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7篇

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7篇

发布时间:2023-03-31 18:55:07

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7篇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财经政法资讯2015年第1期 观察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基层公安 机关警务保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孙梦远 在当今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和违法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7篇,供大家参考。

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7篇

篇一: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政 法资讯 2015 年第 1 期

 观察与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基层公安

 机关警务保障的现存 问题及对策

 ● 孙 梦远

 在 当今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和违法犯罪呈现 高发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保障的

 重要性逐渐凸显,以至于影响公安工作全局 。

 目前 ,我 国公安基层的警务保障存在 经费

 保障、人力保障、物力保障等问题 ,极 不利 于基层公安机 关维稳、打击违法犯罪和保 护人

 民财产安全等 。本文基于 目前我 国公安基层机关的警务保障工作 ,提 出其存在 的问题 并

 进行分析 ,以提 高警务管理水平 ,使警务保障适应 目前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基层公

 安机 关 建设 。

 公安警务保障是公安警务得以开展的

 支持系统,是 公安现代化 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发 挥公 安 战斗力 的根本 条件 和基 础。

 做好公安警务保障 ,不仅是做好当前公安工

 作的基础和前提 ,而且对推动公 安事业 长远

 发展 、协调 发展、科 学发展 也非常 重要。警

 务保障是公安机关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 内容,

 它能够整合物质 与非物质资源 为公 安警务

 服务 ,这也是发挥公安战斗力的根本条件和

 基础 。在 目前 社会治安形 势和经济社 会发

 展状况下,警务保障能够推动基层公安机关

 依法履行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民警工作

 的积极性 ,以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公安工作机

 制与模式。基于此,笔者针对我国基层公安

 机关的警务保障问题进行 系统化研究 ,以期

 能够为我 国的现代警 务保 障机制 的构 建提

 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

 一

 、警务保障的概念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警察法 》( 以下统

 称《人民警察法 》) 第五章专 门针对警务保障

 的内容作 出明确的规定 :法律 保 障、行政保

 障、经济保 障、社会保 障以及政 治保 障 。笔

 者基于上述认识 ,将警务保障的概念具体 归

 纳为 :警务保 障是指国家 和政府根据公安机

 关开展警务 活动的实际需要 ,从 法 律上、物

 质装备上等所提供 的先决条件,是我国警察

 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笔

 者还将《人 民警察法 》所规定 的五点 主要 的

 保障内容做出系统性的划分,以期建 立一个

 警务保 障通路 图,理清五者之 间 的关 系,确

 保实现“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 、服务社会

 化” 的 目标 ,建设 符合新时期公安 机关工作

 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安警务保障机制 。

 45

 观察与思考

 财经政 法资讯 2015 年第 1 期

 二、警务保障的特点

 笔者在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 ,认为惠

 生武教授所 论述的警务保障的特点较 为精

 准 ,警务保障具有法定性 、多元性 、全 面性、

 强制性的特点 。①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文 中具

 体论述警务保障这四个特点,为全文起 到指

 导作用 。

 1.法定性

 在警 务保 障的原则 、措施 和条 件等 方

 面 ,《人 民警 察法 》都对 其做 出 了准确 的规

 定。首先 ,基于原则 的角度 ,《人 民警察法 》

 第五条规定 “人 民警察依法 执行 职务 ,受法

 律保护” 的原则 ,对警务保障予 以原 则性的

 确定 。其次,基于物质保障条件 的角度 ,《人

 民警察法 》第五章对警务保障内容作 出明确

 规定,规定了对人民警察福利待遇的保障规

 范 ,规定 了警务活动所需要 的装 备、经 费和

 设施等保障规范,规定 了拒绝或妨碍人 民警

 察依法执行公务以及阻挠警务活动的行为,

 依法给予治安处罚 。但是在具 体 的警 务实

 践中,妨碍或阻挠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的

 行为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可能存在法律上的

 盲点 。笔者认为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只能归

 咎于立法者未能充分考虑警务实践遇 到的

 问题 ,不能由执法者随意认定或者排除相关

 行为 ,否则违背法定原则。

 2.多元 性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 ,警务活动具有社

 会公共 性 质,实 施警务 保 障 的主体 较为 复

 杂 .各种社会 主体都担负着警务保障 的法定

 义务 。国家作为警务保 障最大的主体,理应

 承担主要责任 ,其他社会主体可 以作为警务

 保障的辅 助。国家提供 、给予、支持和协 助

 人 民警察完成任务 的物质保 障条件 。根据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公 民和组织有义务为警

 察在执行任务 时提供物质、精神 、行为 和舆

 论等方面的支持 。

 46

 3.全 面性

 在具体 的警 务保 障 中,其 涉及 的范 围

 广 、内容复杂 和形 式多样 。首先,从警 务保

 障的范围看 ,其主要是指警察身份的权益保

 障和警务活动过程 的保 障,如工作条件 、物

 质利益和生活待遇等。其次 ,从警察保障的

 具体性措施看 ,主要是行为保障和物质保障

 这两方 面,如 职权责 任、装 备、基础 训练设

 施、福利 、奖金等 。最后 ,笔者认为警察所享

 受的保障是基于其职责所在 ,在享受警务保

 障的同时也要对警务保障不断改善 ,保证其

 全 面性 。

 4.强制性

 《人民警察法 》第三 十五条规 定对 5 种

 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 于以暴力威胁方法实

 施妨碍警务 活动的行 为,构 成犯 罪 的的,要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人 民警察法 》

