ,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大背

 景下 , 学院精选 20 个代表乡村振兴未来发展方向

 的农村基层单位作为学院乡村振兴主题现场教学

 基地并将案例汇编成册 。

 2019 年 , 学院以被中组

 部列入省 ( 部 )

 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为

 契机 , 全面启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工

 作 。

 通过深入挖掘蕴含 “ 不忘初心 、 爱国奉献 、

 负重奋进 、 勇当先锋 ” 四大红色基因的党性教育

 特色现场教学基地 , 先后开发了冯梦龙纪念馆 、

 王王昌纪念馆 、 天平台范仲淹纪念馆 、 铁铃关遗

 址等现场点 。

 2020 年 , 以苏州精神 、 苏州实践为

 内核 , 推动党性教育与能力知识 、 红色基因与时

 代精神有机融合 , 重新梳理出 “ 红色引领 ” “ 蓝

 色创新 ”

 “ 绿色发展 ” 的红绿蓝三色现场教学

 基地 。( 二 )

 以现场教学研究室为载体 , 优化现场

 教学创新模式从 2012 年开始 , 学院以现场教学研究室为载

 —

 29

 —。

 。. .。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1 年第 3 期培训工作研究体 , 中人才培养机制为着力点 , 大力推进现场教

 学师资队伍建设 。

 在部分现场教学组织安排上采

 用 “ 三 +

 1

 ” 的形式 , 即 “ 现场教学老师 ”

 “ 班

 主任 ” “ 基地负责人 ” 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

 完成整个现场教学的实施 。

 制定 《 现场教学师资

 管理办法 》 , 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与程序聘用和

 规范现场教学师资队伍 , 截至目前共聘用现场教

 学师资 32 人 。

 并常态化地开展现场教学团队建设

 活动 , 为师资成长搭建平台 。

 2016 年 , 现场教学

 研究室将长期以来开展现场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提升为中 “ 三化四现场 ” “ 三学两讲解 ” 为核心

 要义的特色现场教学工作方法 。

 “ 三化四现场 ”

 从理论层面深化现场教学内涵建设 , “ 三学两讲

 解 ” 从实务操作层面规范现场教学讲解技巧 。

 并

 精选 21 个现场教学共建单位 , 根据学院教学需求

 主导整个现场教学逻辑框架和内容 , 汇编成 《 苏

 州经验的典型案例 — — 现场教学实训手册 》 , 将

 现场教学从实践层面向规律研究的纵向层面发

 展 。

 2019 年在现场教学师资队伍的基础上组建现

 场教学兴趣小组 , 大力推进精品课建设和名师培

 育工程 。( 三 )

 以项目质量评估为抓手 , 确保教学管

 理制度科学化 、 规范化学院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培训项目组,

 按照学院培训项目管理的质量体系要求 , 加强对

 现场教学基地质量管控 。

 明确三方评估主体 , 即

 现场教学研究室 、 班主任 、 参训对象 。

 一方面现

 场教学研究室 、 班主任对教学实施动态跟踪 , 另

 一方面参训学员对教学进行量化评估 , 依托智能

 化手段 , 即通过在线测评系统评估现场教学老师

 和基地教学质量 , 并对测评结果实施在线 、 实

 时 、 阶段性统计与分析 , 并将结果如实反馈给基

 地 。

 通过综合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质量不达标

 的老师或管理违规的基地 , 不断提升现场教学的

 培训质量和参训学员的满意度 。三 、 苏州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建设 、 使用

 情况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标准化建设

 水平 , 本论文调研主要分为二部分 。

 一是对学院

 常用现场教学基地进行调查研究 , 调研对象是现

 场教学基地相关负责人 ; 调研形式是问卷调查 ,

 此次调研共选取 2019 年学院常用现场教学基地

 70 个 , 发放调查问卷 70 份 , 回收有效问卷 70

 份 ; 调研时间为 2020 年 10 月 。

 二是对学院现场

 教学基地教学使用实效性进行调研分析 , 调研形

 式是在线测评 ; 调研对象为参训学员 , 2019 年参

 与测评培训班 168 期 , 参与测评参训学员达

 10641 人 ; 调研时间为 2019 年 。调研对象涉及到不同身份 、 不同地域 、 不同

 职位 、 不同岗位 , 因此此次调研能够有效支撑本

 论文研究 。( 一 )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分析此次调研集中针对 2019 年学院常用现场教学

 基地展开 。

 对 70 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后 , 总结调

 研结果如下 :1.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

 如图 1 所

 示 , 此次调研选取 2019 年学院常用现场教学基地

 70 家 , 主题涉及乡村振兴 、 转型升级 、 党性教

 育 、 社会治理等多种类型 。

 其中中 “ 乡村振兴 ”

 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占比 33% , 其次是 “ 产业

 转型升级 ” 占比为 28% , 实际上基地类型的挖掘

 受学院主体培训业务影响 , 且与区域发展特点密

 不可分 , 这是培训市场特点所决定的 。

 从基地接

 待能力来看 , 36% 的基地参观时长为 1/2 天,

 64% 的基地参观时长为 1/4 天 ; 单次接待能力超4%基地类型「 现代农业

 = 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 • 社会治理■智慧农业

 -党性教育

 "基层党建■城乡一体化图 1

 2019 年常用现场教学基地类型土

 30

 土。

 。. .。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1 年第 3 期培训工作研究过 50 人以上的基地为 27 家 , 占比 39% 左右 ; 配

 有专职讲解员队伍的基地为 19 家 , 占比 27%

 ;

 10 家基地年接待批次达 1000 次以上 , 接待人数

 40000 人次以上的为 10 家 , 占比 14% 左右 。

 调研

 还发现 , 基地接待量同专职讲解员队伍建设呈正

 相关 , 配有专职讲解员的基地年接待量明显高于

 没有配置专职讲解员的基地 ( 见表 1

 )

 o 从基地接

 待服务水平来看 , 98% 的基地设有固定的教学线

 路 ; 40% 的基地设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并能提供座

 谈交流等教学形式 。

 除此之外 , 仅有 3 家基地能

 够提供如访谈式教学 、 案例式教学 、 体验式教学

 等其他新型教学形式 。

 从院地合作来看 , 拥有自 主收费权的基地为 12 家 , 占比 17%

 , 其中与学

 院签订合作协议的有 8 家 。

 学院挂牌基地 10 家,

 占比 14%

 , 且多为乡村类型 。表 1

 2019 年常用现场教学基地接待频次频次 数量 占比1000 批次以上 , 40000 人次以上 10 14%200

 -

 400

 批次 , 10000

 -

 20000

 人次 8 11%100

 -200

 批次 , 5000

 -

 10000

 人次 25 36%100 批次以下 , 5000 人次以下 27 39%2.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劣势认知分析 。

 在基地

 建设劣势调查中 ( 见图 2 )

 ,

 90% 的调查者提到接

 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

 -是基地接待讲解员多为兼

 职讲解 , 人员配比不足 ; 二是考察学习高峰时间

 段接待能力有限 , 与其他培训学校 、 政府对公考

 察团参观计划易发生冲突 ; 三是接待服务水平呈

 现较大差异化 。

 75% 调查者提到教学体系有待完

 善 。

 一是教学内涵挖掘不够 ; 二是讲解内容与现

 场教学需要存在差距 , 对学员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有限 ; 三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 多为实地观摩,

 对学员吸引力 、 感染力不够 ; 四是科研水平有待

 提升 , 基本资料更新缓慢 , 教研课题视野狭窄 ,

 解读水平难有大的提升 。

 60% 调查者提到硬件设

 施亟需提升 。

 一是基地建设时间过长 , 服务内容

 较为陈...

