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0篇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0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17:10:08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0篇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本套资料包括:(6篇范文) 11、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公示 22、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与教师取酬标准 33、关于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问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10篇

篇一: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资料包括:( 6 篇范文)

 1 1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公示

 2 2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与教师取酬标准

 3 3 、关于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问题的通知

 4 4 、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

 5 5 、课后服务费发放实施方案

  6 6 、课后延时服务费分配方案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公示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关于做好中小学 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关于 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实 际,现就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通知如下:

 一、 总体思路 坚持办好民生实事,牢固树立为民情怀,积极回应家长 和学生的诉求,充分发挥中小学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等优 势,统筹家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协商共治,有效解决中 小学校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建立弹 性离校制度,以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基础,以提供课

 后托管服务为内容,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 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学校主导。各中小学要结合师资、场地、设 施设备等情况,主动承担责任,自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充 分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可 根据需要,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 少年宫共同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也可通过租用场地、外聘教 师的方式开展。有课后服务需求但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在 政府的监督和主导下,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机 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二)坚持协商共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 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家校协同机制,重点在课后服务的资源统 筹、需求调研、计划安排等方面集思广益、协商共治。

 (三)

 坚持自主自愿。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 学生和家长可根据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安排,自主自愿选择 是否参加以及参加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严禁以任何方式 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四)坚持非营利性。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由学校收取并 根据实际支出列支。严禁以家委会或其他校外机构等名义进 行收取。学校应将收取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费专款专用,单独

 核算,足额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 用、挤占资金。

 三、工作安排

 (一)服务对象。课后服务的对象为榆林市各中小学学 生(不包括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和发改部门核定学费标准的民 办中小学学生)。优先保障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双职工子 女课后服务需求。

 (二)服务内容。一是提供延时托管。学校安排专人照管学生在指定场所自主进行复习、作业、预习或课外阅读等, 可进行学生作业答疑,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二是开展集体活动。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文艺体育、劳动实践、拓展训练等活动,也可与校外活动中心合作,组织社团活动、兴 趣小组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魄,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组织形式。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将课后服务的 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标准、安全事项等信 息主动告知学生和家长。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家长依照学 校规定自愿提出申请,由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组织。

 (四)时间要求。课后服务的时间为在校学习日中午放 学期间和下午正常放学后,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 18:00。

 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县市区、榆林高新区教体部门结合自身实 际情况确定。

 四、收费标准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应遵循“公平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课后服务收费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各中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浮, 幅度不限。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原则上按学期收取,多退少补, 试行一个学期,到期后根据成本调查情况,综合学校、家长、 学生意见重新制定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建档立卡、 低保户、特困供养及孤残等四类学生免收课后服务费,由学校承担。具体收费标准见附件。

 五、有关要求 (一)严格课后服务费收支管理。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 务收取的服务费,必须专项用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方面的开 支,具体开支范围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方案为准。每 学期末学校要向家长公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

 (二)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各县市区、榆林高新区 发改部门要督促各学校做好收费前的政策宣传和收费公示 工作,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财务管理。各县市区、榆林 高新区教体部门要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行为,指导学校具体 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在教育经费安排中

 予以倾斜。各中小学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严格执行教 育收费公示制度,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扩大收费范围,并自觉接受发改、教育、市场监管、财政等 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各县市区、榆林高新区要加强对中 小学课后服务收费的监管,防止学校擅自提高标准、变相收 费、搭车收费、强制收费等不规范和乱收费行为,对违反规 定的要严肃查处。

 本通知自 2021 年秋季学期起执行。

  1.

 学校开展以上项目之外的特色活动,可向当地教育、 发改部门申请制定收费标准; 2.

 钢琴、声乐等艺体类单独授课的,学校可向当地教育、 发改部门申请制定收费标准; 3.

 每节课时间为 40-45 分钟。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与教师取酬标准:

 学 Th 每学期

 300

 元

 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出炉,学生每学期收费 300 元,教师每课时不低于 60 元。

 一、充分认识"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

  性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是因地制宜推进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地要充分认识“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对“一校一案”落实工作的指导, 认真抓好落实,努力抓出成效。

 二、指导学校做好"一校一案"制定工作 各地要指导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好课后 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落实好每周五天(周一至周五), 每天至少 2 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要求。确保开学前参与课后服务的师资和相关人员调配到位,本学期服务内容安排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迅速建立并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各地要抓紧落实《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 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认真落实省定的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每生每学期 300 元)

 和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取酬标准(每课时不低于 60 元),尽快建立并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我省仍有 10 个左右县区还未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相关地区要尽快建立到 位,确保课后服务全面推进不受影响。

 四、加强对课后服务督查和指导 各地要发挥义务教育学校责任督学的作用,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要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 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引导,使家校共育发挥更好的作用。省教育厅已把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纳入省政府“双减”工作专 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之中,各地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 积极予以推广,推动课后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育人水平。

 五、及时报送课后服务推进情况 各设区市要及时汇总辖区内课后服务的准备情况、推进 情况、工作亮点、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措施等情况,并填 写《课后服务学校准备工作情况表》(见附件),由设区市 教育局负责同志签字后,于 8 月 23 日前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关于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 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学教育收费政策的通知》 精神,按照教育部门的部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在我区进行 试点,为配合试点管理工作,现就试点期间校内课后服务收 费问题通知如下:

 一、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中的校内课后服务根据服务性 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

 二、试点期间需要向学生收取校内课后服务费的(非内 宿学生),具体标准执行:提供午休服务的小学每生每天 4 元、中学每生每天 3 元;提供午睡服务的每生每天 6 元;提 供下午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的每生每天 5 元。

 三、校内课后服务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以 营利为目的。

 四、校内课后服务要严格做好收费公示工作。学校应将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 标准等信息及时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示。