 第三十六条还规定对非法制造、贩卖 、持有 、

 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 、警械、证件 的予以

 没收,并处以拘 留或者警告 ,并 可处违法所

 得 5 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等。因此 ,警 务保 障具 有强制性 ,要

 求各类社会 主体都必须履行警务保 障的义

 务 ,任何人不得私 自变更或者违反。

 三、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保障现存 问题

 1.基层警力不足

 在我 国,警 民比例 一直严重失衡 ,公 安

 民警人数 总共 大约 200 万 ( 不含武警 、协警

 和联防队员等) ,而我 国人 口十四亿左右,警

 民比例为 l :70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警

 民比例。我 国基层公 安机关警力不 足问题

 十分普遍 ,甚 至出现治安盲区。在我 国很多

 基层派出所都出现一警多职、一警多用 的现

 象 ,很 难将 各项 工作 切实 落 实。在一 些地

 区,甚至出现一名民警要 负责几个社 区的现

 象 ,根本无法实施必要的警务活动。公安部

 财经政法资讯 2015 年第 1期

 观察与思考

 颁发《关于公安编制分配方案 》的规定 ,由于

 许多基层派 出所达 不到等级 评定要求 的规

 定 ,所以往往会抽取社 区民警担任治安警和

 刑警等。新 形势下基 层公安机关 的警 力素

 质和技能都存在诸多 问题 ,提高基层 民警 的

 综合素质无疑是应 对新形 势下治安状 况和

 犯罪形 势的必要之举 。但是许 多基层 公安

 机关的领导和民警个人都未重视这个问题,

 不能及时学习以补充 自己,以至于民警 的素

 质和能力都得不到应有 的提高 ,难 以适应新

 形势对公安工作的要求。

 2.缺乏经费保 障

 由于经费缺 口较大 ,基层公安机关的交

 通通讯装备 、基础装备 等严重 缺乏 ,许 多基

 层派出所 至今 还租赁房 屋或者使用 简陋 的

 房屋作 为办案场所 。让基层 公安机关 最头

 疼的是缺乏足够的办案经费 ,许多案件都 由

 于办案经费限制而得不到及 时的处置 ,就如

 基层民警所 说 :“ 支 队靠拨 款 ,大 队靠返 还 ,

 中队靠化缘” 。笔者在翻阅大量的文献及对

 多名基层公 安机关负 责人进行访谈 发现财

 政部门只拨给公安部门人头 费,其余费用一

 概由公安机关 自行解 决 。基 层公安 机关为

 了解决 自己的办案经费 ,只 能采 取一些 “创

 收” 的方式 以解决 经费缺 口。由于缺乏经费

 保障 ,办案经费不足 、基础设施 简陋、装备落

 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公安 机关 的工作 ,不

 利于打击违法犯 罪和维护 社会治 安。笔者

 认为经费保 障 问题 的原 因主要 分为两个方

 面:首先是经费保 障机制 尚未规范 ,其次是

 地方领导对公安 工作 的关 注度不够 。由于

 这两方面的原因 ,也就造成 了公安机关 的经

 费缺乏严格的保障 ,也造成新形势下公安工

 作难以及 时跟上犯罪 形势 和社会 治安状况

 的变 化 。

 3.基础设施和警务装备落后

 基层公安机关 的基础设 施 主要 有派 出

 所、看守所和车管所这三类 建筑设施 。由于

 经费 、时间 和工作等多方 面的限制 ,基层 公

 安机关的基础设 施往往难 以整修或 者重建

 等 。因此,也就造 成 了民警 经常在无房 、危

 房的工作条件下开展公安工作 ,这种情况极

 不利于基层公安机关完成办案、户籍 管理等

 日常工作 。按照公安部颁发 的《公安单警装

 备配备标准 》规定 每名 民警必须 配备警 服、

 警棍、手铐 、催 泪喷射 器、强 光手 电、警 用制

 式刀具 、警用水 壶、急救包、多功能腰带 、防

 割手套 、枪支 、对讲机 、警务 通、防刺服和警

 用装备包等共 15 种装备 ,但 是大部分基层

 公安机关 由于种种条件 的限制,难以达到标

 准要求 ,也不利于民警在应对新形势下 的犯

 罪手段及时采取制止措施 。

 四、解决基层公 安机关警务保障现存 问

 题 的措 施

 笔者在结 合公安部 出台“三基 ” 工程 和

 “ 210”工程 的措施 的基础 上,借鉴 国 内外学

 者 已有 的理 论研 究 成果 ,提 出以下三 点建

 议 。

 1.将警力下沉到基层

 基层公安机关要结合公安部 印发 的《公

 安警务 保 障“ 九 五” 计 划 和 2010 年规 划纲

 要 》和《关 于公安编制分 配方案 》,缩小机关

 警察比例 ,增加一线 民警人数 ,尽可能 的缩

 小与发达 国家警 民 比例 的差距 。只有保 障

 一

 线民警的数量 ,才能够做到有警必 出和及

 时出警 ,以打击违法犯罪和保 障人 民的人身

 财产安全。各地 公安机关要 按照公安部 的

 规定 ,原则 上按照一 乡 (镇 、街道 ) 一所设 置

 派出所 ,县城关镇可根据实际情况 以管辖 常

 住人 口 5 万人左右为标准设置派 出所 ,同时

 要统一全省公安派出所称谓,除警务改革试

 点市 、县 (市 ) 外 ,与行政 区划不对应 的城市

 公安派出所( 分局) 一并完成辖 区调整工作。

 要科学确定派 出所警 力配置基本标准 ,城 区

 派出所警力不低于市区总警力 的 30 9/6,各县

 4 7

 观察与思考

 财经政法资讯 2015 年第 1期

 ( 市) 的派 出所警力不低 于所在县 ( 市 ) 总警

 力的 5O

 。要 保持派 出所 民警队伍的相对

 稳定 ,除专业人才、提拔任用或不称职外 ,在

 派出所工作未满三年 的不得调 出,在社区民

 警 岗位工作未满三年的不得调整。

 2.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笔者认 为经费保 障是 各项公安工作落

 实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对

 于公安 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和作用。加强经

 费保障工作 ,要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原则 ,根据不 同地域特 点、不 同经济

 发展水平 ,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明确 的经费保

 障标准。一是 细化公安 经费保 障标准。在

 明确制定经费保 障最低限额标准 的基础上 ,

 通过深入调研,根据各地 区间经济发展和地

 域条件的不同 ,科 学制定不同档 次的经费保

 障标准 。二是完善重大项 目支 出公安经费

 保障制度。对于侦办的重大案件、民警因公

 负伤、重大疾 病 等要 有 明确 的制 度作 为保

 障,即进入财政统筹管理使用 。三是建立公

 安特别经 费保障体系 。公 安工作具有异 于

 其他行业 的工作特殊性 ,不可预见性和突发

 性的工作十分频繁 ,特别经费的需求量非常

 巨大 ,应着手 建立此项工作 的完 备制度,确

 保需时快速给付。

 3.加强基础设施和警务装备建设

 各地基层公安 机关要严格 按照公安部

 制定的《公安派 出所建设标准》,积极争取 中

 央国债资金和各级 党委、政府 的重视以及财

 政部 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省 、市两 级公安机

 关也将加 大对 无 房派 出所 建设 支持力 度。

 对于借用 乡镇 办公 用房 的派 出所 ( 独 立房

 屋) ,要积极 争取党委 、政府支持 ,办理产权

 移交 ,按标准做好改建 、扩建工作 ,争取全部

 解决无房 、危房派出所办公用房问题 。在此

 基础上 ,要加快派 出所外观标识和建筑外观

 形象建设进度 ,尽快完成派出所统一外观标

 识工作 。各地公安 机关要按照收支脱钩、全

 48

 额保障的原则 ,认真测算不 同区域、不 同类

 别派出所最低公用经费 ,并纳 入市 、县公安

 机关年度预算 ,确保派出所办公、办案 、业务

 经费落实到位。基层公安机 关要严 格按照

 《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的要求 ,加大投

 人 ,配齐派 出所必需 的警械 和防护装 备,解

 决派出所无机动 车问题 。基 层公安 机关还

 要对一线民警配备警务通等通讯装备 ,并将

 其接入公 安 网,实 现执法 过 程全 监 控。同

 时 ,基层公安机关要结合 自己辖区的治安状

 况和犯罪形 势对一线 民警配备 警服 、警 棍、

 手铐 、催 泪喷 射器、强光手 电、警 用制式 刀

 具、警用水壶 、急救包 、多功 能腰带 、防割手

 套、枪支 、对讲机 、警务通、防刺服 和警用装

 备包等警务装备 。

 4.改善队伍形象 ,建设高效公 安后勤保

 障队伍

 一

 是在现有人员 的基础 上通过 不断招

 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充实警务保 障队伍力

 量 ,提高整体警务保障工作的水平 。进一步

 抓好人员政 治、业务和法律知 识 的学 习,加

 强理想、信念 、宗 旨和人 生观、价 值观 、世界

 观的教育 ,不断提高装财人员 的政 治、业务

 素质 ,增强法制观念 。二是根据保 障工作特

 点和要求 ,适 时开展法律法规 知识、装 财业

 务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学习,深化公安 “装

 备财务” 管理 和后勤保障 岗位练兵 ,并积极

 参加省、市组织 的警用装...