篇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例姓名:

 吴义群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行政管理指导教师:

 陈大柔; 范柏乃20120527

 摘要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 基础性、 战略性工程,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则是培训工作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没有考核和评价, 管理手段就会失效, 预定目标就不能实现。

 对政府实施的公务员培训项目进行效果评估, 将有助于政府树立成本意识, 有助于扭转培训目标错位的现象, 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培训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工作。本研究旨在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科学建构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二是以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例, 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实际测评; 三是在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视角下如何提升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

 本文通过文献研析、 专家咨询等方式, 在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基础上, 借鉴美国K irk p a trick 培训评估模型, 从反映、 学习、 行为和结果等四个维度, 理论构建了10 0 条反映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指标。

 继而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 并运用隶属度分析、 相关分析、 辨别力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最终确立了52条干部教育培训培训绩效评估指标。

 数据显示指标体系信度效度良好。

 随后,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F A H P )对各指标进行赋权。

 依据该指标体系, 以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例进行了实际测评,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浙大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进行了总体描述, 并指出不同的参训主体培训绩效存在差异。

 论文最后根据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 指出培训组织管理部门、 培训机构、 参训个体既是培训过程的参与方, 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影响要素, 并分别从培训市场层面、 培训组织管理层面、 培训机构层面探索了提升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优化路径。关键词:

 干部教育培训;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优化路径lI

 A b str a e tE d u c a tio n a n dtra in in g o f ca d r es isap ilo t,b a sic, stra teg ic pro jectf o r th eco n str u ctio n o fh ig h ・q u a lity C a d r e, itis锄im p o rta n t w a yo fstr en g th en in gtlleP a r ty 。

 g o v e r n a n c e ca p a b ilitya n dv a n g u a r d n a tu r e, a n d it is a lso a nim p o r ta n tg u 觚m teetop r o m o teth escien tif icd e v e l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ic a n dth ew h o leso ciety .A sse ssin gth etra in in gef f ectiv en ess is th em o stim p o r ta n ta sp ecta n dain d isp en sa b leste po ftr a in in g , E x p er ien cetells U Sth a t, m a n a g em en tto o ls w ill fa il ifn lere is n oa sse ssm e n ta n dev a lu a tio n ・A ssessm en t o nth e civil se r v ic etra in in gp r o g r a m sisg o o df o rth e co n str u ctio n o fth eco st—co n scio u sg o v ern m en t, 锄ef f ectiv ew a yto in lp ro v eth equ a lityo ftra in ing .T h isstu d yisd e sig n e d to so lv e th reep r o b lem s:

 F ir st, h o wto se tu pa scien tif ice d u ca tio n a n dtra in in g p erf o rm a n ce ev a lu a tio n in d exsy ste mo fth e civil serv ice:S eco n d , m ea su r e th e c a d r ee d u ca tio n a n dtr a in i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tra in in gb a se o fZ h ejia n g U n iv e r sity ; T h ir d , h o wto in crea se th e ca d r ee d u c m io n 舡ld 仃a im n gp erf o rm a n ceinC h in a .O n th e ba sis o fth e co n n o ta tio n o fca d r etr a in i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th eK ir k p a tr icktra in in gev a lu a tio nm o d el, r esea r ch erb u ild s th ein d e xsy ste mo fca 出ee d u ca tio n a Ildtra in in g perfo rm a nce in d ica to rs f r o m f o u r d im e n sio n s w h ic h isref lect, lea m in g ,b e h a v io r a n dresu lts. U sin gq u e stio n n a ir e s, m e m b e r sh ipd a taa n a ly sis, co rrela tio na n a ly sisa n dju d g m en ttod iscr im in a tio nm e th o d , w e f in a llyesta blish 52 in d ica to rsa b o u t ca d restra in i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eva lu a tio n . T h ed a tash o w sth a t th e in d e xsy ste mh a sg o o d relia bility a n dv a lid ity . T h enw ea p p lyth e in d ica to rsy ste m o n 廿1em e a su r e m e n t o fc a d r e e d u c a tio na n dtra in in ginZ h ejia n gU n iv ersity . A cco rd in gtoth e resu lt o fth ed escrip tiv e sta tistica la na lysis a n da n a ly siso fv a r ia n ce, w e h a v eag e n e r a ld e sc r ip tio no fZ h ejia n g U n iv er sityca d r e ed u ca tio n a n dtra in in g ba se. a n dp o in to u tth e d if f eren ttra in in g p a r a m e te r sa red if f er emintheir舰i11ingperf. o彻ance.F in a lly ,f r o mth e th reelev els, th e tra in in gm a rk et, tra iningorg a niza tio玛的i11ingin stitu tio n s, resea rch erp u tsf o r w a r d a n u m b e r o fo p tim a l p a thtoim p r o v et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ca d r e e d u ca tio na n dtra in ing .K e yw o rd s:E d u c a tio na n dtr a in in go fca d res; perform a nce m e a S u r e m e n t; 试d e xsy ste m ; o p tim a l p a thIII

 致谢自20 10 年进入浙江大学至今, 转眼两年时间已匆匆而过。

 毕业在即, 兴奋难抑, 却有更多感慨相伴。

 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寒暑假结束, 也代表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终于有了一个断点. 我很感谢在浙大的两年, 感谢这美丽的杭州城,感谢那些在学> - j上和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帮助的老师、 同学和朋友, 感谢这美好的时光留下的温暖回忆, 让我对我的学生生涯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首先, 感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 尤其是我的导师陈大柔教授和范柏乃教授。

 陈老师才华横溢, 气质正如他的名字一般, 温文尔雅, 让人不自觉地亲近。

 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平和宽容的处世态度, 让我崇敬,也使我受益终生; 范老师严谨又不失幽默, 朴实且真诚。

 他对管理科学方法的精彩讲解以及在公共管理方面议题的广阔视角给每一位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论文框架的构建到研究方法选取, 范老师总是尽其所能给予点拨。

 可以说, 毕业论文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两位导师的支持。

 在此, 郑重向两位师长表示感谢, 能够成为你们的学生, 是我最自豪、 最庆幸的事情。同时, 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范门师兄龙海波、 张鸣、 陈玉龙、 段忠贤、 邵青, 师姐张维维, 同级朱阳红、 谢运、 胡超君、 闫伟, 师弟张卓、 郑启军、 张电电、 金谷, 师妹舒雯、 金洁、 史丹丹, 感谢20 10 级行政管理班的同学们, 感谢我的室友李彦柳、 何霞霞, 感谢我的好朋友王燕和刘芳宇, 感谢这两年来你们在生活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指点, 对我的无限包容. 真的很高兴与大家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感谢父母、 弟弟以及男朋友詹应根同志这两年来的理解和照顾, 你们永远是我最真实的依靠。

 我会好好努力, 变得更加勇敢、 坚强, 用更优秀的自己回报你们。最后, 衷心祝愿生命里的这些人健康、 幸福、 辉煌。吴义群20 12年5月 25日

 1导论1. 1研究背景公共部门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可以说整个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才竞争逐渐成为国家间经济、 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全面竞争的关键, 干部的能力素质成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同志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1,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 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人。

 竹2。

 江泽民同志指出, 以下三条是党的事业得以长长久的重要条件:

 “一是正确的理论和路线的指导;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 三是党的各级组织坚强有力. 这三条中, 干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 ’ 3这些都说明干部队伍一直在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使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 多样化的特征, 利益矛盾日渐突出。

 转型期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政府处理问题、 解决矛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公务员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 从学历水平来看,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只有9 %,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0 . 9 %。

 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中, 8 0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远远超过公务员同等学历的比例。

 第二, 从公务员专业化程度来看,现状也不理想, 有不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公务员, 学历虽然很高, 但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公共管理专业不相干. 而更多的是, 相当数量的公务员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 就几乎再没有受过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然而, 公共管理的效率体现在其组织成员的效率, 组织成员的效率则体现在人员的素质上, 而组织成员的素质则取决于对其进行培训。

 由此可见, 我国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已严重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由于公共管理的缺乏, 导致现有的1《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嗍.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526页2《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峋.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90页5张晓莲. 江泽民关于。