 五、校内课后服务时间按教育部门规定执行。

  2021 年 9 月 1 日

 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服务收费管理,规范课后服务收费行为,积 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根据《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公办中小学课后服 务收费试行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区公办中小学开 展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后服务实施范围 各公办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试行期内,经区发展改革局、教育体育局审核批准,同意开展课后服务的公办中小学 校。

 二、课后服务时间和内容 课后服务时间:一至六年级为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每 天 2 课时;七至九年级为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每天 1.5 个课时。

 课后服务内容:具体课时安排以各校报送的教学大纲为

 准。

 三、课后服务收费标准 课后服务收费标准:5.00 元/生/课时。

 四、课后服务相关要求

 (一)自愿参加,不得强制。各公办中小学校对参加课 后服务的学生须有其本人或监护人自愿申请,学校按实登记。

 (二)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按实收取,不得 盈利。对因故未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每月按课时计退,对 精准扶贫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按相关政策规定减免 课后服务费用。

 (三)各公办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严格执行收费 公示制度,其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要按规定向社会进 行公开和公示,切实增强收费管理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 督。

 (四)各公办中小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前,将课后服务 教学大纲以年度为单位,报送至区发展改革局、教育体育局 备查。

 五、本通知从 2021 年秋期起执行,有效期 3 年。

 2021 年 8 月 31 日

 课后服务费发放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 为了对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的工作质量、态度进行客观评价,弘扬正能量,促进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 案。

 二、发放原则 1.

 全校教职工(包括门卫、保安以及勤杂人员)全员参 与。

 2.

 根据岗位不同,以按劳取酬为原则。

 3.

 延时服务费用实行专款专用,以全部用于延时服务补

 助为原则。

 三、发放项目和计酬方法 (一) 课后延时一般性服务费发放 1.

 延时服务辅导补助 以月为计算周期,按每月实际上课节数。以****年 4 月 份为例,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每节课 57 元,三至六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每节课 52 元。

 2.

 管理课时补助费

 (1)

 课后延时服务区域时段安全管理:按实际参加人数,体现差距,课间区域时段值班以每人每天 15 元计,门 卫、保安每人每天以 8 元计,勤杂人员每人每天 10 元计。

 (2)

 行政值班管理:按每天延时三节课计,每人每天 补助 52 元。

 (3)

 课后延时服务绩效考核 学校成立以各包年级组领导为成员的课后服务考核领 导小组,按照以下措施进行绩效考核:

 1、正常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工 作健康发展,每天包年级领导检查正常进行的,领取 100% 延时服务费。

 2、请假,经校长批准安排替班老师,若无故空堂一节, 扣除当节延时服务补助服务费,同时,按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3、迟到、早退或私自调课一次,扣除当天当节的延时服务补助费,当月出现迟到、早退或私自调课达到三次以上

 (包含三次),扣除当月 50%延时服务费。

 4、放学后,值班老师负责整队送队,做好与家长交接, 无家长接送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确保安全。违规一次扣除当月 10%延时服务费,若当月出现三次以上(包含三次), 扣除当月 50%延时服务补助费。

 5、家长投诉,老师延时服务期间不负责任,虚应故事, 敷衍应付。经查情况属实,视情节轻重可扣除当月 10%--100% 延时服务费。

 6、在校延时服务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能妥善及时处理,视情节、责任轻重,可扣除本月 50%--100%延时服务费。

 7.为倡导先进,表彰优秀,学期底,对延时服务期间表 现突出的老师进行评选和奖励。

 四、说明 1.

 本方案经 20**年**月**日学校第四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自 20*年 59 月 1 日开始执行。开始执行后, 如发现与上级文件、政策或精神不相符合等情况,按照上级文件政策,并经学校教代会讨论后及时调整。

 2.

 今后,每月延时服务费的发放,根据学生参加人数、 时间,按比例进行调整。

 3.

 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若数、语、英老师请假,补助费 用由代课老师领取;若无故空课、迟到、早退及私自调课, 除按照学校规定处理外,扣除的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包括行 政人员、体音美、综合科老师以及门卫、保安及其他人员)

 因请假或其他原因扣除、剩余的补助费,累积到学期底最后 一个月,作为奖励,奖励给延时服务期间表现突出的老师。

 课后延时服务费分配方案

 一、实施目的:

 为了对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中的工作质量、态度...

篇二: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计划(精选三篇)

 ** 小学关于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计划 (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的相关要求,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放学后第七节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现就**小学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 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第一,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第二,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第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师为成员。领导工作小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制订好活动方案,落实具体的活动小组,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2.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有关兴趣小组(内容、指导教师、学生等等); 3.每天查看每组活动是否开展,活动是否正常,存在什么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努力使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后服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王为皇 组员:王景渊、吴碧顺、吴东兴,王丽珠,刘元和,刘进元,刘海水,刘国栋 ?(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暂时不安排活动,二至六年级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

 1.以班为单位进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兴趣小组课程设置如下: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第七节(16:40-17:20)

 六年级:课后作业辅导(培优补差)

 二三四五年级:自主阅读指导和数学素养思维训练。

 附:详细安排表 年级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六年级 语文培优补差 数学培优补差 语文培优补差 数学培优补差 指导老师 吴东兴 王景渊 吴东兴 王景渊 二年级 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

 指导老师 王丽珠

 王丽珠

 三年级 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

 指导老师 刘元和

 刘元和

 四年级 阅读指导 数学素养思维训练 阅读指导 数学素养思维训练 指导老师 刘进元 刘海水 刘进元 刘海水 五年级 阅读指导 数学素养思维训练 阅读指导 数学素养思维训练 指导老师 吴碧顺 刘国栋 吴碧顺 刘国栋 2.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内容:除了开展班级兴趣活动小组外,学校还将成立学校兴趣小组,以更好地延伸课堂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比如: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合唱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激发学生创造能力,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五、考核办法 学校将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工作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并对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计算一定的工作量,每月将对课后服务的出勤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等常规管理的情况给予公示,对在这项活动中参与的老师学校将给予表彰,期末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