篇二: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所警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存在差距和不足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我大队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 紧紧围绕“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 的总要求,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对照“三严三实” 和焦裕禄精神, 聚焦“四风”, 认真查摆, 深刻剖析, 为进一步推动治安管理工作的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

 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一)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我大队一是严格按照党章要求, 积极组织党员、 民警学习党的政治理论, 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 引导民警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 在思想、 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令行禁止, 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 不折不扣落实市局、 县局各项工作部署。

 三是坚持反腐倡廉, 大队班子成员带头遵守廉政纪律,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保证了民警队伍风清气正。

 (二)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我大队一是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了 中央八项规定。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走访活动, 切实改进了 调查研究工作。

 三是改进会风, 无特殊情况, 每周只开一次大队例会,并尽量将时间控制在 1 小时以内。

 二、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根据安排, 看守所认真召开了征求意见建议分析会, 所里领导汇报活动以来走访收集情况, 对意见建议提出对策建议, 并进行了集中研究, 从整改“四风” 突出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 班子战斗力、 看守所五化建设、 监所防控体系建设、监所保障及在押人员管理做出进一步布署, 确保全年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一)

 是干警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是队伍能力素质不适应, 有些监所民警还末与时俱进, 以老观念、 老方法、 老手段管理在押人员, 队伍能力素质方面不适应工作要求, 指导工作和实战能力还不强; 有待加强业务学习; 二是思想纪律作风也不适应, 自身要求不够严, 放松自己, 以工龄长、 年纪大为理由, 激励机制不全,有能力和积极肯干有委屈感, 致使工作没有特色, 与党委政

 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三是警力不足不适应当今勤务模式, 上级要求勤务模式科学化, 但因警力不足仍在实行大轮班制, 工作要求高, 思想压力大, 相当一些公安民警对看守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 认为关在监室里的在押人员会出什么事, 无形中对看守所民警干好工作的信心是个打击, 我所倡导一个口号“管理人教育人是世上最崇高的职业”。

 四是警务保障不完全适应, 从优待警工作落实不够。

 (二)

 是“四风” 方面的问题。

 1、 在形式主义方面, 安排工作面面俱到, 照抄照搬结合实际不到位, 宏观要求多, 针对性措施少, 有时还存在文山会海现象, 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落实文件。

 有些同志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对工作底数不甚清楚, 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工作实效性还不强。

 有些同志满足于现状,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2、 在官僚主义方面, 主要是还不同程度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 有的对实际情况还不了 解不关注, 没有最大程度的落实工作要求, 帮助办案单位、 律师、 在押人员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

 有的工作上敷衍塞责, 得过且过。

 每日

 当班民警有时还存在门难进、 脸难看、 事难办的现象, 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少数民警因长期在监管场所工作, 思想有所放松、 工作积极不高, 对在押人员有点抵触心理, 对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理解不深, 满足于现状, 对学习不够主动,对法律、 法规的学习不深不透, 对在押人员的法律咨询, 不能很好的作出解答, 模棱两可, 对待来所的在押人员家属热情接待不够, 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不强。

 3、 在享乐主义方面, 不同程度存在进取心不足、 精神懈怠、 消极应付工作的现象, 有的拈轻怕重, 安于现状, 贪图享受, 要的多付出的少, 不愿吃苦出力, 对新的工作目标缺乏锐意进取的动力。

 4、 在奢靡之风方面, 主要是勤俭节约的风尚还不够浓厚,有的还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

 对工作上有一些超规格的接待, 住高档酒店等缺乏严格抵制, 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作风养成, 在廉洁自律方面通过对照检查, 自我剖析,全体民警都能认识到廉洁自律重要性, 至今为止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但还是有个别民警因亲戚、 战友、 朋友、 同学而顾及人情, 在监区会给要求照顾的在押人员多一些放风时

 间、 或给烟抽等方面的关照, 偶尔接受亲朋好友的请吃, 群众路线活动开展后, 看守所要求民警做好对亲朋好友的解释工作, 把好廉洁自律关。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由于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 常把工作当成硬任务, 学习变成软任务, 总认为自己是做实际工作的, 不是政治理论工作者, 没有必要去深钻细研, 懂得一些基本观点、 基本原理能适应工作就行。

 对于上述存在问题, 更多是感到习以为常, 对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见怪不怪, 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总是片面地认为“小节无伤大雅”, 只要工作成效能达到, 怎么办都行。

 自以为凭已有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 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没有问题,经验主义作怪, 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 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够强。

 二是宗旨意识还不够强。

 为民服务的意识有所减弱, 公安宗旨意识有所谈化, 深入了解民警工作、 生活、 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不够多, 导致有些工作流于形式, 浮于表面, 在如何

 实实在在地解决民警思想、 心理存在问题, 促进中心工作,帮助民警健康成长等方面上方法不多。

 工作理念、 工作方法的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群众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 新问题, 还缺乏创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三是工作创新不到位。

 认为工作都是老一套, 轻车熟路,办文办事更多的是习惯于“吃老本”, 按老框子、 老办法解决问题,不能打破常规,缺乏超前思维和长远思考, 在监所管理、 在押人员管理方面缺乏创新, 虽有在全市监管系统中不甘落后的思想, 但思想不开放、 思路打不开, 工作上新点子、新办法就不多, 亮点工作就不多。

 四是相互提醒不到位。

 有时看到身边现实问题, 总是认为只要不影响中心工作, 不有碍大局, 就没必要当场指出,有时真正遇到问题或困难更多的是选择绕着走, 有好人主义思想,喜欢当老好人, 怕语失得罪领导和同志, 不能及时指出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 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

 坚持政治建警, 强化自身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理论学习, 增强忧患意识。

 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政治

 责任, 树立学习是提升自我素质能力的观念, 进一步完善大队学习制度, 落实每月一次集中学习, 认真研读中央规定的有关学习材料, 学习焦裕禄式的基层干部群众的敬业精神,努力打造“学习型” 警队。

 二是要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 自觉接受监督。

 班子成员将按照《党章》 要求, 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接受党的教育, 接受基层党员群众的监督。

 同时,大队班子每月要与民警开展经常性的谈话谈心和沟通交流,并通过谈话谈心和沟通交流, 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 达到触动灵魂、 治病排毒的功效, 形成民主团结、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增强学习效果, 提升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

 要求每名民警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分管行业业务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不断提高组织能力、 决策能力、 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

 深入调查研究, 提高决策能力。

 树立下基层、 接地气、 察实情的良好风气, 坚持“问症” 于群众, “求医” 于基层。

 今后, 大队将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 完善下基层调查研究的相关制度, 力争治安工作更符合基层实际。

 今后,大队将进一步探索治安工作的有效方法, 解决基层反映任务

 重、 警力少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工作, 切实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和可防性案事件等问题发生; 进一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行动,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三)

 狠抓队伍管理,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

 日益繁重的治安工作, 使大队班子产生了用从优待警方式代替从严治警的思想, 重业务轻管理, 队伍管理失之于软、 失之于宽, 尤其是在执法过程中, 一些民警群众观念不强, 导致安全感满意度不高。

 大队班子对此高度重视, 将采取有效措施从严治警。

 一是狠抓思想教育, 增强宗旨意识。要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 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 提高执法水平。

 工作中, 大队将把尊重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警民恳谈会、 案件回访等活动, 如实通报执法情况,问计于民, 广泛征求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

 监督权, 不断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 每一项执法活动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狠抓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

 强化以民为本的警务理念,在之前为民便民措施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江西公安网上办事大厅工作, 逐步推行网上受理、 网上审批新模式, 让群众不跑路也能办成事; 优化服务质量, 完善“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机制, 积极落实实行“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 等“四服务” 方式, 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四)

 强化监督措施,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大队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等禁令条规规定, 并诚邀纪检、 督察部门加大对大队执行各项纪律、 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对民警“三难” 问题进行明察暗访, 并及时开通热线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 严查“冷横硬推”、“吃拿卡要” 问题,对违法违纪民警一律上报县局严肃追究责任, 绝不姑息。