 眼中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思想探讨Ⅱ 】

 . 社会主义研究. 20 0 0 ( 0 3)

 公共资源不能被合理有效地利用, 政策的滞后和失效, 甚至产生腐败。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是建立信用政府和信用国家的关键。

 4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 基础性、 战略性工程,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据统计, 20 0 3- 20 0 6这短短3年, 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约160 0 万人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约9 0 0 万人次、 专业技术人员约260 0 万人次, 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旺盛,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是培训工作不可缺少的步骤,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20 0 3年人事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开展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是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转变培训管理职能, 加强培训管理, 检验培训效果, 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也是规范培训施教机构办学, 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开展国家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也有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务员培训工作, 使公务员培训工作规范化、 制度化和科学化。但现阶段, 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一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但其最终绩效如何却无法知晓。

 如何对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进行科学评估, 如何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培训绩效等问题成为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点。

 近年来, 国内一些学者对于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问题作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但迄今为止, 我国还缺乏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目前干部教育绩效评估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与国外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相比, 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研究提出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研究意义20 0 5年3月 , 胡锦涛主席在给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的贺信中指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4游清泉. 公务员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咖. 人民政协报. 2008( 2):

 A 04版2

 伟目标,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迫切要求我们大规模培训干部, 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 5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工作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能高效、 高质完成的重要保障, 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2. 1理论意义明晰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

 笔者在广泛的文献阅读基础上, 将美国柯氏评估模型中关于培训效果测评的思路引入公共部门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中, 指出干部教育培训绩效不仅包含反映、 学习两个层次, 同时还包含行为、 结果这两个更高层次的评估维度。

 指出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它既是上一次培训工作的总结, 又是下一次培训工作的基点。

 在概念内涵上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研究进行了拓展, 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法, 构建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绩效工作的可操作化测评, 有利于干部教育培训绩效测评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化发展。. 吾,拓展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研究方法。

 现阶段对于培训绩效评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领域, 而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的研究则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是以定性的方法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 培训内容及方法进行探索,很少有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指标设定和实证测评这一块进行研究。

 本课题运用隶属度分析, 相关分析、 鉴别力分析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指标进行实证筛选, 采用F A H P 、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现状进行了研究。

 这些实证分析方法的使用, 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重要参考。1. 2. 2实践意义首先, 为我国干部教育绩效评估提供具有较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工具。

 笔者严格按照问卷编制法, 根据对到浙江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参与培训的党政官员的培训绩效进行实际测度, 建立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可以说这是现阶段第一份较为科学、 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对有关部门全面评估培训人员素质提升, 特别是在判断学员是否能将学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培训是否达到组织目标, 是5胡锦涛.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R 】

 . 引自:h ttp :

 //n ew s. S in a . C O m . cn /c/2005一03—22/07 435428860s. sh tm l3

 否促进了组织绩效改进这一系列问题上具有较强的操作价值。其次, 为研究制定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笔者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在培训市场规范、 培训组织管理、 培训机构办学能力提升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绩效的优化方案。

 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可以在明确自身组织需求的基础上, 参考本研究提出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优化方案, 对干部教育培训项目进行相应的改进提高。最后, 为引导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工作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提供新思路。

 在评估指标内容完善度方面, 以往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工作大多只涉及反映、 学> - - j、 行为、 结果四个评估层次中的前两个层次, 后两个评估环节的缺失导致无法对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是否真正实现了其绩效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导致现阶段很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沦为公职人员出差旅游、 交朋结友机会。

 在评估指标设定方面, 多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今后的干部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 说明评估指标的获取不能单纯地依靠主观经验, 而要经过科学、 合理的实证调查阶段才能保证评估指标的有效性, 才能真正对参训人员实现激励。1- 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手段、 途...

篇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浙大培训学习心得

  4 月 5 日至 11 日,太原铁路运输两级法院的入额法官和部分领导,在上级机关党组的关心支持下,有幸奔赴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华家池校区,参加了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精心组织的“法官能力提升培训班”,并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学习交流、集中系统充电,集中考察调研,虽然培训学习的时间较短,安排的课程很紧,但大家都感到不虚此行,收获颇多。

 首先,在学习的认识上有所提高。大家知道,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实践与理论推动的结果,而实践和理论的推动始终与一个关键词密不可分,那就是“学习”。处于工作状态,特别是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让人对学习有所倦怠,就铁路法院来说,长期围绕着法院的业务和办案等开展工作,又很少走出去开阔眼界,不仅感到非常辛苦,而且觉得压力山大,同时也确实有点视野受限、单调乏味。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法官工作要求和期待较高、又都深受关注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但压力再大,也不能忽视学习。单从我们太原铁路法院坚持每周四政治理论学习雷打不动,以及中院去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和这次组织来浙大学习培训就可看到,学习已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法院干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工作安排。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学习。当下,集中式的培训学习固然重要,但日常工作中的学习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当作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学而不倦,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培训收到实效。

 其次,在知识的视野上有所拓展。本次学习培训知识汇集丰富,开设的课程讲座都能结合法院的工作实际,主要内容包括:民法总则、司法改革、社会管理、传统文化、和谐人生、压力调试、阳光心态,以及公共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法律风险防范、党风廉政建设、十八

 大精神解读等,可以说是经济理论、社会热点、人文管理、廉政法律等全方位的知识涉猎。虽然时下媒体和网络十分发达,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已十分容易,但亲临知名高校讲堂,面对面聆听各学科领域专家教授的授课,其感受是非常新鲜和难得的。因为,透过他们的讲课,在体味他们深入专业领域治学严谨、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集中分享了专家教授们长期教学和研究积累的知识成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对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此次组织的学习培训,是非常必要、很有意义的,是规格较高、十分难得的,更是大家盼望已久、深受欢迎的。

 第三、在能力的促进上有所帮助。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实效。法院干警学习培训的效果就是要体现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执法办案的能力上,但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立足本职、司法为民、公平正义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这次浙大的学习培训,在理论知识上给予了我们新的认识,在思维拓展上给予了我们新的想象,在能力提升上给予了我们新的空间。尤其我作为铁路法院的一名党组成员、副院长、政治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在分管事情多、工作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这次系统培训,我坚信自己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素质提升,促进工作水平提高。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完善制度规范,提高领导综合能力。一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立足本职展示作为,全力搞好审判执行。

 总之,短短一周的浙江大学法官能力提升培训,按照开班动员会上,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兼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对所有学员的殷切希望和详实要求,通过各位学术一流的老师授课与每堂内容丰富的课程灌输和消化吸收,以及深入梦想小镇科技创新园区和杭州铁路运输法院的考察调研,不仅带给了我知识,拓宽了我视野,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明确了改进方向。衷心感谢组织此次培训

 的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衷心感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所有老师及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决心带领分管部门的所有干警和全体同志,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并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坚持做到“五个严禁”,全面开展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认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百倍的努力、辛勤的工作、优异的成绩,模范带头,发挥作用,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篇四: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江大学参加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赴浙江大学参加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赴浙江大学参加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在美丽的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七天的培训学习,在老师的讲授和辅导下,我学习了《解放思想,锤炼看家本领》《中高层管理者理念变革与创新思维》、《打造高绩效团队与执行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商务谈判技巧和实务》工作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为今后更好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培训也使我受益浅,感触颇深。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开班典礼上,公司赵总着重阐述了学习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企业管理与创新要靠学习,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

  二、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

  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三、全力以赴,坦诚待人

  对工作要全力以赴,对同事要坦诚相待,这是做中层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全力以赴就是要懂得珍惜岗位、做到爱岗敬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只图索取不愿付出,或者