 **小学 ** 小学关于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计划 (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的相关要求,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实施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2、学生自愿申请参与、家长同意的原则。

 3、活动开展在校园内部的原则。

 4、学校统筹、班级组织的原则。

 三、成立领导组织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领导工作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1、制订好活动方案,落实具体的活动开展,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2、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有关兴趣小组。

 3、每天查看各组活动是否开展,活动是否正常,存在什么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努力使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以班为单位进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开设各种兴趣小组,于每天下午 4:20——5:10 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一年级 跳绳 阅读 跳棋 游戏 复习一周知识 二年级 阅读 跳棋

 游戏

 跳绳

 复习一周知识 三年级 乒乓球 阅读 跳绳 篮球 复习一周知识 四年级 阅读 跳绳 篮球 乒乓球 复习一周知识 五年级 跳绳 篮球

  乒乓球 阅读 复习一周知识 2、各班活动负责人:一年级:李雁;二年级:赵丽娟;四年级:王杏;四年级:韩洁;五年级:杨志伟。

 3、活动期间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王现子。

 五、工作要求 课后服务是教育部统一部署的民生工程,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凡是参与此项课后服务的老师必须提高“四个意识”,切实做到真正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有参加老师要按学校的安排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这项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所有课后服务一律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必须是完全自愿参加,需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家长签字后即可参加以上学校举行的课后服务活动。

 六、考核办法

 学校将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工作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并对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计算一定的工作量,每月将对课后服务的出勤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等常规管理的情况给予公示,对在这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参与的老师将给予纪律处分。

 **小学 年

  月

  日

 关于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三)

 为了认真做好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决无人看管、无力辅导等实际困难,避免监管盲区,减少意外事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托管学生在校安全; 2、体现“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3、达到“高效托管”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运作、有序托管、 有效托管,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二、实施原则 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

 1、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

 2、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领导工作小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制订好活动方案,落实具体的活动小组,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2、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有关兴趣小组(内容、指导教师、学 生等等); 3、每天查看每组活动是否开展,活动是否正常,存在什么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努力使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四、具体活动安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

 1、以班为单位进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开设各种兴趣小组,于每天下午完成作业后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各班活动负责人: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3、活动期间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

 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必须是完全自愿参加,需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家长签字后即可参加以上学校举行的课后服务活动。课后服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

 1、根据人数,编班分组。

 学校根据各年级申请托管人数及学生家长意愿进行编班,具体办法是:

 (1)课后托管服务按照学生课业“减负”精神,切实做到不上课、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内容以学生自学和课外兴趣活动为主,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将组织开展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健全学生心智和人格。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由家长委员会参与的课后服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拟定托管工作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处理托管工作的日常事务。

 (2)配置各班托管人员、建立学生档案,督导教师高质高效做好托管工作,

 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断改进托管内容与辅导方式。

 (3)开展托管期间学校卫生、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托管结束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托管服务质量。

 2、建立预案、保障安全 (1)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托管期间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家长值日,负责托管期间纪律巡视和安全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托管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每年级配备若干安全员担任安全监督员,对学生进出学校进行专门登记,逐一核实。

 (2)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3)建立雨天应急预案。雨天很多室外活动无法开展,所以,要制定雨天托管班级安排和辅导教师安排,保证雨天井然有序。

 3、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1)加强教师管理 托管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托管”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按时到岗的要及时请假;做好学生的考勤和交接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组织开展兴趣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主动与家

 长、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托管辅导教师要积极完成辅导任务,安全员每天必须填写《托管学生考勤记载表》,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考核。

 (2)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放学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托管”服务相关教室;学生应在规定区 域内活动,有事必须向老师请假。室外活动时,要服从指挥,保障安全;要讲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公共卫生,创造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兴趣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前离校回家必须向老师办理请假手续,做到家校无缝交接。

 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的时间:

 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服务时间:夏季 18:00,冬季 17:30 分。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时间接送的孩子,可提前电话告知托管值班老师。

篇三: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1 - “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

  - 2 - 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三、工作目标 1.学校方面: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2.校外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清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四、学校“双减”工作职责任务 1.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实现“三提高一减压”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压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

 3.提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

  - 3 - 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一是学校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达 100%。二是出台作业管理办法达 100%。三是作业时间控制要达标。教育部要求 85%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算达标,当然我们不能仅盯着达标,还要在达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四是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要 100%做到。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农村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五、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4 -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在的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不能搞一刀切)。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 17 时 30 分;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2.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各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3.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严禁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并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六、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

  - 5 - 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各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七、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1.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2.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3.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

  - 6 - 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八、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正确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2.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3.教育和科技局相关股室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指导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做好统筹协调,按照“双减”工作目标任务,抓好“双减”工作的全面落实。

篇四: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课后服务收费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收费工作,严格管理课后服务费用的收支,切实保障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自愿选择。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也不得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

 (二)非营利性。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属于服务性收费,应遵循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课后服务。

 (三)据实收取、即时结算。

 课后服务费原则上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预收。学生因故缺席课后服务连续一周以上的,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退还部分课后服务费。学生中途加入或者中途退出或者参加不足两课时的,应据实结算,适当减免或者退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应由家长提出申请学校核实后适当予以减免。

 (四)专款专用、定期公布。

 课后服务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由学校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主要用于开展课后服务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劳务报酬支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购置维护等支出。严禁将

 课后服务资金用于学校的其他支出,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课后服务资金。

 学校要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公示牌、公示栏予以公示。并以班级为单位公布班级收费人数、收费金额,每学期末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

 二、组织保障 成立收费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成员:MYF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理财小组组长 ZZX 任办公室主任,报账员 MYF、理财小组成员 CSF 任成员,协助完成课后服务费用收支管理工作,包括检查审验、公开公示等。