篇三: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21 年 1 月武 警 学 院 学 报 Jan. 2021第 37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Vol. 37 No. 1收稿日期:2020 -05 -13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 年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公安民警职业危险源识别与风险防控体系构建”(2020JKF1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畅(1993— ),男,山东广饶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赵安晓宇(1995—),男(满族),新疆伊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陈帅锋(1979— ),男,河南禹州人,副教授。①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原称铁道部公安局,根据中央编制办 2009 年第 15 号文件《关于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和核定政法专项编制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规定,铁路公安机关接受公安部、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双重领导,呈现出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党政工作、公安部领导公安业务工作的双头管理局面。2018 年 12 月 28 日中央政法委召开行业公安改革会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相关部署要求,明确铁路公安局直属公安部,不再接受铁路总公司领导,至此结束了铁路公安双重管理的历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研究突发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问题探究刘 畅a ,赵安晓宇 a ,陈帅锋 b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a. 研究生院;b. 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38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各级医疗、疾控、公安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带来较大挑战,如何做好一线人员防护物资保障工作是亟待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此次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从完善警务模式、建立长效协同保障机制、设立应急警务保障工作专班、制定高效的应急保障方案等方面对突发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模式进行探索。关键词:铁路公安;警务保障;突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2077(2021)01 -0046 -0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医疗资源的全面保障外,公安执法队伍的警务保障同样重要。公安机关现有的应急保障措施还不能对突发疫情期间所有执法环节予以全面覆盖,特别是铁路等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公安 ① 在疫情期间警务保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亟待探索构建突发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模式。一、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警务保障是指为确保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所提供的一切必要支持和保证。警务保障又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保障是指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部门为整个公安机关正常运转和职能作用正常发挥而进行的财务、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供给和管理工作;广义的警务保障是指国家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所给予的物质、环境及其他保证[1] 。本文所探讨的警务保障,是指狭义的警务保障,即常说的人、财、物的保障。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铁路公安机关通过统筹调拨、紧急采买和接受社会捐赠等形式迅速筹集防疫物资,及时降低一线警务人员感染风险,实现公安工作和防疫工作两手抓。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6 4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研究·(一)缺少专业应急保障队伍在本次疫情应急保障工作中,铁路公安机关一线警务人员防护装备采购与发放工作由各级装备财务部门和工会等部门负责。这两个部门作为各级局(处)内设单位,既需要负责各类装备物资的日常采购、申领、发放,也需要做好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琐碎,警力相对有限,往往一人担负数职。面对疫情,由于缺少相应机构和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内及时采购、储备、发放充足的应急装备物资,不仅影响了保障工作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保障工作的成本。(二)现行预案应对能力不足在通常的应急预案中,多针对突发警情,如驾车冲撞、刀斧砍杀、纵火爆炸等暴恐袭击预案较为丰富,并且经常通过模拟演练、紧急拉动等方式提高一线警务人员对于预案的熟悉程度。由于重大疫情事件较少发生,受认识程度不高、专业知识不强等因素影响,预案往往缺乏实际操作性,并且在流程制定、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缺少必要保障。这就导致疫情发生后,应对经验不足,缺乏成熟的应对流程,执法模式欠缺。(三)人海战术易引发警力倦怠警察工作倦怠描述的是警察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俱疲的耗竭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警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2] 。公安机关作为一支非专业的疫情防控队伍,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投入大量警力时刻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取消休假、全员备勤日渐成为应急响应启动后的工作常态,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仅容易滋生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而且大大增加个人患病甚至猝死的风险。(四)必要物资装备频频告急由于日常缺少相关应急物资储备,加之春节停工、工厂征用等因素,导致在疫情暴发后防护装备配发不及时,医用设备、防护服、口罩等物资频频告急。一线警务人员接触不特定人群较多,在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感染风险,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五)物流运输渠道阻塞不畅本次疫情暴发时,正值临近春节假期,除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等几家寄递服务机构在春节期间正常服务外,其余机构均暂停服务。随着疫情的加重,各地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管制措施,致使日常通过公路、民航等渠道运输的物流寄递业受到很大程度影响,应急物资调度配发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受部分地区政策影响,防护物资被就地征用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装备物资频频告急的窘境难以破解。二、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的制约因素铁路公安机关作为行业公安机关,肩负着全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公安保卫工作。由于铁路公安机关的管辖区域、业务职能与地方公安机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加之采取中央垂直管理模式,与地方各部门间日常合作较少,使得疫情期间的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一)管辖区域不以行政区域为划分,就地保障存在难度公安部铁路公安局下设若干个铁路公安局,各公安局下设多个公安处,各公安处下设业务支队和派出所,二者又分别下设职能大队和警务区。由于铁路公安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各局处、各所队在管辖区域的划分上大多参照原铁道部(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各铁路局(现中国铁路 × × 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管辖范围划分。在公安部铁路公安局以下,依附铁路管理机构设有三级公安机构,即在铁路局(集团公司)所在城市设立区域铁路公安局,在铁路站段单位集中地区设立铁路公安处,在三等以上火车站设置公安派出所[3] 。这种依照铁路线路、站段单位分布及其之间相互关联性划分的管辖区域,与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存在一定差异,通常会出现“一局管多地,一地多局管”① 的局面。根据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总则第四条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囿于铁路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划分的特殊性,各级铁路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中往往不能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对接,很难及时与上级部门、与地方单位形· 7 4 ·① “一局管多地”是指一个铁路公安局的管辖区域往往横跨多个省(区、市),“一地多局管”是指由于铁路线路的分布,导致多个铁路公安局的管辖区域在同一个省(区、市)内交叉重叠。