 自以为是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总有一天会被现实所淘汰。中层干部要做到坦诚待人。不仅要坦诚于自己的上司,更要坦诚于自己的同事、自己的下属,乃至于自己周围所有的人。与人坦诚不仅是提中层执行力的需要,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与人坦诚可以赢得领导、同事乃至下属的信任;与人坦诚可以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人坦诚可以有效协调各种关系,增强周围协作的基础,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与人坦诚让自己海阔天空。

  四、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和锻炼

  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树立公司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锲而不舍地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五、要廉洁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以焦裕禄、孔繁森等廉政勤政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廉洁从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职工中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六、认真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 “ 四个意识 ” ,坚定 “ 四个自信 ” ,做到 “ 两个维护 ”

  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七、通过学习培训,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

  目前分公司还存在比较多问题和困难,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在公司的帮助下,团结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以“开工必优”管理理念和“七个无一”管理要求抓好项目管理,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分公司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既增长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诸多工作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我将通过这次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赴浙江大学参加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阳春四月,华家池畔;草长莺飞,碧波荡漾。通过短短一周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次培训课程设计紧密,包括领导科学与艺术、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城镇建设等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专家学者的理念先进,案例分析透彻,互动气氛热烈,每个课题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浙江大学是全国的著名学府,各种优秀的学术思想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感悟浙大“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深刻内涵,不经意间,浙大文化浸润着我们的心智、涤荡着自己的心灵。浙大教授们结合案例教学,既有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评价,又有对在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深入的分析,甚至是尖锐的批评。听到的不只是一家之长,而是百家争鸣。他们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采取大量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笑声、掌声时时充斥课堂,将讲座演绎的精彩生动。特别是朱法贞教授、应云进等教授轻松运用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既深入浅出,又底蕴深厚、见解独特,让大家在轻松、诙谐、愉悦的环境中轻易就明白了深奥的理论,接受了全新的观念,并对今后的工作有新的思考和领悟。

  学习期间,我们认真聆听教授们的精彩授课,思考了一些热点问题,参观了浙江第一村——萧山民航村、浙江传化集团、高新

 技术开发区等杭州市的发展靓点,积极与专家教授互动,完成了学习任务,主要有三方面收获。

  一是学习了知识,启迪了思维。通过聆听教授们的讲座,较为系统的掌握了云浮市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方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领会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尤其是进一步启迪了以新的视觉对云浮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深入思考、深入分析的战略思维。

  二是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杭州市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切实增强了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了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在学习中,我们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不断思考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视野比以前大为开阔,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硬的工作本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三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责任。杭州市作为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全国走前列,作表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宝贵,增强了保护云浮市青山绿水,加快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群众幸

 福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落实云浮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浙大之行,学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熏陶了情怀、提升了素养;认识了老师、加深了友情。

  赴浙江大学参加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单位的安排下,有幸参加研修班学习,深感荣幸。“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走出去才能看到发展,思考发展才有出路。看了一些,听到一些,感受很深,力争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园区发展求索不已。虽然浙江经验不一定可以复制,但是改革创新理念可以启迪思考。有人说过(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改革能否成功,就看浙江改革能否成功”。如果说中国的北上广深是举全力“砸钱”建设的大都市,那另眼看浙江的发展,则是靠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实现。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的发展就是中国的范本。

  一、几个现象

  浙江的经济奥秘是“无中生有、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指的创新引领、从无到有,莫名其妙指的是无法描述、奥妙说不出来,有的现在还不能说。杭州将引领世界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金

 融。如今,全国经济中心上海市的领导基本都是浙江人。浙江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经多任领导初心不改。

 1、浙江历史悠久,浙大声誉卓越。浙大国内综合排名第三,但创新研发能力居全国第一,超越清华、北大。众所周知,北京是中国首都,资源丰富、人才济济。而浙江只是沿海的一个省份,最早出现民间小商品经济萌芽和国内最早兴起工人罢工的地方。浙大继续教育学院是中组部干部教育定点培训基地,是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基地,年均培训人数过 10 万人,而湖南来校培训相对全国其他省市,人数和次数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本省在同等条件下失去更多学习机会。

 2、杭州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有西湖、大运河世界遗产,连续 11 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三位,人才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超过北京、上海、深圳。相对于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杭州不过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无论是体量和规模都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杭州民企 500 强数量连续 16 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阿里”总部位于杭州,2016 年世界 G20 峰会在杭州举办,2022 年杭州亚运会在筹办中。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国内最小,在县城里都有大学和高铁站,人们生活细腻、说话文雅,思维活跃。杭州创新

 创业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生态宜居指数、安全幸福指数超过北上广深,居全国第一。杭州市民中心大楼是一座中空采光的圆形建筑,杭州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均衡分布在楼的四个扇区,每一层楼之间都有通道,办事开会一栋楼解决,效率极高。在杭州坐高铁像“搭公交”一样便捷,城市到处是绿牌电动汽车;公路上看不到警察(除机场和车站外),但交通秩序井然,社会安定和谐;街道看不到城管,但摆放有序整洁,作为一座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很难得。

  3、园区经济活跃,注重创新发展路径。“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在杭州,每一个园区都是一座准“AAA 级”及以上风景区,园区的建设量体裁衣、精致打造,融合历史、文化、山水、美感一体。河道鱼虾成群、禽鸟飞渡、路边绿树成荫。特色园里的每一栋大楼纳税都是过亿,开放合作、生活配套、服务健全。园内举办活动意愿全部出于企业自发,政府只提供公告、场所和平台。特色园内咖啡店是创客闲时灵感闪亮的场所,有谁能想到“喝咖啡、聊天就能创作灵感、这种烟火气氛能激发灵感”。聪明交往,创新中来的创意来自交往中的创意,否则只是闭门造车,而实验室只是证明灵感创意的场所。大学生招聘会是吸引人才的媒介,相亲交友

 会是留住人才的平台,创客大会是创新发展活跃的舞台,午休傍晚影院是职员小憩交流的驿站。

  二、几点感受

 1、开放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园区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进程。深圳蛇口是先有园区突破,才有特区体制突破。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从物理聚集向产业化学聚集的转变,实现园区、企业、政府三者循环促进发展。中国园区的发展模式是处理园区与政府、园区管委会与开发公司、园区与企业关系,聚焦赋权、赋能和赋力的可复制的发展关系。其中,政府只给园区搭台要税收,企业是唱戏的主角要利润,公司是经营服务的平台和手段。开发公司能规避体制束缚,实现用土地换资本开发产业,完成资本、技术、劳动力三要素的积累,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供给。

 2、科技创新民企的重要性。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在民企。如长期“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观点,致使国企“中兴”在中美贸易战中“应声倒地”,赔款 10 多亿美元。而民企“华为”依然坚挺,虽然硬件有,但软件还靠国外,生产芯片设备依靠国外-荷兰进口。纵观全球,大公司“苹果”、“阿里”、“华为”的成功,离不开不断的科技创新。

  3、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特点是“亩产论英雄”。高质量供给、高产出、循环利用。园区高质量发展是指注重存量与增量的协调,突出内外互动,强调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增长。存量是指内部企业盘活,增量是招商协调。园区有企业是物理聚集,企业内部之间有联系合作是化学聚集,高质量发展是内外互动,投入少、产出大。如:在广东园区,园区内部企业相互采购有奖励。在湖南望城经开区,园内企业采购税收等额返还。

 4、“产城融合”的重要性。为什么园区要“产城融合”?如果园区只有企业,没有配套,那只是“空城”甚至是“鬼城”。目前,中国城市的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占比 70%,企业占比30%。园区是企业占 70%,第三产业占比 30%。所以,园区“产城融合”并不会影响城市和园区的区别。园区发展土地有限、政策容易变化,更要注重配套规划,做到认真规划和执行。当年,苏州工业园花费 3200 万元与新加坡合作规划建设,上海园区在 80 年代花费420 万美元请美国规划设计。要区分好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园区是先有产业规划后有城市规划。

 5、2:8 原理的重要性。据统计学分析,全国 20%的百强园区贡献了全国百强园区总收入的 80%。园区 20%的企业占园区

 80%的收入,企业管理者 20%的人干了 80%的事。所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 20%的企业发展,企业抓好 20%的产品和人员。

 6、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决定出路,“抬头望路比...