 三、工作流程 (一)广泛宣传。

 学校应以致家长一封信、告知书、公告、校会、班会、家长会、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告知家长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等,并与自愿参加课后服务活动的学生家长签订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协议书。

 (二)据实收取。

 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课后服务运行成本。按照全市统一规定,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学期 360 元。按学期收取,不跨学期预收。

 1.由于各个学期开学日期和结束日期不同,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均以当学期教体局统一下文时间为准,课后服务具体时长按照学期中实际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准。

 2.我校收费标准为:

 (1)完整参加一个学期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学生每学期收 360元; (2)完整参加一个学期每周5天每天1小时的学生每学期收 180元; (3)学生中途参与的,按比例免收部分课后服务费;学生中途退出的,按比例退还部分课后服务费; (4)学生因故缺席课后服务连续一周以上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退还部分课后服务费; (5)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予以适当减免。家长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核实后报请上级予以适当减免。

 (6)原则上参加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班级的学生应当从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中产生。如该生没有参加课后服务而需要参加特色课程班,则按照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7)我校收费由各班主任负责收取,收齐后交给报账员马玉飞,由马玉飞统一交到教体局课后服务费用专户。学期结束时班主任据实核算,该退还的退还家长。

 (三)规范使用 1.课后服务资金使用范围。课后服务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由学校

 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主要用于开展课后服务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专项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分配;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劳务报酬支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购置维护等支出。严禁将课后服务资金用于学校的其他支出,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课后服务资金。

 2.结合本校位实际制定课后服务考核办法,完善内部考核制度,严密组织各项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体现不同学段、岗位、工作量、工作业绩等因素。

 3.学校课后服务绩效考核方案须通过学校“三重一大”程序集体研究决定,每人每课时不得超过 60 元。考核和分配方案要充分听取学校教师意见,通过教职工(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突出资金使用绩效,充分体现课后服务中教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经区教体局人事股审核后,报区人社部门审核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后实施,并在本校公示。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4.学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完整准确记录课后服务资金成本和收入情况,并自觉接受教育、发改、财政、审计、纪检等职能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

 5.对课后服务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四、学校设立课后服务举报电话。

 有关课后服务相关事宜包括收费、服务内容、时间、形式等,违规现象可以向学校及上级举报投诉。

篇五: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21 年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温暖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防寒取暖保障条件,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1 年冬季供暖前,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取暖要求,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温暖过冬。

 二、实施原则 (一)扎实开展,稳步推进。结合 2020 年各镇中心校上报备案的《XX 省农村中小学冬季供暖情况统计表》,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项目实施,切实解决最困难、最急需的学校供暖问题。

 (二)因地制宜,安全适用 。对已经实施供暖学校的项目建设费、维护费、电费等进行认真调研分析,选择合理供暖方式,确保供暖设施经济、安全、清洁、实用。

 (三)注重环保,节约能源。按照环保要求,对原有供暖设备进行清洁改造,采用电能替代产品,确保采暖设备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三、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7 月 30 日—8 月 31 日)。召开专

 题会安排部署,充分摸清学校供暖底数,考察市场供给方式,结合资金预算,评估使用效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

 (二)项目实施阶段(9 月 1 日—11 月 5 月)。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11 月 5 日前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并完成设备调试及试运行,确保供暖期全部投入使用。

 (三)项目验收阶段(11 月 6 日—11 月 10 日)。整理完善资料,完成项目决算审计,县教体局、财政局逐校进行评估验收。做好省、市抽查检查准备。

 四、责任主体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协作单位:县财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县教体局负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温暖工程”计划编制、备案、项目实施,评估验收,严把质量关,确保项目安全。县财政局负责省级下达资金的拨付、会同教体局对年度计划进行审核。

 (二)加快建设进度。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温暖工程”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作为落实国家及省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精心安排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开辟项目“ 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审批程序和时间,确保项目及时实施。

 (三)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例会、督办等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要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严禁挤占、截留、

 克扣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政府采购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篇六: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 [键入文档副标题]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李 李 A 谢老师制作 [ 选取日期]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推进我县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进一步把上级关于“双减”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双减”的精神实质,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2021 年,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2022 年,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基本消除;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2023 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形成具有虚拟特色的高质量校内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高水平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体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作业统筹,严格落实分学段作业总量控制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做到作业管理“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练必

 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加强作业指导,确保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鼓励小学设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每月安排一个周末不布置书面作业。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1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设计培训与研讨,确定作业管理试点学校,逐步推广典型经验和示范学校。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基础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克服无效、机械化作业,杜绝重复、惩罚性作业。支持学校开展项目式、全阅读、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样态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习内驱力。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1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3、加强作业资源建设。以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五项管理”为抓手,深化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研究,建立素养导向的周末作业、单元作业、寒暑假作业资源,有效增加学生社会实践、读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组织开展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加

 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1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4、拓展课后服务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全面推行以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一校一策”制定落实方案,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1 月)

 5、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坚持育人为本,严格规范课后服务时间、内容和组织实施。落实“5 十 2”模式,正常教学日期间每天开展,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下班时间,每天托管服务时间不少于 2 课时。学校可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环境。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1 月)

 6、优化在线学习服务。用好虚拟市教育云平台等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全覆盖。各学校应积极参与建设虚拟市中小学课外公益辅导“专递课堂”,组织优秀教师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发挥名师效应,免费

 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7、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课堂革命 虚拟模式”,积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编织课堂教学、课后延时服务和校外研学、综合实践立体教育网,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覆盖”工作思路,全县选定不少于 1/3 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为试点校、示范校,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全面铺开。要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聚焦学生学习全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推进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8、完善考试评价工作。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除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业质量监测外,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中小学生