 刘 畅,等:突发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问题探究成“一盘棋”的合力。(二)沿线派出机构多,人员分布零散,警务资源整合困难据统计,全路现共有 18 个铁路公安局,75 个公安处,2 000 多个派出所,74 000 余名民警[4] ,这其中还未包括各工作队、业务支(大)队等职能部门的警务辅助力量。铁路公安机关的派出所依照其管辖内容划分为车站派出所和线路派出所两种。车站派出所多设置于各城市内火车站附近,交通相对便利。线路派出所多设置于相对偏远的铁路沿线、城郊或山区,并在重点区段设有警务区,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点多、线长、流动性大、高度分散执法等难点[5] 。很多铁路派出所管辖线路里程长,所部与警务区、警务区与警务区之间距离较远,保障对象过度分散,应急保障时效性大打折扣。(三)现行应急警务保障运行体系待完善根据《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30—2010)和《警用装备应急储备仓库建设指导意见》,应急警务保障目标是“某一点有事、整体系保障,努力实现县区内保障 2 小时到位,地市内保障 8小时到位,区域协同保障 12 小时到位,公安部保障24 小时到位”[6] 。铁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点多、线长、面广,总体呈网状分布,并与社会各种空间区域广泛接触,具有环境复杂性、区段独特性、空间移动性等特点,给上述目标的实现带来困难。因此,如何破解保障人员应急意识不足、实战能力不强,应急装备资源储备不足、调配机制不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念需要提升等应急警务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的突出问题,值得铁路公安机关各级警务保障部门予以深入思考。(四)日常执法接触不特定人员多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更青睐于选择铁路出行。据资料显示,2019 年全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 35. 7 亿人次,同比增长 7. 7%,其中动车 组 旅 客 发 送 量 22. 9 亿 人 次,同 比 增 长14. 1% [7] 。由于具备传染病传播的便利条件,人员密集场所成为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场所 [8] 。车站派出所和乘警队每天都同流动人员频繁接触,倘若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可能使疫情借助庞大的客流和发达的路网快速扩散。三、疫情期间铁路公安机关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模式构建(一)完善警务模式,创新勤务制度“人海战术”这种凭借庞大数量和巨大消耗来换取优势的战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是不适宜的,如何做到科学用警、精准用警,在最大化释放警力的同时最大化提升效能,日渐成为实务部门关注的问题。首先,要通过对历年同期及当前的案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段进行深入分析,划定重点车次和重点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站车查缉。其次,要针对疫情期间列车停运、客流骤减等情况,除承担直接任务的业务单位外,及时调整警务人员的勤务模式,适时开展轮值轮休,适时减少非必需值班备勤,尽可能保证一线警务人员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再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根据疫情动态变化、疫情空间分布和疫情趋势曲线等时空数据集,制作全球、中国(省级)、中国(地市级)尺度下疫情数据时空演化图[9] ,并对人口的流向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将疫情输入风险与城市内疫情传播风险变化结合起来进行聚类计算,对各地实施分级评估,为高效开展警力投放、物资调运、重点区域划定等工作提供支持。(二)建立长效协同保障机制在长效协同保障方面,铁路公安机关需要主动走出去,打破在日常警务活动中由于与地方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联系较少所形成的工作壁垒,进一步探索在警务保障工作中如何不断拓展“地”“铁”合作、“警”“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科学组织项目建设、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过程监管评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一方面,要加强应急装备物资的日常采购和储备工作,将基础应急物资的储备纳入各级铁路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计划中,积极与重点物资生产厂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确保突发状况下应急物资的充足供给。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念,以政府支付资金,社会组织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实现特定公共服务项目的社会化供给[10] 。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释放非必要岗位警力,最大程度解决警力不足问题,提升保障效率,消除保障盲区,实现重大疫情期间的及时保障、精准保障。· 8 4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研究·(三)设立应急警务保障工作专班装备采购、调拨、配发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系统内做到整体优化、提升效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来说,最首要的要求就是“及时”。为消除工作中的短板,可尝试打破部门壁垒,成立应急专班,合署办公,共同保障。一是成立以办公室为主体的应急专班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与各级各部门、地方政府、铁路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工作,对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整体把控。二是成立以装备财务部门、乘警支队、枢纽站派出所为成员的应急工作专班。具体来讲,办公室统一协调指挥,及时与相关单位对接,保障警令上传下达、物流运输配送等工作渠道的畅通;装备财务部门发挥自身优势,负责物资采购工作,保障物资的充分供给;乘警支队利用担当乘务的旅客列车,采取车递、高铁快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向枢纽站派出所进行物资转运,确保物资调拨的时效性;枢纽站派出所收到物资后,及时向责任范围内的沿线所队进行物资的二次转运,确保保障范围的全面性。(四)制定高效的应急保障方案铁路公安的工作主要围绕铁路运输展开,如何借助高覆盖度的铁路路网,借助铁路运输具备的速度快、运力大、覆盖广、连续性强和通用性好等优势开展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不妨参照公安部“构建现代警务保障体系”① 总规划,结合铁路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路网结构,在全路范围内建设一个中心向外辐射,并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分中心,使其之间通过高速铁路互通互联。高速铁路覆盖区域由相应的中心、分中心直接保障,非覆...

篇四: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ldquo;正风肃纪” 专项整治活动单位剖析材料

 ****室全体民警参加集体学习和个人自 学, 如期认真学习了 集中教育整顿内容, 通过学习思想认识得到了 进一步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 ****室全体民警通过对照分析、 深刻反思, 批评与自 我批评, 对自 身在思想、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 深刻的剖析。

 一、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即使学习也处在浮浅的层面上, 深度和针对性不够强, 没有使学习 很好地变为指导实践工作。

 在学习中对自 己要求不严, 标准不高, 把自 己定位在能应付一般工作的层面, 就学习 而学习 。

 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够强, 工作缺乏主动和开拓创 新精神。

 工作中有图应付或忙于应付, 走过场的情况;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不够深、 不够细, 存在敷衍现象; 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主动性、 责任感, 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 有“随大流”、“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与 不干一个样” 的错误思想; 工作中奉献吃苦精神欠佳, 有老好人思想, 只 是流于形式以文传文,工作思路方法单一; 自 己存在着思想松懈, 工作热情不高,责任性和事业性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进取, 局限于以往的工作经验, 工作主动性不强自 己的大局意识及争先创优的意识不强。

 存在与事无争、 平平淡淡的思想, 不重视调查研究, 因而缺少因势利导、 开拓创新, 工作方法不够灵活, 不能够很好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自 己 在纪律作风方面表现松散, 自 我约束还不够强。

 存在平常要求自 己还不够严厉, 总有一种随大流的思想,

  不注重提高锻炼自 己, 形成个性工作风格; 纪律作风方面不够严谨。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

 一是本人对思想政治理论、 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 不够;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学习不够经常化, 对学习领会不够深入。

 这也源于自 己对政治、 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 平时忙于工作事务, 而放松对自 己的学习 要求, 就学习而言不能很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 。

 二是自 己党性观念淡薄, 缺乏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从而产生对工作热情不高涨, 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缺乏自 我约束和自 我提高的意识, 不善于学习业务知识, 尤其行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实践性、 可操作性业务知识。

 因而产生工作标准不高, 要求不严, 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积极向上精神。

 四是工作安于现状,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思想上有畏难情绪。

 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

 三、 整改措施:

  一是从本人的思想问题着手。

 认真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 开展经常性学习和教育相结合, 建立经常性谈心、 交流沟通机制和自 纠自 查。

 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党在新时期各项路线、 方针、 政策。

 使自 己增强政治敏锐性, 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旗帜鲜明, 明辨是非。

 充分调动自 己的工作积极性,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二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的学习, 特别是“五条警令” 等制度学习, 学习 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结合现实典型正反例子, 形成一种活的、 让自 己更贴切感受、 震撼心灵的学习 。从而达到自 己在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谨慎, 做到警钟长鸣。

  在业务学习 方面, 一方面要坚持部门每周安排一次学习外,还要结合本部门业务练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 不断促进自 己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是进一步遵守各项制度, 强化制度落实。

 针对存在的问题, 着重抓好制度规章的落实,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四是增强忧患意识和大局 意识, 始终坚持公安工作对党、 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 责的一致性。

篇五: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号:____D035.31_ 密

 级:______公开____ UDC:___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______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警务保障问题研究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 究

 方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 年 4 月 7 日 吴 帅 10041 公安学 2014211070 公安管理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

 单位:

 协助指导教师:

 单位:

 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

 2017 年 4 月 7 日

 张 玲

  教 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警务保障问题研究 吴 帅

 学位授予单位:中 国 人 民 公 安 大 学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警务保障问题研究

  The Study on Police Service’s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sis Management

  研究生姓名:吴 帅 指导教师姓名:张 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中国

  Candidate:

 Wu Shuai Supervisor:

 Zhang Ling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1 Muxidi Nanli,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8,P.R.CHINA

 独 创 性 说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或出版(含网络出版)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签名: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矛盾凸显,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是应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主体之一。公共危机发生后往往是应急警务人员最先到达现场进行先期处置,为提升应急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必须以强有力的警务保障作后盾,公安机关才能有效开展危机处理,从而确保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安全。

 随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逐步深入,警务保障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危机警务的能力不断加强,警务保障效能得到一定的发挥,但距离危机警务的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危机警务活动中的警务保障主要存在着保障预案准备不足、保障装备管理疏散、保障队伍反应迟缓、舆论保障消极被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应急保障预案制定时的危机意识淡薄、信息共享上未形成系统化;应急保障的装备与经费在市县两级转移支付分配比例上失衡、对应急装备“重配备、轻使用”;舆论保障过程中与媒体互动不畅造成警察形象不佳。