篇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大学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网www.zjucx.com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各地方政府机关单位中高层领导干部及浙江地区企业高管

 培训目标拓宽视野提升领导素质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

 培训项目分类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政府类管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领导干部公共管理课程 公共绩效管理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新型城市化推进培训班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专题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干部培训类 党外中青年干部 县处级领导干部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政府经济类 政府经济管理专题 领导干部金融知识专题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 开放型经济专题 节能减排专题 工业经济管理专题 海洋临港专题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专题 服务外包专题 开发区管理专题

 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 领导力与执行力提升专题 地方治理与区域发展专题 党委政府办公室系统服务科学发鼹专题 电子政务 新农村建设

 中青年后备干部 优秀年轻干部知识更新专题

 经济开发区管理专题 经济转型升级专题 自主创新专题 电子商务与嘲络经济专题 招商引资专题

 浙江民营经济专题 旅游产业管理专题 浙江模式专题

  应急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专题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专题 依法行政专题 安全生产监管专题

 女干部提升专题 少数民族干部专题

 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专题 信J钉体系建设专题 国际贸易管理专魉 投融资管理专题 政府项目管理专题 领导干部“浙江民营经济”专题

  金融系统高层管理者提升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 财务总监CFO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企业管理类

 企业创新经营专题 女企业家专题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商管理 成长型中小企业工商管理 重点骨干企业工商管理 典当行业管理 民营企业总裁工商管理 纺织服装企业总裁工商管理 高级职业经理 酒店与餐饮业总裁工商管理 新生代企业家工商管理 节能减排专题 企业高端人才工商管理、 大企业大集团总裁工商管理 民营企业后备人才专题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金融财务类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其他专题培训项目 文化产业专题 文化创意产业专题 文化产业投融资专题 新能源产业专题 现代服务业专题 体育产业专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题 出版发行行业高管专题 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专题 现代物流产业专题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各行业系统干部类 人大机关干部 政协机关干部 政工干部 财政系统干部 城管执法系统干部 城建系统干部 粮食系统干部 人防系统干部 商务厅系统干部 公安系统干部 法院系统干部 旅游系统干部 林业系统干部 国土资源系统干部 国资委系统干部 纪检监察系统干部 科技系统干部 民航干部 民政系统干部

 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内训类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内训 高级财务管理 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 融资租赁

  浙江优秀民营企业考察暨经验 交流研讨班 企业精细化管理专题 民营及中小企业“浙江民营 经济”专题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突破与创 新专题 商业零售业管理人员工商管理 生产经理专题 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专题 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与经营专题 人力资源总监专题 市场营销总监专题 拍卖行业工商管理 电信业工商管理

 动漫产业高级培训班 服务外包专题 低碳经济专题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生态经济专题 百化产业专题 传媒产业专题 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专题 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专题 军转千部专题 中学校长提升专题

  民宗局干部 优秀团干部 政法系统干部 质监系统干部 海关系统干部 人U与计生干部 信访干部 监狱系统干部 检察机关干部 交通系统干部 信息产业系统干部 党校系统干部 发改委干部 房地产管理干部 工会干部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干部 公共卫生系统干部 人力和社保系统干部 能源电力系统干部

 移动通信系统内训 担保行业管理 融资与上市 复合型高级财会人才

  中小企业创业与发腱专题 企业文化专题 跨吲经营总裁工商管理 商业地产专题 企业投融资决策与管理专题 农业工商管理 旅游业总裁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提升专题 国企干部提升培训专题 供销社企业战略发展与创新经营培训班

 医院管理专题 中心村建设专题 现代物流管理专题 社区管理专题 人才工作者提升专题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专题 优秀青年管理人才提升专题 社会工作高级专题 宣传文化工作创新

  农业系统干部 外事干部外事管理专题 水利系统干部 思想宣传文化战线干部

 财税系统干部 组工干部组织工作创新专题 组织人事系统干部 邮政系统干部 统汁系统干部 粮食系统干部 档案系统干部 税务系统干部 司法系统干部 文化系统干部 安监系统干部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 供销社系统干部

篇六: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续教育研究 2019年第6期 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以浙江大学为例郑 胜 陈 军(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继续教育是国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当前,我国继续教育正在进入跨越式大发展时期,为适应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高校应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浙江大学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明晰定位、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系统设计,建立非学历继续教育新型办学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保障机制,有效探索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之路。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9)06-009-04  顺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积极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时也面临传统办学理念冲突、体制不顺、队伍老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机制僵化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大胆探索致力改革。以浙江大学为例,自 2006年年底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实施继续教育管办分离体制改革,用 10年左右时间,有效探索并形成了统筹兼顾、适应市场需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办学类型由学历继续教育转为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区域性合作转为全国性全过程自主办学的二次转型,建立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管理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  一、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阶段  近年来,浙江大学整合资源,先后同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共建了 14个培训基地,包括中组部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西部地区基层村官培训基地等。学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根据国家人才战略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每年举办各类高层次人才培训班 5000多个,年培训人次超过 30万,区域分布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特点从对象上可以概括为:以党政管理人员、企业经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大类在职人员为基本对象,占学校非学历培训人次总规模 90%以上。学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十一五”到“十三五”阶段,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约十倍增长,可分为三次转型阶段。第一阶段为 2006年实施管办分离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二级直属办学单位,进行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改革。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停止函授、夜大等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放水养鱼”大力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第二阶段为 2015年全面实施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停止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完善各院系全过程自主办学模式,并再次高速发展。第三阶段为 2018年启动继续教育“高端化、品牌化、全球化”转型。学校决策停办远程学历继续教育。根据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要求,启动调结构、提层次和品牌建设实施工作,全面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一流特色继续教育发展计划。9

   二、在理念更新中把握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和举措  近年来,高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三大困惑:继续教育如何准确定位其非营利性———是为“创收”还是教育公益?如何发展继续教育———是合作“贴牌”还是坚持办学主体?怎样实现继续教育品牌质量规模效益统筹发展———是沿袭计划体制还是遵循市场规律和调节机制?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实践教学理念、实施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1] 。浙江大学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中,坚持把握大学办学定位和方向,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百花齐放”式办学格局,探索了规模化发展的改革条件和改革路径。(一)理念更新,战略层面整体规划、明确定位理念更新,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战略规划。浙江大学坚持办学品牌定位,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理念。继续教育从“十一五”阶段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保障功能,到“十二五”阶段清晰界定为大学育人功能三大教育任务之一,至“十三五”阶段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2014年,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章程》,其中第十一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为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学校开展继续教育。”2016年,《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并将继续教育发展作为子规划。2017年,《浙江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将继续教育纳入专项建设任务:“打造一流特色继续教育品牌,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前提是学校的战略规划、目标要求和准确定位。从学校章程、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对继续教育的表述,明确了“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三大教育任务之一”的定位,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目标在于“一流特色继续教育”,最终使命和愿景在于“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探索中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定位逐渐清晰,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厘清业界三大主要困惑:第一,高校中开展的继续教育,应坚持教育公益本质特征和非营利性特点,注意避免“逐利”导向偏差;第二,应坚持高校办学主体,结合学科整合师资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体现大学核心竞争力,注意避免机构合作“贴牌”现象;第三,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按需定制式、富有活力的办学模式,同时推动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调节监管机制,建立品牌辐射、公平竞争的弹性管理模式。(二)致力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1“管办分离”,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管办分离”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管”和“办”分离体制改革,代表办学运行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能即“运动员”和“裁判员”分离,“管”的职责在于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把关办学方向、办学定位,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体系、协调机制顶层设计,有利于公平竞争和高效管理,以及办学风险有效防控;“办”的职能在于办学主体进行运营式绩效管理模式改革,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办学转型发展。2建章立制,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围绕战略目标和定位,制定一系列非学历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发展初期主要有:成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委员会”、各院系继续教育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和主要管理人员职责要求、财务分配政策、绩效考核奖励政策、违规办学行为处理办法等。规模化发展后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从信息化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师资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等不同的方面,按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通过制度完善,对规范办学、风险防控、质量保障、品牌提升等起到长效机制作用。以近三年为例,2017年修订和新发布《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浙江大学继续教育收入分配管理办法》等 7份文件;2018年发布《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规范继续教育校外师资管理的规定(试行)》等8份文件;2019年发布了关于组织体系调整的 2份文件,成立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更加顺畅高效的学校归口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三)顶层设计,创新“质量、规模、效益”统筹发展路径近年来,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从无到有、实现规模化快速发展,主要依托的是在顶层设计下持续改革,在0 1