 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加强命题研究和管理,坚持以学定考,不出偏题、怪题、超标难题,提升命题质量。积极探索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五维评价”体系,完善德智体美劳等过程性评价办法。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9、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教体局要协同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根据各学校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学校编制,配足配齐教师。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建立财政补助、公用经费分担、适当收取服务费或代收费等相结合的成本分担机制,确保经费筹措到位。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由县财政承担;暑期托管服务费参照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用于在职教师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

 (责任单位:县编制办、县发改科技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2 月)

 10、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据城乡发展、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优化全县教育事业整体布局,不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强化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办学责任,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投入及长效增长机制,优先安排优质均衡发展经费支出。推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出台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一定年限教师交流办法、连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校长交流机制。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优秀乡村学校"建设。

 (责任单位:县编制办、县发改科技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

 (二)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11、全面掌握培训机构底数。教育部门要全面排查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方面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其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摸排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2 月)

 12、实施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明确本领域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并强化日常监管。教体部门负责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各类外语培训机构和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人社部门负责职业技术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文旅部门负责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监管;发改部门负责科技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托管类机构开展学科、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培训的,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完成时限 2021年 12 月)

 13、规范培训机构审批登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制定转登工作办法、时间表和路线图。从严审批其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入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核查清理“僵尸校外培训机构”。完善前置手续,培训机构的审批首先要经过业务监管部门前置审核,再由行政审批局审批,已审批的培训机构未办理前置审批的,应完善审批程序,

 尽快到业务监管部门补充前置审核程序,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责任。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4、实施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在机构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及网站公示有关信息,包括机构办学许可证、法人登记证书、招生对象、收退费标准(包括收费标准、退费办法、培训费收取账号等)、教师资质(包括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编号等)、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时间、价格等)、安全管理制度、投诉电话等内容。其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实施信息公开制度。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5、严格控制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 30 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 10 分钟;控制培训结束时间,

 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 21:00,不得留课后作业。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6、强化培训内容备案审查。实施培训内容备案监督,全面掌握学科类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结果不得对外公开,不得宣传学员等级证书、分数排名、“名校”录取人数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问题。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7、实施机构资金预警监管。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预防和事后防范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开设预收费资金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鼓励实施“先培训后收费

 一课一消”培训收费模式,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责任单位:县发改科技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虚拟支行;完成时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8、加强培训机构人员管理。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完成时限: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19、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运作。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虚拟支行;完成时

 限: 2021 年 12 月取得初步成效,并长期坚持)

 20、强化机构营销监督管理。加强广告和网络管理,不在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放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

篇七: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1 页 共 7 页 2 2022 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方案 (完整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工作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更高质量满足家长群众对中小学生校内托管服务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现就我校推行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课后托管工作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广大家长的切身利益,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现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原则

 按照区教育和体育局课外服务工作的要求,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要坚持公益性原则,确保有需求的家长能够接受免费基本服务;要坚持公平性原则,尊重家长意愿,积极引进高品质第三方培训机构为家长提供多种选择;要坚持激

  第 2 页 共 7 页 励性原则,对参与课后校内托管工作的教师适当增加绩效补贴;要坚持安全性原则,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将托管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三、目标要求

 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托管学生在校安全; 2、体现“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3、达到“高效托管”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运作、有序托管、有效托管,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四、实施程序

 1 1 、大力宣传,正确导向

 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和家长会,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大力宣传课后托管的相关文件精神、政策依据、托管原则、托管办法、服务费用等系列问题,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托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中来。

 2 2 、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由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学校家长委员会由 9 人组成,主任 1 人,副主任 2 人,委员 6 人,具有代表性。学校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家长委员会

  第 3 页 共 7 页 的基础上产生。班级家长委员会由 3 人组成,主任 1 人,委员 2 人。

 家长委员会全程监督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方案的制订、组织、运作、托管费用收支、效果评估等重要职责。

 3 3 、选准机构,分清责任

 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由第三方按照要求,依法依规实施校内课后服务活动。学校将采取信息公示、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学校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作为收费主体,培训机构履行学生课后托管的组织、运作、托管费用收支、效果评估等重要职责,并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收取的费用要进行专帐管理,并在每学期末公示收支情况,同时接受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监督。

 4 4 、书面申请,审核确认

 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排、容纳人数、服务条件、审核标准和费用标准等信息向学生和家长公示,家长自愿选择服务项目,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填写《蕉岭县人民小学学生在校课后托管服务报名表》,由家长自行选择托管班级,签字认可后提交学校。学校审核通过,交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书。

 5 5 、具体安排

  第 4 页 共 7 页 根据各年级申请托管人数及学生家长意愿进行编班,基本原则和服务内容是:

 (1)服务原则:课后托管服务按照学生课业“减负”精神,切实做到“三不”原则,即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服务内容: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内容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主,通过课外兴趣班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服务项目: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足球、武术、手工、书法、国画、舞蹈、合唱、童真童趣(客家游戏)、趣味线条、线描色彩、葫芦丝、小小科学家、电子积木等若干个班。

 (4)服务时间:

 夏季:16:10--17:30(一、二年级); 16:10—17:45(三至六年级)

 冬季:16:10--17:15(一、二年级); 16:10—17:30(三至六年级)

 (5)服务场所: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

 (6)服务团队:学校教师、社会专业人员、第三方培

  第 5 页 共 7 页 训机构等。

 五、保障措施

 1 1 、 成立学校课后校内基本托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职责:XXXX 全面负责托管工作,统筹安排。

 副组长:XXXX 职责: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托管工作。

 组员:全体班主任教师及其他托管教师。

 职责:具体实施托管工作。

 2 2 、建立预案、保障安全

 (1)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托管期间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家长值日,负责校内课后服务期间纪律巡视和安全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每班配备一名安全监管员,对学生进出学校进行专门登记,逐一核实。

 (2)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3)建立雨天应急预案。雨天很多室外活动无法开展,所以,要制定雨天校内课后服务班级安排和辅导教师安排,