 危机管理理论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国际学术领域兴起,发展至今已形成相对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以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引,其可以有效确保危机管理的决策者全方位、系统化地化解危机,并增强警务保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将探索危机管理理论对危机警务中保障工作的指引作用,以危机管理理论重塑警务保障整体流程:首先,危机预防阶段中应构建科学、权威、系统的应急预案;其次,应急准备阶段中应提升应急装备共享式、规范化的使用;再次,响应启动阶段中应高度重视应急实战工作,提升民警应急能力;最后,恢复修整阶段中应注重网络媒体的舆论保障,通过专业化的方式与媒体进行良好互动,以优化警察的形象。

  关键词:危机管理,警务保障,问题,对策

 contradictions are prominent with more frequent emergent public crisis events. Public security organs critical forces to maintain na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ocial steadiness shall be among the bodies to tackle social public crisis. The police often play a vital part in the public security crisis disposal when crisis happens. Therefore, police service department,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s important to guarantee organs’ fighting capacit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related to police securities. And emergency police service still need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to prevent risks and troubles. At present, the emergency police service mechanism possesses such problems to solve: an inadequate preparation for predetermined schemes in the prevention stage; feebl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in the preparatory stage; tardy reply to the police security teams in the response stage and passiveness to tackle polices’ profile crisis in the recovery stage; And reasons behind those are as follows: to begin with, departments related to police security have a fail crisis awareness with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ystem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of sharing when formulating predetermined emergency security schemes; what’s more, the transfer pay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equipment expenditure are imbalanced between county and municipality level with more rarely used equipment; finally, the stumble interaction with the media lead to unnamable polices’ profile.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can provide police securities with theory instruction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crisis disposal, ensuring that deciders are able to resolve the crisis systematically.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the study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police securities’ theory and conduct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sis management, by which to boost police secur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predictability of emergency police service, aiming at improving their capability to 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should be put to use on the whole process below: firstly, predetermined emergency schemes are supposed to be erected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secondly, emergency equipment ought to be shared in the form of standardization; thirdly, the emergency exercise work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mental adaptive ability of civil polices improved; lastly, policemen’s profile should be optimized in emergency security actions by specialized interaction with media benignly.Key Words :crisis management, police servic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virtue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social

 目

 录

 引 言 ...................................................................................................................................... 1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 2

 1.1.1 新形势下的公安执法任务对警务保障带来新的挑战 .............................. 2

 1.1.2 新常态下的危机管理经验为警务保障注入新的活力 .............................. 2

 1.1.3 新环境下的公安改革深化给警务保障提出新的要求 .............................. 2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意义 ................................................................................................................... 3

 1.3.1 有助于公安机关实现长远战略 ................................................................... 3

 1.3.2 有助于警务保障完善管理机制 ................................................................... 3

 1.3.3 有助于人民警察维护整体形象 ................................................................... 3

 1.4 研究综述 ................................................................................................................... 4

 1.4.1 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4

 1.4.2 警务保障理论研究综述 ................................................................................ 6

 2 危机管理理论指导警务保障实战的理论分析 ................................................................ 9

 2.1 相关概念界定 ......................................................................................................... 10

 2.1.1 危机 ............................................................................................................... 10

 2.1.2 危机管理 ....................................................................................................... 11

 2.1.3 警务保障 ....................................................................................................... 12

 2.1.4 危机警务保障 .............................................................................................. 12

 2.2 理论依据 ................................................................................................................. 13

 2.3 以危机管理理论分析警务保障问题的必要性 ................................................... 15

 2.3.1 公共危机的新特征倒逼警务保障提升应急能力 .................................... 15

 2.3.2 公共危机的多元化成因是警务保障理论研究的现实需求 .................... 16

 2.3.3 危机管理理论是警务保障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7

 3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下警务保障现存的问题 .................................................................. 18

 3.1 危机预防阶段存在警务保障预案准备不足的问题 ........................................... 18

 3.1.1 责任界定上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 ............................................................. 18

 3.1.2 内容上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 18

 3.1.3 体系构成上缺乏系统性 .............................................................................. 19

 3.1.4 部门衔接上缺乏协调性 .............................................................................. 19

 3.2 应急准备阶段存在警务保障装备管理疏散的问题 ........................................... 19

 3.2.1 大型应急装备建设比较分散化 ................................................................. 19

 3.2.2 警用装备配备落实不到位 .......................................................................... 20

 3.3 响应启动阶段存在警务保障队伍反应迟缓的问题 ........................................... 21

 3.3.1 不敢用的警用装备欠缺合法化 .............................................................

篇六: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0 0 5年6 月第5卷第2 期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Jo u m a l o f H e b e i V o c a tio n a lC 0 lle g eo f P u b licS e cu r ityP 0 liceJu n . 20 0 5V 0 1. 5N o . 2我国当前社区警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邱乐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10 0 0 38 )摘要:

 社区警务确切地说, 是起源于中国, 而不是西方国家。

 它有一个产生、 发展的过程, 目前尚不成熟,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当前, 我国社区警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出现的问题, 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

 社区警务; 市场经济体制; 安全文明; 民警责任制中图分类号:

 D 631. 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405( 2005)02珈42—04我国早在五、 六十年代就建立了以派出所为主导, 以治保会为骨干, 加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社区警务, 只不过当时并未冠以“社区警务” 的称谓而已, 而是叫做基层基础工作, 其工作是以户口管理为基础, 以熟悉常住成年人口为重心, 以群众工作为保障。

 当时, 派出所管理的范围大致限于居民区一块, 机关、 企事业单位由内部保卫部门领导的单位保卫力量分管, 特行、公共场所则由治安部门负责。

 当然, 当时的中国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 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人口流动量很少, 通过户籍制度实行人口管理, 依托各级行政组织和强有力的治保会就能形成严密的社会治安控制网, 一般的违法犯罪都能及时发现, 整体社会治安形势也就比较好。

 所以说, 当时我国实行的警务方式就其指导思想、 警务战略以及具体措施无不蕴含着现代意义的社区警务的内涵, 而被国外专家学者赞为开社区警务发展战略之先河。

 这一时期, 警民关系融洽, 社会情况熟悉,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倾注极大热情, 社会控制严密, 违法犯罪很少发生, 被称为社区工作的楷模。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直言,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警务实际是借鉴中国警方五、 六十年代警务工作的成果, 联合国预防和控制犯罪委员会特别代表阿提道昆・阿迪耶未曾说:“中国的综合治理方针, 为世界范围内预防犯罪作出了贡献” 。一、 社区警务的概念( 一)社区“社区” 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通常解释为“指在一定地理区域上生活的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群体” 。

 其含义是指以地区为范围, 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 用以区别在血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亲属群体( 家庭、 氏族、 民族)。

 简言之, 社区就是“地区社会” 。

 它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要素:1. 社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按照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2. 社区有一定的区域界限;3. 社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即为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制度等规范;4 . 社区成员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具有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 建立了社区事务的管理组织。社区有一定的地理区域, 有一定数量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 并存在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社区范围可大可小, 往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来确定。

 一个城市, 城市的一个区,作者简介:

 邱乐安( 19 7 3一), 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管理专业研究生。收稿日期:

 20 0 4 —6 —16 万方数据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 0 5年第2期4 3一个村落, 一条街道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

 社区依其功能性质, 又有居民社区、 工业社区、 商业社区之分。

 社区警务研究的重点是城市的一般性社区, 亦即以居民社区为主, 同时也涉及一些工业社区、 商业社区。

 因而它是一种广义社区的范畴。( 二)社区警务所谓社区警务, 是指存在于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旨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

 通俗地解释, 就是通过警察工作与社区治安自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控制和减少社区犯罪, 搞好社区的安全防范。

 其核心内容是改变传统的与社区隔离的警务战略,使警务工作的重点向社区延伸, 发展与社区群众的伙伴关系, 共同承担社区治安管理义务, 严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 社区警务包括三重含义:

 一是警务理论; 二是警务发展战略; 三是警察的勤务方式。

 它从根本上否认了人们多年来的一种习惯认识一打击、 控制犯罪只是执法力量,特别是警察部门的职责; 同时又肯定了一种趋势一彻底控制和解决犯罪问题有赖于全社会的力量。

 它使警务工作由传统的“被动反应型” 转变为“主动先发型” , 既发挥了警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又调动了群众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力量, 充分证实了推行社区警务是一条适应新的治安形势,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可行之路。二、 我国当前社区警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 人、 财、 物大流动,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各种诱发犯罪的因素剧增, 形成各类犯罪案件不断攀升的局面。

 如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年刑事立案最高不超过55万起, 9 0 年代初,已经猛增至230 万起, 20 0 3年达到4 39 . 4 万起。

 在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面前, 我国原来的社区警务模式受到了冲击, 原来以基层基础工作、 治安防范为主的派出所也直接介入破案, 直至发展到承担全部破案量的7 0 %左右。

 这一时期, 娱乐服务行业和各类市场迅速发展, 行业场所的治安问题日益突出, 迫使治安部门步刑侦部门的后尘, 也开始了治安管理主体的下移。

 内保、 消防也紧随其后。

 在各种专业工作, 尤其是巨大的刑侦破案任务的压力下, 许多地区派出所的防范工作和群众工作基本撂荒, 警民关系逐渐疏远, 对治保会的指导也只是徒具形式。

 犯罪主体防范工作, 如青少年教育和刑事释放人员帮教得不到落实。

 派出所的工作重点逐渐由防范转向了刑侦破案。

 同时, 这一时期的人口大流动、 社会基层组织( 如城市居委会)职能的削弱, 增加了派出所治安防范的难度。

 这些都从客观上削弱了派出所的基础工作, 使民警脱离了责任区, 民警离群众社区远了, 对群众工作也越来越生疏, 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能力也都相应弱化。

 所以说当前的表现是社会治安恶化, 犯罪率攀升, 公民的安全感下降。三、 公安机关的对策面对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各级公安机关在工作实践中应不断研究新情况, 总结新经验, 锐意改革, 对我国的社区警务体制进行制度上的创新与再设计。

 我认为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一)对我国派出所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派出所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地位, 决定了它的工作的重点必然是管理与防范。

 要做好辖区的防范工作, 基本要求是密切注视、 掌握并及时报告敌情动态, 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 减少辖区内实有人口的违法犯罪。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 各地公安机关应将刑侦破案与社区基础工作职能分开, 要求刑侦部门建立社区的刑侦中队建制, 承担起全部破案责任。重新明确派出所以社区管理防范为基本职能; 以发案少、 秩序好、 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

 只有这样, 派出所管防范、 巡警管理社会面控制、 刑侦管破案, 三家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相互配合的新的警务机制才能形成。

 派出所才能发挥专职社区警务工作的职能作用。( 二)树立减少发案的战略目标要求。

 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治安状况, 如何确定目标要求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战略指导思想。

 经过认真反思, 公安部将评价和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工作成效的目标要求定位在“少发案” 上, 体现了十五大提出的,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必须坚持“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 的方针。

 同时确立了社区警务的正确发展战略。

 由于当前的社会治安问题 万方数据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 0 5年第2期与我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时期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 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所致。

 因此, 应多做群众工作和预防工作, 以减少或弱化诱发、 滋生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

 只有这样, 才能将犯罪控制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 公众承受能力基本适应的幅度内,使社会治安逐渐步人良性循环。

 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 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重破案、 轻防范的观念。

 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指导思想, 应当说是一种历史性的战略转变。( 三)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

 各地公安机关应从有利于社会治安管理、 有利于警力合理布局、 有利于警务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原则出发, 积极向地方党委、 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 尽可能让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居委会领导职务, 以切实加强对社区治安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还要把社区警务工作建设与深化派出所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派出所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 促使派出所各项勤务活动更趋科学、 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 坚持派出所改革方向, 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建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到人的警务机制、 考核到人的评估机制、 以责任区为重点的防范管理机制。从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出发, 合理调整派出所布局, 优化警力配置。

 原则上按照“一区( 社区)双警” 的模式配备社区民警。

 对治安情况平稳、 规模较小的社区继续实行“一区一警” 制,对治安复杂、 区域较大的社区实行“一区多警”制。

 同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税费改革和新一轮乡镇“撤扩并” 工作, 合理调整农村派出所布局,重点扶植一批中心派出所。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过程中, 各地要努力规范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

 主要包括规范社区警务室的设置, 规范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规范社区民警工作秩序, 规范社区警务保障等。( 四)积极打击违法犯罪。

 前面已经提到派出所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和防范。

 但众所周知, 我国警力不足, 有的地方严重不足。

 笔者曾经工作于江西余干县公安局。

 余干县公安局有四百多名公安干警, 刑侦大队加上各分局刑侦中队还不到一百名刑警, 但余干县有约一百万人口, 平均起来,每名刑警得管约一万人口, 可以想象警力严重不足。

 如果所有案件( 包括一般案件)的侦破都由刑警来办, 显然不大现实, 所以在不违背“派出所工作重点是管理与防范” 原则的基础上要求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参与一般案件的侦破。

 广大派出所民警还应积极投入到“追逃” 、“打拐” 、“打黑除恶” 、“治爆缉枪” 、“整顿和规范歌舞娱乐服务场所” 、 “整顿和规范出租屋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等严打整治集中统一行动和专项斗争中, 充分发挥人熟、 地熟的优势, 积极开展人口调查和治安管理, 发现并提供大量违法犯罪线索, 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 有力地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确保一方平安。( 五)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1. 当前要着重抓好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和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要通过强化基层、 夯实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 优化警力配置、 落实警务保障等措施, 力争用三到四年的时间, 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 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 以社区、 社会面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 人防、 物防、 技防相结合的全时空、 主体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要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作为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乃至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载体, 继续大力推进。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依托社区, 多渠道落实经费保障, 组织实施“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 。2. 治安行政部门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

 在全面开展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各地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 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 兼顾城市的综合承受能力, 积极稳妥地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进一步放宽在城市投资、 兴办实业、 购买商品房人员以及各类人才的落户限制。

 认真解决夫妻投靠、 小孩投靠父母、 老人投靠子女户口迁移以及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 急群众之所急。

 同时, 要按照“公平对待, 合理引导, 完善管理, 搞好服务” 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清理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做好 万方数据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 0 5年第2期4 5进城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 开展安全文明创建活动, 重建强有力的社会基层组织。

 安全文明社区建设始于9 0 年代初沿海地区, 近年来已在全国各地城乡普遍开展起来。安全文明社区是按照属地划分原则, 在居、 村委会区域或比居、 村委会更少的区域内, 把居民和单位职工组织起来, 共同参与社区的文明建设、公益事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 形成“同居一地、 共建文明、 共保平安” , 带有较强的自治色彩的新兴社区组织模式。

 安全文明社区机构实质上就是居委会在新形势下的新形式。

 安全文明社区机构与原有的居委会的区别在于它的自治色彩。它的角色已不单是政府的脚, 它的职责已不是单向地给社区布置由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由于它能更充分地代表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共同意愿, 能够调动社区共有资源, 满足社区在治安、 生活服务、 环境卫生甚至就业等方面的各种需要, 因而在社区中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安全文明建设工作搞得好的社区, 治安工作是融入其他工作的。

 因为群众是组织起来的, 因而许多工作落实起来就比较容易。

 治保会工作也显得轻松而有成效; 人口管理工作能够落实; 犯罪目标防范工作, 如健全防范管理制度、 建造自行车棚、 组织社区巡逻等, 在这些地方都抓得很好; 各类案件尤其是入室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有些地方甚至数年不发一起案件; 即使是难度很大的违法犯罪主体防范工作, 如违法青少年教育,劳改释放、 劳教解除人员的帮教工作, 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