 坚持质量、规模和效益相统一的要求之下,实行“以项目管理为基本单位”“以扁平化、标准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路径创新。1标准化管理。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把项目管理作为办学组织运行的基本单位。通过所有非学历培训项目立项准入,到师资、课程、教学、经费、证书办结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建立,有效监督全校培训项目办学准入、合同、人员、师资、财务、课程、证书管理等标准化管理,以 ZTQS浙大质量管理体系为基本要求,保障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办学和培训质量,做到校内 38家办学单位的办学项目管理流程、质量保障的标准化控制。2扁平化管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直接对接全校每一个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进行项目合规性准入、完成、质量保障全流程质量监督管理,减少管理层次,体现管理效率。按照项目化管理方式和配套奖惩制度体系,管理部门和办学院系协同推动办学规范运行。3信息化管理。保障大规模办学项目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载体是信息化。目前,“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完成第三次整体优化升级,全校每年 5000多个培训项目在项目合同、课程教学、师资配置、人员管理等方面均依托信息平台开展实时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并有效实现“最多跑一次”管理优化。  三、在持续创新中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弹性管理模式  (一)坚持底线思维,建立管理“负面清单”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定位是大学后在职人员以知识更新和职业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培训。学校在培训项目开发和规范管理中,坚持“三不”底线原则:“不损害学校声誉、不挤占学校紧缺资源、不办低层次继续教育。”例如,2007年发文停办“剑桥少儿英语”项目、2016年关停“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培训项目。不符合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的,选择主动停办或者不承接。(二)坚持源头管理,实施办学主体准入制1界定“谁来办”,明晰办学主体。清理校外机构、校内不合规机构和校内场地,实施办学主体准入、明确程序和退出机制。《浙江大学章程》第三十二条明确表述:“学校根据学科分类设置学院(系)。学院(系)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单位,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据此明确继续教育办学主体为浙江大学,学校授权院系承办,校内其他单位一般不能办。2界定“办什么”,实施办学项目准入。依托“项目化”管理,对于合同、项目、师资、课程、定价的管理,在每一个项目实施前均进行学校统一审核准入管理,在实施中开展标准化质量监控,在实施后按照统一要求完成证书发放、经费结算和满意度评估、督导抽查和投诉处理等质量监督保障过程。3界定“谁负责”,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制。一方面,学校充分放权,办学单位拥有办学人员、财务分配、市场招生、奖励政策配套等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单位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的积极性,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学校与各办学单位签订《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责任书》,落实办学单位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由归口管理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处负责厘清和制定校院两级管理责任体系职责和监督协调机制,重点在于组织体系完善和全校办学单位“奖优罚劣”奖惩机制建设,保障责任体系良性运行。(三)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抓好两方面人员管理1注重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其内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 。以项目化聘用人员为主体队伍,实施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聘用准入制和岗位分工市场化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完善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和信息库公示制度,配套规范化岗前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退出机制。以 2018年为例,开展 3期从业人员入职规范化岗位培训,培训人次492人,为建设一支业务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打下坚实基础。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外师资准入。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整合政府、行业、研究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资源,一方面,严格本校师资占比和课程优化配置,作为学校培训品牌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注重对校外师资的准入和审核,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继续教育校外师资管理的规定(试行)》,对选用条件有明确和严格标准;2019年,认证了首批“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特约师资”,树立标杆,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培训品牌内涵。1 1

   四、在转型升级中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  (一)明确目标,调整管理职能目前,浙江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处于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和全面停止远程学历教育招生的政策环境中,处于“规模扩张”向“特色发展”转变的第三次转型升级中。2016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完成内部科室调整,其中,新建的质量与资源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就是资源整合和拓展,以推动全校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和特色化差异化进展。(二)优化结构,提升办学层次第三次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是“存量调结构,增量树品牌”。控制或者减少相对低效益、低层次办学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品牌建设扶持和奖励政策,引导各办学单位自主开发高端化、品牌化、全球化项目。2018年 4月,浙江大学发布了《关于教育培训项目“调结构、提层次”的通知》,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全校非学历教育规模人次下降,但效益增长,且高层次、全球化项目均有战略性突破。(三)主动设计,开展品牌建设通过细分市场需求、资源互补、合作创新招生渠道、提高产学研附加值等多种手段,着力引导各办学单位依托学科优势,朝着与国家战略相符合的方向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继续教育附加值。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关键词成为高频培训主题,“一带一路”“两边两路”成为重点省份。2019年进行首批品牌项目认证和校级开发扶持计划,重点针对我国新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教育、医疗、农业等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按需定制开发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化等人才...

篇七: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国际视野

  中国实践

 师从名家

  精英人脉

 经典班学员浙大入学

  经典班学员户外拓展

 经典班学员境外考察

  经典班学员参加年度论坛 十年 超百期 逾万学员 共同见证

 浙江大学企业家研修领导品牌

 【研修背景】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也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 无论是立足于开拓国内市场, 还是跻身于国际市场, 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变革、战略转型与继续成长的挑战; 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也同样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 内外部环境的变迁等一系列潜在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过去积累的管理理念与实战经验, 甚至价值观都在经受着新的挑战。

 胆识与谋略、 理智与冲动、 权衡与决策, 考验着每一位企业家!

 要站在时代前沿, 中国的企业领袖, 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 纵览全球经济大局, 细梳中国企业现状, 结合全球顶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方法, 对个人以及企业进行全面的提升。

  “百年学府, 东方剑桥”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博采国内外 EMBA 课程体系之长, 遴选一流师资, 精心开设 “浙江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并将始终致力打造学习交流平台——课堂学习、企业互访、 游学世界; 人脉信息平台——高端人脉、 品牌推广、 技术嫁接; 资源整合平台——政企嫁接、 学企交流、 合作共赢;

 历时 10 年, 开班超过 110 期, 逾 10000 名参读学员, 已共同见证浙江大学企业家研修权威领军品牌——“浙江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诚邀您的加入, 共同提升, 熔炼经典!