  第 6 页 共 7 页 保证雨天井然有序。

 (4)设立专门接待室,负责管理未能离校学生。

 3 3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1)加强教师管理 托管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托管”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按时到岗的要及时请假;做好学生的考勤和交接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组织开展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主动与家长、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托管辅导教师要积极完成辅导任务,每天必须填写《托管学生考勤表》,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监督考核。

 (2)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放学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托管”服务相关教室就餐或活动;学生应在规定区域内活动,有事必须向老师请假。室外活动时,要服从指挥,保障安全;要讲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设施;要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提前离校回家必须向老师办理请假手续。

 (3)加强经费管理 我校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务性原则,

  第 7 页 共 7 页 按照成本核算,适当收取一定管理服务费。兴趣特长班每次20 元,勤智乐学班每次 5 元。

 “托管”服务费主要用于参与管理服务人员、辅导老师的劳动补贴、科研、培训及风险保证金。学生在校托管服务相关经费由第三方培训机构负责管理。

篇八: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2022 年中学 “ 双减 ” 课后服务工作总结汇报

 x xx 中学紧密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两多一少”(留守孩子多,住校学生多,家长对学生学习帮扶少)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全力推行课后延时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好做法。

 一、紧盯重点,落实双减。我们学校有 77.3%的寄宿生,学生周日下午五点半到校,周五下午五点十分离校,周内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有 31%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少年,隔代抚养甚至寄样学生比较多;学生实际抚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及以下,他们辅导孩子学习、进行亲子阅读(真正能陪伴教育孩子)能力极其有限。学校周边目前根本不存在校外培训机构,也没有任何家长承担沉重的课外培训经济负担。我们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双减"工作重心放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重点上,建立实行作业审批公示制度,强化“双减”政策落地。

 1. 审批公示,控量减负。我们对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实行教学组作业综合审批制度,即一个班的科任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都要先由包级领导审批,包级领导统筹衡量,把控中等学生完成作业时长不超过0 90 分钟的尺度标准审批后再布置给学生。作业审批后布置给学生同时要在校园内进行公示,接受驻校督学、学校领导、家长监督。学生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必须在校园进行公示,学校不定期对学生作业实际时长进行跟踪调查,反馈整改。

 2. 研究设计,提质减负。为了既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能保

 障学生学习质量。我们严控作业数量同时积极探索提高作业质量。我们依据《泾川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对不同学科作业布置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要求布置分层次针对性作业,减少抄写性重复性作业,杜绝机械性惩罚性作业,提倡探究性体验性作业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把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研究作为新学期教研主要内容,把作业设计纳入常规管理、培训交流、技能评比核心内容。把作业设计相关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写入学校工作行事历。加强备课组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并把作业研究设计纳入学校对老师常规工作考核之中。

 3. 一科一辅,源头减负。严格落实一门学科一种教辅政策,彻底从源头上减少教辅用书和检测评估等作业负担。减少学生复习作业负担,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真正把学生从无穷尽的刷题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阅读、思考、探究、体验,参加课后服务。让他们有时间精力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统筹兼顾,积极探索。我们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加强五项管理紧密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实施。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宣传动员公示宣讲,达成“双减”思想共识。发挥家校共育,社会配合监督,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交流群开通公众号,方便学生家长社会交流沟通,促进“双减”和“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真正落地见效。三是严格考试管理。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通知”精神,按照《泾川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我们对考试实行严格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考试,一学期仅组织中期期末两次考试。严格命题管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制难度适中的试题,不超纲不超前不偏难,实现“学好课本即可考得好”的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分门别类实行分数或等级评价,不公开不排名,减少考试给学生带

 来的焦虑和压力。

 三、积极探索,做实服务。丰富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是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的积极保障。课后延时一方面要有效衔接家长下班迟学生早放学实际,学生无人管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延时服务来育人。我们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特点把目光集中在充分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段给学生成长成才予以辅导、指导和引导。本着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充分体验的目的,我们主要开展“全科阅读”和“声乐舞蹈类”“美术书法类”“体质健康类”四大类课后服务。学生自愿选参加,以活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增强学生体质。

 1. 调研需求,自愿选班。先召开所有学生会议,给学生充分说明课后服务的意义和内容设置。发放意向意见征求书,学生自愿选择,统计选班结果,实行走班制课后延时服务。固定时间地点,确定课后服务负责人,统一管理要求。到课后服务时段,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到不同的地方参加。

 2. 强化保障,激发热情。学校除了保障课后服务场地、器材、图书等设施之外,还依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课后服务任务,并在许可范围内减轻课后服务老师的其他工作量,激发他们热情,让老师们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尽心尽力进行课后服务,实现有温度的课后服务。学校教导处每次都安排专人对课后服务时段学生的出勤进行核查,保障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和有效开展。

 3. 综合调控,呵护成长。“双减”和五项管理有很多工作实际可以一体化安排落实。减轻作业负担实际就是加强作业管理的一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减轻作业负担就可以实现“体质”、“睡眠”管理的加强,减轻了作业负担自然就为实现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保障,保证他们广泛阅读全科阅读成为可能。把“双减”和五项管理紧密结合,统筹兼顾,

 综合落实。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全面育人。

 小学落实 “双 减”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部署,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帮助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学校升级课后服务,实行课后服务 “ 5+2 ”模式,根据市教体局《平度市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广大家长的切身利益,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现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好践行学校“说得好做得更好”教育理念。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家长自愿原则。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愿,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不得要求学生及家长提供证明材料。

 (二)坚持服务、质量最优原则。学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辅导和答疑,并与“十个一"相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服务时间 推行课后服务 “ 5+2 ”模式,即学校每周 5 5 天(工作日)都要开展

 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2 课时,结束时间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按时接送仍有困难的学生,可实施弹性离校,提供适当延时托管服务,为家长接孩子提供便捷。对乘坐校车的学生,根据实际,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