篇七: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简介:2002 年 3 月, 公安部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全国大中城市公安机关在 2004 年之前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并提出了 2005 年底在农村推行社区警务的构想。

 2006年 9 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再次要求农村公安机关推行农村社区警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

 ” 这一论述为社区警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社区警务仍没有充分地开展起来,在部分农村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一、农村社区警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城市相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社区警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些领导和干警对农村社区警务的内涵认识不全面,而且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领导和干警还是沿袭传统,未将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和预防犯罪视为农村社区警务的主要任务,其工作重心还是侦破案件、打击犯罪。

 他们没有意识到打击犯罪其实比预防犯罪的成本高得多,因为只要预防犯罪的工作做得扎实,农村的犯罪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打击犯罪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二)用于农村社区警务的经费和警力不足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外,全国多数的县、乡政府财政仍然比较紧张,拨给公安部门的警务经费大多用于城市社区警务。

 乡镇派出所有限的经费又主要花在打击犯罪方面,所以能够用来发展农村社区警务的经费可谓少之又少。

 警力不足是抑制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又一原因。

 公安部对社区警力的规定是“一千户或三千人配备一至二名社区民警”,即使按照“一区一警”的标准,我国大部分农村派出所现有警力都不能达到。(三)警民关系不够和谐,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卢国胜摘 要:

 农村社区警务的实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证全社会的安定有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农村社区警务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部分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公安机关用于农村社区警务的经费和警力保障不足; 三是警民关系不够和谐, 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警民合力。

 因此, 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重点是:

 一、 完善法律法规; 二、 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三、民警素质的有效增强。关键词:

 农村社区警务; 社区公共安全; 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

 D63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41 ( 2009 )

 01-0065-032008-12-25卢国胜( 1984- ),男,山东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07 级治安管理专业研究生。收稿日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2009 年第 1 期(总第 104 期)No. 1 , 2009February , No.104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Jili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 65 —

 没有形成警民合力警民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

 在具体的农村社区警务工作中, 部分民警经常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对待人民群众态度不够热情,有时甚至比较粗暴, 更有少数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谋取私利,个别民警甚至以权压民。

 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民警在群众中的孤立, 有的社区警民关系还比较紧张。

 不和谐的警民关系无法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警务工作中来,难以实现以警民合作和互动为核心的社区警务机制。(四)对农村社区警务的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 考核社区民警包括农村社区民警的主要指标还是打击犯罪、处理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考核过程中不注重调查和分析社区的人口构成、资源配置,社会治安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以及地理环境。

 评价机制很少真正把良好的社区秩序和人民群众对社区警务的满意度作为农村社区警务项目和目标导向。这样不仅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社区民警的工作, 而且会抑制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评价机制必然使多数社区民警不会对社区警务的建设予以足够重视,农村社区警务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二、完善农村社区警务的对策分析(一)制定、修改法律,加强对农村社区警务的重视农村社区警务对于维护农村乃至全社会的治安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看,社区警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和秩序的好坏。

 只有做好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才能从根上治理和控制犯罪,可见农村社区警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然而关于农村社区警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很少,只有少数几部行政规章。

 如《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 2002 年 8 月 5 日)、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2006 年)等,且效力层次非常低。

 考虑到农村社区警务的重要性,应该把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制定全国性的法律,这样不仅能提高广大民警和群众对农村社区警务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能在建设农村社区警务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从法律和制度层次上确保农村社区警务的有效推行。(二)合理划定社区,科学地配置、使用警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划分社区是搞好社区警务的前提和基础。

 划分社区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过大,不便于管理和控制,往往使一些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过小,又将浪费有限的警力资源。

 因此,在划分社区时要联系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社区的划分应当在现有行政村划分的基础上,坚持“警力跟着治安走”这一社会原则。

 对于一些治安状况一直较好、 发案率低的行政村,划分社区时可适当调大些。

 对于治安状况复杂、发案率高的中心集镇及其辐射村,划分社区可适当调小些。

 社区划分以后,要根据社区的规模、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因素以及民警个人的能力等因素,重新划分警区,科学、合理地配置警力。警力的配置应该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实行量化处理, 以实现在现有农村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地分配警察资源,达到 1+1>2 的效果。

 笔者建议采用“ 4321 ”测算法,即行政村的工作难度系数(100)= 行政村总人口数 (40%)+ 行政村面积 (30%)+近两年治安案件平均数系数 (20%)+ 近年刑事案件发案平均数系数 (10%) 。

 以难度系数高低为依据,分配不同数量和质量的警力。(三)增强民警素质,提高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效能农村社区民警的素质问题,是决定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应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还要掌握各种社会知识与专业知识。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政治学习、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农村社区民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使广大农村社区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二,建立农村社区民警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以“三懂四会”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建立、落实集中训练制度,确保农村社区民警每年都能接受不少于 15 天的集中训练。

 同时,组织农— 66 —

 村社区民警立足岗位,自学自练,真正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技能和水平。

 第三,强化公关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要求农村社区民警在日常的本职工作中大胆地运用和创造。(四)加大软、硬件投入,建立农村社区警务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的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有限的警力,加强农村社区警务的警力。

 必要的经费是科技强警、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效率的基石。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的硬件建设,在社区警务中要逐步采用更多的高科技装备, 在交通要道的路口、小区进出口处安装摄像头,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应用数码录音笔、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进行调查取证;改良网络通信设施等。

 另一方面,应当削减臃肿的机关,将大部分警力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和农村社区警务工作中,并提高基层民警包括社区民警的待遇,将基层工作年限的长短作为民警升职的考核指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社区警务所需的警力。

 社区民警应相对稳定,避免社区民警刚刚融入社区、熟悉社区情况和工作就调走的局面。( 五 ) 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社区警务考评制度推行社区警务后, 民警脱离了领导视线,如果不加强管理监督,不完善考评制度,社区民警就变成了“散兵游勇”,基层基础工作不仅得不到加强,反而有面临“瘫痪”的危险。

 因此,在考核社区民警时, 我们应根据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两种机制,着重解决民警到社区“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做到“三个结合” : 一是将目标量化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二是将业务数据与服务质量相结合;三是将工作措施与社会效果相结合。具体来讲,在目标管理机制中,除要考核社区民警抓获的各类人员数、破案数 ( 率 ) 外,更要将辖区实有人口 ( 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重点人口 ) 管理工作作为考核的重头戏,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在效益管理考核机制中,应在借鉴大中城市开展社区警务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如何开创出具有本地农村特点的社区警务理论和警务模式。(六)充分利用群众力量,促进警民共建充分发挥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群防群治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村委会是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依托, 在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村委会通过向公安机关及时提供违法犯罪案件的线索、证据,作为民警办案的依据;通过提供警务信息,如实反映村民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促进社区警务建设的完善。

 推行完善“治安中心户”制度。“治安中心户”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公安派出所与群众、 户长的联系, 及时掌握了治安情报信息,通过户长宣传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治安意识, 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范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挖掘民力资源,有效缓解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矛盾。(责任编辑 潘香春)An Analysis of Solutions and Problems of Rural Community Policing BuildupLu Guosheng( Chinese People ’ 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100038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polic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up socialist new country and en-sur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order.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in rural community policing as some of the con-stables neglect the rural community policing work, funds for policing and police strengths are inadequate,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ce and other people is not harmonious enough. Therefore, rural communitypolicing buildup should lay stress on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oordinating police strengths scientifi-call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olice.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policing; community public security; analysis on solutions— 67 —

推荐访问:警务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警务 存在问题 保障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