 【研修收获】

 ◆ 分享知名教授、 企业家的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 丰富综合商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 课程易理解,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 突出案例分析, 在师生互动中开拓经营思路;

 ◆ 建立优秀的人脉网络, 商场实战中以学会友; 政企学研合作, 强势资源对接, 实现互利共赢;

 ◆ 定期组织国内外参观考察、 商务观摩、 名校游学活动, 共享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的盛宴;

 ◆ 行业论坛, 深入交流, 受邀参加“浙江大学名师名家高端论坛”, 最大限度扩大人脉关系;

 ◆ 加入“浙江大学经典总裁同学联谊会” , 参与联谊会组织的各项资源整合、 共促发展活动;

 ◆ 终身浙江大学校友待遇, 受邀参加“老校友返校活动”, 分享高层次的校友网络资源。

 实现六大转变:

 ◆ 从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

 ◆ 从 OEM 到自主品牌建设

  ◆ 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经营 ◆ 从亲历亲为到运筹帷幄

 ◆ 从家族管理到现代公司治理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研修课程】

 以学员需求为中心, 精选 EMBA 核心课程, 设计课程类版块, 分基础模块、 职能模块和前沿模块三大课程模块; 交流类版块, 分设参观互访、 户外拓展、 公益实践、 高端论坛。

 整体课程兼具学习研修的科学性、 系统性、 国际性及前瞻性。

  〖EMBA 基础模块〗

 〖职 能 模 块〗

  

 领导决策层的项目管理

  项目的识别、 选定、 规划、 分解和过程控制。

  〖前 沿 模 块〗

 〖体 验 课 程〗

  共同分享知识与经验的机会, 并汇聚人脉网络。

 〖游 学 考 察〗

 〖公 益 实 践〗

 〖高 端 论 坛〗

   管理学概论

 关键组织和管理概念, 探究常见管理模式与组织方式优劣。

  宏观经济学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及分析依据与技术框架。

  企业战略管理

 现代管理者必备的战略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商业战略的能力。

  组织行为学

 提供有关工作人员行为的理论、 理念和实践, 提升解决管理问题能力。

  运营管理

 组织运作之道, 全面掌握关键的变量、 概念和工具以管理和改进流程。

 

 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高效利用财务和金融信息, 制定财务与资本战略。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在信息经济发展环境中确定搞一个快捷、 高效的发展模式。

 

 营销管理与竞争谋略

  科学营销管理体制, 整合营销传播与企业形象塑造。

 

 企业运营的法律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与经济法规、 公司法、 合同法, 案例分析。

  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心理、 人性、 文化。

 

 商业领袖与企业家精神

 商业文明、 人文精神、 树立新型企业家形象。

 

 新型政企关系与包容性增长

 世界格局与我的安全环境, 欧债危机背后的结构性变革。

 

 创意经济与新商业模式

 数字营销与消费体验升级,创意经济下的管理变革,社会化媒体与全球营销。

 企业变革与危机管理

 变革中的协调机制建设, 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预防与应对。

 

 国学专题—传统文化与为商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应用, 管理决策艺术,

 儒家经典与修身处世

 用人艺术, 激励艺术, 权变艺术, 政治哲学。

 

 金融专题—金融市场与投资管理

 金融市场创新-互联网金融, 风险投资与管理, 金融衍生工具应用。

 户外拓展:

 挑战与超越自我, 增强团队凝聚力。

 为不同的经历和背景的同学搭建友谊的平台, 提供互相启发、

 互动沙龙:

 不定期邀请行业精英优秀学员等举办各类主题沙龙活动, 解决学员在授课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安排境外知名大学游学互访;

 

 学习期间, 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国内外知名企业考察参观, 并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先进管理经验。

 

 达济天下, 倡导和践行社会责任, 回报社会, 提升价值。

 邀请政府学者、 知名企业家、 行业精英、 社会名流和高校教授主讲, 带给学员更多的智慧启迪和实践分享

  浙江大学名师名家高端论坛

 浙江大学老校友返校论坛 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紫荆论坛”

  浙江大学老校友地方分论坛

 【名师名家】

  邱

 毅

 台湾文化大学教授、 上海交大策略与危机研究所所长、 法国巴黎商学院客座教授。

 主讲方向:

 全球经济形势、 企业变革与危机管理 冯

 仑

  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 万通地产董事长, 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国际的转型地产商, 最具创意的地产理 想家, 最新潮的地产思想家。

 主讲方向:

 企业家精神等 何

 帆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

 青年全球领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主讲方向:

 全球经济及金融趋势 石齐平

 凤凰卫视《金石大财经》 评论员, 《商业周刊》 主笔,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主讲方向:

 宏观经济 林

 乾

 曾应邀赴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人讲述清史。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 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讲方向:

 曾国藩的用人智慧。

 张汝伦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享有“复旦的尼采” 美誉。

 主讲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内圣外王之道 郑 强

  原浙江大学校党委副书记, 博士生导师, 现贵州大学校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主讲方向:

 企业家的人文素养、 企业家责任 余潇枫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讲方向:

 企业发展的理念变革与管理创新 禇良才

 浙江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国际易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 敦煌学研究会理事。

 主讲方向:

 孙子兵法与管理谋略 沈志坤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法律系、 法学硕士, 浙江省知名律师。

 主讲方向:

 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大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讲方向:

 品牌战略与企业强势发展 鲁柏祥

 中国营销、 管理大师, 正大集团特约顾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主讲方向:

 管理创新与营销新思维 吴维库

 国内著名战略管理专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主讲方向:

 企业经营战略 孟宪忠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主讲方向:

 企业家的战略视野 钟

 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 副主编。

 主讲方向:

 企业家必知金融学 王

 龙

 美国技术管理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班导师、 著名心理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

 主讲方向:

 管理心理学与有效沟通、 企业家的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 高建华

 著名实战派营销战略专家、 原中国惠普公司战略规划总监。

 主讲方向:

 蓝海战略与创新之道 汪中求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企业管理专家, “中国精细化管理” 倡导者。

 主讲方向:

 细节决定成败-论企业精细化管理 王泽国

 著名的纳税筹划操作实务专家, 经济学硕士, 中国注册会计师、 注册税务师。

 主讲方向:

 实战型合理避税与纳税筹划 张

 利

 启明星式营销实践专家, 资深实战派管理专家。

 主讲方向:

 不确定时代的营销赢思维

  方永飞

 浙大、 华中科技大学等 EMBA 总裁班特聘讲师, 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情境领导” 认证讲师。

 主讲方向:

 打造卓越执行力 张嘉伟

 中国人民大学职业心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经管院高级 MBA 研修班客座讲师。

  主讲方向:

 现代竞合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

 【研修管理】

 教学安排:

 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 每月集中 2 天学习(周末), 学制一年半(含论文撰写) 。

 开学时间:

 201 4 年

 月

 日-

  日

 (第

  期)

 研修费用:

 人民币35600元;

 (包括学费、 教材费、 讲义费、 拓展训练、 教务费、 通讯录、 书包、 证书费和其他资源费);

  食宿、 交通费自理, 可协助安排。

 学员管理:

 参照 EMBA 学员管理模式, 建立学员档案, 并加入浙江大学校友录 独家享有“浙江大学校园一卡通”, 具有食堂用餐、 图书馆阅览、 校园无线网服务功能 证书授予:

 颁发“浙江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结业证书(校长签发 浙江大学钢印)

 可协助申读国际知名学府研究生文凭班(费用自理)

 可协助申报“国家职业经理人” 资格认证(费用自理)

 【研修联盟(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工商局

 浙江省经信委

 浙商投资研究会

 上海经信委 山东省工商联

 安徽省委组织部

 福建省外经贸厅

 江西省委组织部 黑龙江省工商联

 云南省工信委

 青岛市委办公厅

 苏州市委党校

  杭州市工商局

 中山市经贸局

 舟山市人民政府

 淮安市人民政府

 【学员单位(部分)】

 阿里巴巴

  娃哈哈

 中国建银

 中石油

 万通集团

 万向集团 传化集团

 吉利集团

  杭州邮政

 上海征途

 夏王纸业

 巨桑控股 宝丽控股

 天新药业

  荣事实业

 恒丰银行

 杭氧集团

 联华华商

  复星高科

 山东海化

  万事利集团

 蒙牛乳业

 八达集团

 西格玛集团

  海利股份

 古今集团

  雅戈尔集团

 关心网

 川田集团

 广汽集团

  (2014 版)

 浙江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入 学 申 请 表 (请真实完整地用正楷填写本表格内容, 我们将对您提供的所有信息严格保密。

 本表复印有效)

 一、 个人、 公司信息 姓名:

  □先生

  □女士

  国籍

 □中国

 □其他 身份证号码:

  最高学历:

  公司全称:

 办公电话:

  传真:

 公司地址:

  电子信箱:

  移动电话:

 您希望我们今后与您的电话联系用:

 □手机 □办公电话 请您指定一位紧急联系人

  姓名:

  电话/手机:

 二、 学习、 工作背景 请填写您的毕业院校:

 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专业

  学位

 您的全职工作经验共

 年(其中管理工作年限

 年)

 您目前的职务:

  单位员工总数:

  直接下属人数:

 公司总资产:

  万元

 201

  年度销售额:

 万元

 贵单位的行业类别

 贵单位性质:

 □政府

 □国有

 □外资

 □民营/集体

 □其它

 是否申读香港大学研究生文凭班:

  □是

 □否 三、 报名方法 1、 提交入学申请表, 接受学院资格预审。

 2、 接到资格审核通过通知后, 在约定时间内将研修班学费请将学费汇至,

  户名:

 浙江大学

 开户行:

 工商银行杭州浙大支行帐号:

 1202 0246 1991 4481 052

  (汇款用途务必填上:

 浙江大学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

 3、 经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审核后寄发入学通知书。

 4、 学员携带相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 1 份, 1 寸、 2 寸蓝底白衬衣证照 2 张, 名片 1 张,

 生活近照 1 张, 企业简介 1 份)

 报到。

 5、 参加开学典礼, 正式入学, 课程学习。

  申请人保证本表所填信息真实完整, 并接受统一资格审核; 获准入学, 请申请人按通知要...

篇八: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定制课程】

 机关干部业务知识模块根据培训委托单位实际量身定制, 以下课程供参考选择:

 宏观形势与社会热点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十二五”规划》 解读

  科学发展观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社会民生与社会保障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反腐与廉政建设

  公共管理

  现代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新视野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公共治理与政府转型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评估

  政府项目管理

  公共政策分析与制定

  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

 新农村建设

 招商引资策略

 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发展

 浙江非公经济探索之旅

 领导素养

 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领导语言表达与演讲技巧

 高级社交礼仪

 宣传政策与政府形象塑造

 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国学智慧与现代管理

 领导者阳光心态塑造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贾老师

 联系电话

 0571-88250539 地址:

 杭州市凯旋路 268 号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心南楼一楼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 中心项目培训网:

 www.gbpxw.org

篇九: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干部培训项目精选)(网站地址:

 www.zjugb.org)

 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修班

 项目背景行政区划县作为地理空间的经济区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地域网络的重要节点。

 我国2800多个县(区)

 域单位经济发展不平衡, 情况千差万别。

 从经济发展态势分析,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虽有改善,但与发达县区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满足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寻求县(区)

 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模式,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浙江大学整合各方面资源, 集合了校内外专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深入分析中西部地区县(区)

 域单位的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特推出中西部地区县(区)

 域经济发展专题研修班。本专题精心选取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 现场教学、 专题讲座等方式, 帮助学员深入了 解浙江县域经济不同的发展模式、 发展现状及趋势, 以期对中西部县、 乡 (镇)

 级政府部门领导结合实际, 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县域经济,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课程设置模块 课程内容 课时宏观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战略地方政府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研究;招商引资与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统筹城乡 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及其趋势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8 理论教学(56学时)

 参观考察(24学时)

 参观考察义乌县域经济建设参观考察绍兴民营企业参观考察安吉新农村建设 8 8 8

 新社会组织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

 培训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步伐, 中国在不断的转型与变革中快速成长, 其发展的速度以成为世界舞台上最引人瞩目的篇章。

 2008年, 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 世界经济走势逐渐让人捉摸不定。

 使得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急需一大批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既拥有洞悉前瞻的战略决策素质, 又具备快速反应的战术执行能力。

 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新经济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知识资源和师资力量, 以助力新社会组织建设为宗旨, 课程以优化培训者自身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更新管理手段和思维体系, 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让培训者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快速发展!

 课程安排日期第一天第二天 课程名称 一天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一天半天半天一天上午下午 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公共管理新视野社区管理与社区工作创新新时期领导者素质的提升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创新博弈论与社会管理社会转型、 社会分化与社会稳定社会改革与民生问题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考察杭州湖滨街道党建文化社区工作经验交流

  第三天

  第四天第五天

  第六天第七天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强省专题研修班

 项目背景“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 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 5%的增长。

 北京、 上海、 浙江、 广东、 云南、 重庆、 四川、 河南、 山西等诸多省、 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 文化强省的目标, 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浙江大学依托浙江省文化建设经验, 推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强省专题研修班”, 旨在培养学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按照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 管办分离的原则,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 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培训课程模块 课程 课时4444 44 44 4 444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格局浙江文化产业概况/数字娱乐产业的趋向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分析浙江动漫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销模式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法规国际动漫(影视)

 产业投融资模式媒介战略管理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管理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管理沟通与领导艺术电视主持、 电视剧和图书的创意之江文化创意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模块

  发展模块文化创意产业运营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管理模块

  现场教学与参观考察

 8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

 项目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 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是造福当代、 惠及子孙的事业。

 多年来, 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特别是近年来, 中国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事业,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 强化环境法治,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学员了解我国环保经济政策走向, 提高领导干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论水平, 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明确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及方略, 有效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学习低碳经济的前沿理论, 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之路。浙江大学通过整合国内外城乡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学术资源, 辅以领导素养﹑ 公共管理课程, 结合新颖有效的多种教学模式推出此专题,旨在提高城乡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领导干部在城市发展战略、 城乡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等管理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与卓越领导能力, 从而带动和提高行业整体的观念更新, 最终实现城乡 生态建设和环境。

 培训课程模块理论教学(64学时)

 课程内容 课时44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和谐社会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绿色产业与循环经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生态化循环生态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建设与绿色城市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绿色革命与创新技术产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环境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能源低碳化的变迁路径与财政压力环境污染与政府危机处理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现代城市治理:

 挑战与改革

  参观考察(24学时)

 浙江安吉生态新农村考察宁波奉化滕头村考察杭州西溪湿地 8 8 8

 安监系统公共管理专题研修班

 项目背景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是人民安居乐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所在。

 安全关系社会稳定, 关系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安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安全将与人口、 资源、 环境一样, 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只有提升安监人员整体的管理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 才能构建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浙江大学针对安监人员旨在全面提升安监人员的安全发展理念, 融汇最优秀的师资, 以及一大批具有理论基础和安全工作经验的实战型专家、 教授, 为安监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和更高层次的启发。

 在课程设计上既注重理性的学习, 也重视感性的认识, 采用集中的课堂学习、专题讨论、 交流探讨等方式, 既有理论性、 实战性, 又体现创新性的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模块宏观环境 课程(供选)全国安全生产形势、 趋势和对策执政能力、 执法难题与对策研究安全监督的政策法法规与执法安全监督的考核与管理安全行为心理学安全生产技术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监督部门形象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 事故报告的撰写谋在战略成在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几个问题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公共关系与媒体应对浙江同行交流 课时4 4 4 4 8 4 4 8 4 4 4 8 8 8 8 4

 胜任素质

  观念视野

 新农村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

 项目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统筹城乡 发展和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具体化, 是遏止城乡 差距拉大趋势、 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 是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这需要农村领导干部提高能力,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

 因此浙大继续教育学院推出“新农村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 旨在借鉴浙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 为领导拓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浙江大学通过整合国内外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领域知名学者的学术资源, 辅以领导素养﹑ 公共治理课程, 结合新颖有效的多种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发展战略、 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与卓越领导能力, 从而带动和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观念更新。

 培训课程模块理论教学(56学时)

 课程内容 课时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与经济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城市规划与城中村改造乡 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浙江省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的实践新农村社区建设生态建设与循环农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博弈论与政府管理创新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心身健康与压力管理管理心理学与沟通技巧

  参观考察(24学时)

 参观考察杭州航民村参观考察安吉新农村建设考察宁波奉化滕头村 8

 8 8

推荐访问: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浙江大学 教育培训 干部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