 四、服务内容 完成当日书面作业是课后服务的基本任务,学校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课后服务与“十个一”项目的实施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五、实施步骤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各班主任 (二)组织实施程序 1. 宣传发动。

 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教职工会议,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公布学校实施方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给家长,家长填写《张舍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申请回执单》,自愿申报,按照“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的程序,确定参与托管的学生名单,并在公示栏公示,确保全校师生及家长知晓。

 2. 家长委员会会议 通过召开年级及班级家委会,认真学习方案,和学校一起切实做好托管服务组织工作,加强对托管服务的监督和托管安全的监管。

 3. 报名登记。在自愿的前提下,需要参加课后在校托管的学生,家长需填写《张舍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申请表》,并报名登记。

 4. 学校编班,统一实施 学校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班,做好师资安排和管理安排,与家长签订《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委托协议》,明确安全措施、紧急事项处理等情况,认真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

 5. 确定服务人员。

 课后服务人员在学校指导下,由学校领导推荐、教师自愿报名等方式来组成,原则上全体教职工都要参加校内服务工作。并吸纳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义务协助课后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6. 落实服务管理。学校落实托管服务教师和值班领导,遵照《张舍小学课后校内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托管工作,做到托管服务有方向,托管服务有方法,托管服务有措施。

 7. 签订协议,实施托管。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审核登记名单并通过后,学校与家长签订《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委托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共同组织好课后在校托管服务。

 8. 具体安排:

 (1) 托管内容与“十个一”项目的实施结合,组织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以及劳动实践教育等,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2) 下午放学后,班主任老师负责清点需要留校看护的学生,清点好人数交接给看护教师。(如有请假者,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到看护教师。) (3) 看护教师每天看护时要做好各班需要看护学生的签到工作,和班主任做好交接工作,保证不遗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

 (4) 看护结束后,各班看护教师负责各班学生整队放学离校,清点好人数,教育好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送到校门口外,保证学生安全离校。

 (5) 值周领导每天要做好各班看护时间的巡视工作。

 六、托管服务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托管服务工作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为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排忧解难,把好事办好。

 2. 规范操作,强化管理。

 实施托管服务,要切实增强规范意识,严格对托管服务工作的管理。要坚持“学校统筹、相对集中”的原则,规范开展托管服务活动;要落实好“不讲授新课、不集体补课、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严格规范学生交接程序,确保学生安全。

 (1) 加强教师管理。托管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按照规定时间组织 “托管”活动,做到不退到、不早退,因故不能按时到岗的要及时请假;做好学生的考勤和交接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组织开展兴趣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主动与家长、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托管教师要积极完成职责任务,每天必须填写《托管学生考勤记录表》,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监督考核。

 (2) 加强学生管理。学生放学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托管"服务相关教室,缺课学生家长跟班主任请假,班主任将假条交托管教师;学生应在规定区域内活动,有事必须向老师请假。室外活动时,要服从指挥,保障安全;要讲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公共卫生,创造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兴趣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等活动;提前离校回家必须向老师办理请假手续,相关内容纳入《学生课后服务委托协议》。

 3. 建立预案、保障安全 坚持把安全管理放在做好课后服务的首位,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1) 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托管期间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家

 长值日,负责托管期间纪律巡视和安全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托管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对学生进出学校进行专门登记,逐一核实。

 (2) 建立安全应急预案,签订安全协议,完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3) 建立雨雪天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恶劣天气情况下,应提前通知家长到校接孩子回家,切实保障孩子安全。

 (4) 设立专门接待室,负责管理未能及时离校学生。

 4. 集思广益,提高质量。

 全体教职员工及家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项适合于少年儿童的有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强研究和探索,使托管服务既满足家长的需求,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规律。要与家长及学生多沟通,多听取各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托管服务工作。

 七、评估细则 1. 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课后校内托管工作考评领导小组:

 组长:校纪委书记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校中层领导 2, 考评办法 考评分为日常巡查和学期综合考评方式进行。

 (1) 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安排在每天课后托管时间进行,日常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在位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等。

 学校每天带班领导、家长进行巡查,对课后托管班采取逐个巡查或者抽样巡查方式进行,填写巡查情况记录。日常巡查采取倒扣分制,违反课后托管工作制度的,每事项扣 1 1 分;发生不良影响的,每事项扣 3 3 分;发生责任事故产生严重后果的,每事项扣 0 10 分,并按学校相关制度另行处理。

 校行政领导发现课后托管工作问题的要及时通报当日课后托管巡查人员,巡查人员应及时记录。

 (2) 学期综合考评。学期综合考评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学校组织考评小组在汇总日常巡查记录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课后托管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课后托管工作成效、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学期综合考评按课后托管班级进行,采取 0 100 分制,其中,日常巡查占 0 50 分(扣完为止)、课后托管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占 0 20 分、课后托管工作成效占 0 20 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占 0 10 分。

 3. 结果运用 考评结果与任课老师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作为今后课后托管工作任职资格的参考依据。

 课后托管监督电话:xxxx 课后托管监督邮箱:xxxx

篇九: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现制定 xx 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十九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本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针对家长接送学生上下学难和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发挥课后服务作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领导小组 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国家推进的教育民生工程之一,为统一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xx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陈 xx 副组长: 宋 xx 成员:xx

 三.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在本校就读学生,有先保障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免费学习辅导帮助。

 四.服务内容 1. 。

 作业辅导服务。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在校在班作业,教师现场督促看管,大大缓解了“家长辅导难辅导、学生作业不认真”的困局,更是改变了学生借用电子产品抄袭作业的现状;再加上服务教师均是专业人员,及时、规范、专业的讲解与指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作业效率低下、作业遇到困难无所适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现状的改善,大大提升了作业的诊断、巩固、深化功能,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推进作用显而易见。

 2. 社团 服务。学生作业时身体基本是静态的,作业后大脑也比较疲乏,所以下阶段要让学生动起来,活动活动,换换脑子,舒展筋骨,锻炼身体,培养特长。我校暂时把活动内容划定在都便于落实与开展的一些项目上,包括美术、篮球、足球、跳绳、舞蹈、竖笛等。学校学生喜爱什么项目,就开展什么项目;什么项目条件成熟,学校就落实什么项目。以上活动项目均以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社团为载体组建并实施,这样的集体性小组或社团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指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促使大家齐进步共成长!

 五.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16:00-17:50)

 六.基本原则 1. 坚持自愿选择。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以家长自愿 报名、学生自愿参加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

 2. 坚持公益惠民。课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按市教体 局标准收取服务性费用,辅导教师经费按教体局标准发放,不得变相收费或提高收费与发放标准。

 3. 坚持科学合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 合理进行课后辅导,严禁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七.保障实施 1. 课外服务公开自愿。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 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责任和课外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家长公开课后服务成本、收支等情况。

 2. 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学校活动场所隐患排查与校外人员进出登记制度,严格落实考勤、监管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3. 合理报酬维持运行。鼓励和支持教职员工在正常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参与课外服务。对参加课外服务的教职员工,按照参与课外服务的工作量等予以适当补助,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教体局确定。

 4. 浓厚宣传凝聚共识。加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宣传,听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总结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xx 小学

  2022 年 3 月 1 日

篇十: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位 代 码 10475学 号 104759180171分 类 号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专 专 业 业 学 学 位)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固始县 F F 校为例R Rh esearch n on e the P Pt resent S S, ituation, P Ps roblems andC Cs ountermeasures f of A Al fter-school S Se ervice n in R R uralP Py rimary S S chools——e Take F F l School n in i Gushi y County s as n an Example专业学位领域 :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申 请 人 :

 卢长春指 导 教 师 :

 赵国权职 业 导 师 :

 杜复平二〇二〇 年 六 月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fter-schoolService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Take F School in Gushi County as anExample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ducationByLu ChangchunSupervisor: Prof. Zhao GuoquanJune,2020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20 年 11 月 11 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20 年 11 月 11 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2020 年 11 月 18 日

 I摘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小学生“放学后去哪儿”、如何有效地解决小学生放学后“三点半现象”和“监管真空期”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区,依托学校和社会丰富的资源,课后服务蓬勃发展,但是类似于固始县农村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存在着诸多困难,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和学校各方面迫切的需要。本文以固始县农村小学 F 校为例,对课后服务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对学校老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县教育局分管领导访谈调查,从课后服务基本情况、目标、内容、资源和评价五个方面深入了解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校已经在课后服务管理、课程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仅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基本技能,而且还打造学校的品牌和提升知名度。但是,F 校课后服务仍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内容形式单一、学校资源匮乏和评价体系缺位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学校管理不到位、社会参与低等。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小学生课后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从人本主义理论和教育公共服务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社会全员积极参与。通过 F 校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我们要以点带面地着重思考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我们可以试图以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思维分析乡村基础教育与现代化农村整体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和成果,努力推进农村小学课后服务体系运转模式构建与研究成果推广,建立成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公益组织助力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让课后服务朝着常态化、长效化方向不断迈进,让农村学校课后服务在参与建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小学教育

 II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apid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where to go after school" of primary schoolstudents,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3:30 phenomenon" and "supervision vacuumperiod"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livelihood issues that the societygenerally pays attention to. In the urban areas with relatively superior conditions,after-school services are developing vigorously relying on the rich resources ofschools and society. However, similar to the rural areas in Gushi County, ruralprimary schools have many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after-school services, whichcannot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schools.In rural Gushi county primary school, for example, F school for specific researchand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fter-school service, through the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to school teachers, schooladministrators have county bureau of education in charge of the leadership interviewsurvey, from after-school service basic situation, goal, content, resources, and toevaluate five aspects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class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school has activelyexplored and accumulated certain experience in after-school service management,course cont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not only provide students with asafe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performance and basic skills, but also build the school"s brand and enhance itspopular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after-school service of F school,such as vague target positioning, single content and form, lack of school resourcesand absence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asons are due to the imperfect relevant legalsystem, inadequate school management and low social participation. Aiming at the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theexperience of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t home and abroad,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ublic service theory,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s the

 III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Schools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are actively involved.Through F school after-school servic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we want to take plane to emphatically consider how ruralprimary school class service out of the dilemma, we can try to in a systematic and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of think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make full use of stock resourcesand results, to promote rural primary school class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topromote service system operation mode, establish a government-led, folk strengthparticipation, 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 support the virtuous circle of developmentmode, improving the rural schoo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makeafter-school service stride for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normal, long-lasting, Let ruralschool after-school servi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of rural education social support system,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promote and achieve educational fairness, run the people satisfied with the education.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After-school service,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V目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 IV绪论................................................................................................................................1一、选题缘由..............................................................................................................1(一)社会的需求....................................................................................................1(二)政府的支持....................................................................................................2(三)研究的需要....................................................................................................3二、研究意义..............................................................................................................3(一)理论意义........................................................................................................3(二)实践意义........................................................................................................4三、概念界定..............................................................................................................6(一)农村小学........................................................................................................6(二)课后服务........................................................................................................6四、文献综述..............................................................................................................6(一)国内研究现状................................................................................................7(二)国外研究现状..............................................................................................11五、理论基础............................................................................................................13(一)人本主义理论..............................................................................................14(二)教育公共服务理论......................................................................................15六、研究设计............................................................................................................17(一)研究目的与思路..........................................................................................17(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8七、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9第 一 章 F F 校课后服务的调查分析...........................................................................20一、F 校课后服务基本情况介绍.............................................................................20(一)F 校的基本情况...........................................................................................20(二)F 校开展课后服务情况....................................................

推荐访问: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课后 实施方案 寄宿制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